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练习题 课后练习 2010年定陶县中考语文模拟试题(无答案)(1)

2010年定陶县中考语文模拟试题(无答案)(1)

课后练习   2024-11-30

初三语文模拟试题(一)

拟题者:定陶县教研室 刘 方

温馨提示:本卷满分120分,含书写分5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后横线上。(4分)

南方雪灾、圣火传递,汶川地震,震hàn着世界,也猛烈撞击着青年人的灵魂。中国以国家之大、fú员之广,在发展和jué起的过程中,总是会不断出现一些重要的guǎi点。这些重大事件的曲折起伏,大多牵涉民族感情、国家尊严或外交关系,使年轻人迅速选择自己的立场,确立自身的观点,从而在更长远的格局意义上,形成一代中国人对世界的看法和姿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语段中,有一个错别字,两句有语病,请找出并修改。(3分)

①生活中我们要感谢的人和事太多太多:感谢父母,赐给我们生命;感谢朋友,赠予我们友谊;感谢阳光,奉送我们温暖;感谢春夏秋冬,让我们品尝美妙的生活琼桨。②一次成功,一次失败,一句问候,一个微笑,都应该使我们心怀感谢。③因为心怀感谢,会让我们珍惜拥有,而学会感谢,更能使我们的心灵在一次次感动中升华、净化,领悟到生活的真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语境填空。(8分)

(1)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与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都有视野开阔、志存高远之意境。

(2)郦道元的“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______________”,笔下江水之急,何其相似。

(3)范仲淹笔下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悲凉奇异让人联想到王维的《使至塞上》的名句“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

(4)无论是李白的“______________,惟见长江天际流”,还是岑参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都让人真切地感受到送行人的无限惆怅。

(5)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和李煜的 “______________”都表达了挥之不去的忧闷愁苦之情。

(6)追求是什么?追求是陈涉“______________!”的少年壮志;追求是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__”的爱国热忱;追求是杜甫“___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民情结。

4.综合性学习。(5分)

如今,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利用双休日、节庆长假自驾车涌入周边乡村,住农家屋,吃农家饭,赏田园风光,品民俗文化,各地“农家乐”旅游异常火爆。听一位朋友介绍,他这次五一长假在“农家乐”玩得很开心。我问他都玩了些啥,他介绍了几项:一是在树干上“荡秋千”,二是在林子里用弹弓打鸟,三是到小河里抓青蛙。还有一些人在“农家乐”摆阔炫富,乱丢垃圾,赌博酗酒等。可见,目前“农家乐”旅游尚待引导规范。

(1)为保护环境,增进城乡文明交流,请你为“农家乐”接待方设计一条宣传标语。(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为你熟悉的村庄写一段推荐性的文字,以吸引游客前来度假。内容可以包括山水田园景色,或民风民俗,或饮食文化,或特色游玩安排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24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5——6题。

吴门道中二首(其一)

宋 孙 觌

数间茅屋水边村,杨柳依依绿映门。

渡口唤船人独立,一蓑烟雨湿黄昏。

5.说说诗中使用“湿”字的好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文言文《记承天夜游》,完成7—10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7.本文作者是___________(人名),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2分)

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1)念无与乐者( ) (2)相与步于中庭( )

9.翻译文中画线句子(3分)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章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用简要的语言概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文言文《御者之妻》,完成11—13题。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损抑。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1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1)然子之意,自以为足( ) (2)晏子荐以为大夫 ( )

1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3分)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御者之妻“是以求去也”的原因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26分)

(一)阅读《风筝情语》一文,完成14—17题(12分)

节气到了清明。阳气回升。孩子们的心随着风筝的线扶摇直上,放飞于蓝天。那造型各异的风筝像智慧的彩球、灵性的飞鸟,不但使孩子们手舞足蹈,心旷神怡,也使大人们心痒难挠,跃跃欲试。放风筝,这是一种智力和体育融为一体的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化活动。

