初三语文知识点:14个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乃)
基础知识
2025-02-18
1、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译作"才"、"就"
例句:断其喉,尽其肉,乃去。(《狼》)
例句: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世说新语〉三则》)
例句: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陈涉世家》)
2、表示出人意料,译作"竟""竟然"。
例句: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3、用于判断句中,相当于"是""就是"。
例句: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4、作连词,表示前后的衔接或转折,可译为"于是"。
例句: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5、作代词,译为"你、你的"。
例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点击显示
【初三语文知识点:14个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乃)】相关文章
连城之璧的近义词的介绍
初一语文:陋室铭作品鉴赏
初一语文知识点:关于诗歌的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总结第18课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课外积累的成语
八年级下册病句辨析与修改专题汇编50题之五
2015初二上册语文期中考试知识点:中国石拱桥
初一语文暑假作业答案
语文高二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知识点:杜甫诗三首
2016年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 醉翁亭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340764/
下一篇: 用有时候有时候造句
基础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