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案设计 《大地上的事情》教案

《大地上的事情》教案

教案设计   2024-12-20

大地上的事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能力目标:要求把握描写的对象的特点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概括。

通过对散文语言的评价赏析,体会品味散文之美。

情感目标:认识大自然中生命的意义、价值及其对人类的启示。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法、赏析点评法、对比阅读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感悟,领会作者对大地的深情。

教学难点:要求把握描写的对象的特点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概括。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疏通文字

学生自由诵读,教师对生字进行检测。

酒盅 坟冢 衔 筑巢 繁衍 撒种 崛起

蜷曲 檩条 椽子 砺刀 怵目 喙 羁绊

蜣螂 哺育 偃息 凄怆 拾掇

二读课文,筛选要素

学生速读全文,概括说说作者写了大地上的哪些事情?

自然景物:麻雀、蚂蚁、熊蜂、小鸟、太阳、田野

人的活动:孩子、捕鸟人

三读课文,概括内容

选择其中的三种景物进行细读,要求把握描写的对象的特点对段落内容进行概括。并阐述这样概括的理由

例如:第六段《树上的麻雀》、第十九段《失巢的蜂》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通过对散文语言的评价赏析,体会品味散文之美。

教学难点:认识大自然中生命的意义、价值及其对人类的启示。

教学过程:

四读课文,品析语言:

选择最喜欢的段落进行大声朗读,并从中选择一个词、一句话进行赏析评价。

学生进行交流。

例如:第19段的“伏”:准确写出了蜂的动作特点,还能使读者联想到泰然处之的神情。

例如:“树木伸展的愿望,是给鸟儿送来一个个广场”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树干对于鸟儿的贡献巨大。

五读课文,领会情感:

背诵最喜欢的段落,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惊人的发现?

对事物的细心观察;对自然与生命的领悟。

理解作者对大地的深情是文章的线索,也是文章的主旨。

六读课文,感悟主旨

了解作者的生平,再读课文,理解作者所阐述的“大地道德”的理念。

附录:苇岸,1960年1月生于北京市昌平县北小营村,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1982年在《丑小鸭》发表第一首诗歌《秋分》,1988年开始写作开放性系列散文作品《大地上的事情》,成为新生代散文的代表性作品。1998年,为写《一九九八二十四节气》,苇岸在家附近选择了一块农地,在每一节气的同一时间、地点,观察、拍照、记录,最后形成一段笔记。1999年在病中写出最后一则《二十四节气:谷雨》,5 月19日因肝癌医治无效谢世,享年39岁。按照苇岸自己的意愿,他的亲友将他的骨灰伴着花瓣撒在故乡的麦田、树林与河水中。苇岸一生文字很少,不足二十万字。生前只留下一部《大地上的事情》,在病榻上编就了自己的第二本书《太阳升起以后》,2000年5月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

点击显示
【《大地上的事情》教案】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341848/
上一篇: 23《黄河魂》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
  • 教案设计
  • 教学分析
  •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