风筝,我国南方叫鹞,北方叫鸢,大约出现于公元前五世纪。据考,春秋战国时期公输般制作的木鹊,实际上就是风筝的前身。稍后,便有了木、竹制作的风筝、据说鲁班曾“削竹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汉代以后,普遍使用了纸,于是又出现了纸风筝。相传韩信曾制作“纸鸢”。以细竹为“骨”,薄绢粘贴,牵线顺风而飞,五代时李邺在宫中以线放“纸鸢”为游戏,还在鸢上拴上竹笛。经风一吹发出“筝鸣”般的声音,“风筝”即由此而得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风筝式样大体上分为硬膀和软膀两大类。经过我国历代民间艺人的发展创造,已经形成了一套别具特色的风格和图案,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是动物类,如凤凰、蝴蝶、蜈蚣、雄鹰等;第二种是人物类:如哪吒、观音、孙悟空、七仙女等;第三种是器物类:如扇子、飘带、花篮等等。近代风筝正朝着精制化方向发展。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展览会上,天津风筝艺人魏元素制作的彩绘风筝获得了金质奖章。第二年,北京的巧手哈长英以其制作的花式风筝获得了银奖。天津著名的杨柳青风筝厂生产的二百多个风筝品种远销美、英、法和港、澳、台等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北京风筝艺术公司费宝龄研制的齐天大圣、龙、蝴蝶和燕子等先后在二十多个国家展出,深受国际友人和行家的好评。举世瞩目,令人心驰神往的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更是把多姿多彩奥妙无穷的中华风筝文化放飞于世界人民面前,连接起各国人民的友谊。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风筝是力学原理随着艺术品在空中的一次实践。风的推举力、自身的重力和线绳的拉力,成为风筝的“脚”。玩风筝,行家讲究扎、糊、绘、放。扎:结构必须平衡,吃风面积要相当;糊:要达到平整;绘:要美观,放上天去图案清晰大方,收下来摆在室内有装饰和观赏价值;放:要选择地形,辨别风向,张弛有致,心到手到,做到人筝合一……也许我们许多人限于时间和身份,不能去放一把风筝,那就让我们走出户外,看着孩子在那里忘情地展示才艺,让我们的心灵回到童年,随着风筝一起飞上晴空吧!

14.第1自然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从全文看,说风筝是“智慧的彩球、灵性的飞鸟”的原因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3自然段应该有一句过渡语,请你试着写一句话做为过渡语。(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5自然段中“风的推举力、自身的重力和线绳的拉力,成为风筝的’’脚’’”。“脚”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原文中该字加了引号,其作用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我国有许多民间工艺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达到了很高的制作水准。请抓住特征介绍其中的一种。(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明月清泉自在怀》一文,完成18—21题(14分)

①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年龄还小,想像不来“松间明月”的高洁,也不懂得“泉流石上”是什么样。母亲说这是一幅很美很美的风景画,要我好好背,说背熟了就知道意思了。可我虽将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义依然不懂。什么空山、清泉、渔舟这些田园风物也只是朦胧,而乡野情致则更模糊了。

②后来上了大学,有了些古文功底,常常自豪于同窗学友,翻来覆去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也能时常获得师长的赞许。再后来深入乡村,那儿有田园,却无松竹流泉;及至上了华山、峨眉山,并且专在月夜听泉,古刹闻钟,乘江南渔舟,访溪边浣女,都为寻找王维的((山居秋暝》的那种灿烂意境,都为了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那份执著情结。一段时间,于人世纷杂之中,自以为林泉在胸,甚至以渔樵野老自居,说和同事纠纷,劝解祸中难人。自以为心中有了王维,就了却了人间烦恼,看透了红尘纷争;更自以为一壶清茶,便可谈笑古今。

③真正进了人生的生存程序:结婚、生子、住房、柴米油盐,等等,才知道青年时代“明月松间照”式的“超脱”,只不过是少年时代“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浮雕和顺延。真正对王维和他的诗的理解,是在经历了无数生命的体验和阅历的堆积之后。人之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哲学家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顶上的松月,足下的流泉以及座下的磐石,何曾因宠辱得失而抛却自在?又何曾因风霜雨雪而易移萎缩?它们自我踏实,不变心性,才有了千年的阅历,万年的长久,也才有了诗人的神韵和学者的品性。我不止一次造访过终南山翠华池边那棵苍松,也每年数次带外地朋友去观览皇帝陵下的汉武帝手植柏,还常常携着孩子在碑林前的唐槐边盘桓……这些树木中的祖宗,旱天雷摧折过它们的骨干,三九冰冻裂过它们的树皮,甚至它们还挨过野樵顽童的斧斫和毛虫鸟雀的啮啄,然而它们全都无言地忍受了,它们默默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到头来,这风霜雨雪,这刀斤虫雀,统统化作了其根下营养自身的泥土和涵育情操的“胎盘”。这是何等的气度和胸襟?相形之下,那些不惜以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与金钱地位、功名利禄作交换,最终腰缠万贯、飞黄腾达的小人的蝇营狗苟算得了什么?且让他暂去得逞又能怎样?

④王维实在是唐朝的爱因斯坦。他把山水景物参悟得那么透彻,所谓穷极物理、形而上学于他实在是储之心灵,口吐莲花!坦诚、执著、自识,使王维远离了贪婪、附庸、嫉妒的装饰,从而永葆了自身人品、诗品顽强的生命力。谁又能说不呢?的确,“空山”是一种胸襟,“新雨”是一种态度,“天气”是一种环境,“晚来”是瞬时的境遇。“竹喧”也罢,“莲动”也罢,“春芳”也罢,“王孙”也罢,生活中的诱惑实在是太多太多,而物质的欲望则永无止境,什么都要的结果最终只能是什么都没能得到。惟有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自始至终保持独立的人格,这才是人生“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王维的人生态度正是因为有了太多的放弃,也便才有了他“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的高洁情怀,也便才有了他哲悟金铂般的千古名篇!

⑤“明月松间照”,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无所栖息的灵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春水细流淘洗我劳累庸碌之身躯。浣女是个好,渔舟是个好,好的质地在于劳作,在于独立,在于思想——这是物质的创造,更是精神的明月清泉。

18.在文中,作者写了自己在青年时期和中年时期读王维《山居秋瞑》的不同感受,请根据文章内容作简要概括。(4分)

①青年时期,

②中年时期,

19.请结合第③段,分析“这风霜雨雪,这刀斤虫雀,统统化作了其根下营养自身的泥土和涵育情操的’’胎盘’’”的含义。(3分)

20.联系全文,说说你对文末的“精神的明月清泉”的理解。(3分)

2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文章开头写自己小时候读王维的《山居秋暝》,虽将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义依然不懂,反而“乡野情致则更模糊了”,目的是说明学习唐诗贵在领悟,死记硬背是无济于事的。

B.作者从王维的《山居秋暝》谈到心中的明月清泉,借明月清泉寄托了自己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C.本文语言典雅而含蓄,如写到“明月松间照”时说“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无所栖息的灵魂。

D.本文旁征博引,古今中外的材料信手拈来,但始终以作者对“不惜以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与金钱地位、功名利禄作交换”的小人的抨击为线索,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E.文章结尾写到了浣女和渔舟,餐美他们远离红尘纷争、保持独立人格的精神,同时强调他们创造了物质财富,更创造了精神财富。

四.写作(50分)

22.作文题:请以“我眼中的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不少于600字;线索清晰,内容具体;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

点击显示
【2010年定陶县中考语文模拟试题(无答案)(1)】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3458/
课后练习推荐
热门课后练习推荐
  • 课后练习
  • 暑假作业
  • 寒假作业
  • 家庭作业
  • 考前练习
  • 总复习
  • 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