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与运用(七)
A案
教学目标
1学习顺序颠倒后意思不变的词语。
2搜集描写春天的诗句,感受古代诗歌的美。
3读懂故事,理解成语。
4能用普通话大方地向大家介绍你了解的传统节日。
5习作:给你印象最深的节日。
6自主阅读《我不是最弱小的》。
教学准备
1搜集描写春天的诗句。
2查找资料,了解传统节日的含义和特点。
教学时间
4~5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学习顺序颠倒后意思不变的词语
1学生自读这些词语,想一想,这些词语有什么规律和特点。
2交流自己的发现,即词语顺序颠倒后意思不变。
3再读一读,悟一悟,体会这些词语的特点。
4你还能说出这样的词语吗?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
二、语海拾贝:搜集描写春天的诗句,感受古代诗歌的美
1读一读这些诗句,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让学生说说它们的相同之处(都是描写春天的诗句)。
3品读诗句,感受古代诗歌的美。
4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
5全班交流,记下自己喜欢的句子。
三、点击成语:成语积累
1自读成语故事,读准字音。
2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3理解“火树银花”这个成语,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的意思。
四、口语交际:说说传统节日
1老师引语:一年里有许多有意义的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的含义和特点。你了解多少,愿意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了解的传统佳节吗?
2学生读题,明确口语交际的内容。
3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说的同学要用普通话,做到说得清楚,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做到听得明白。
4学生在小组内介绍自己了解的传统节日。
5评一评,看谁说得清楚明白,每组推出说得最好的一位同学。
6各组推出的同学上台交流,大家评一评谁说得最清楚,最生动。
7师总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外认真查阅资料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还要学会在生活中积累知识。
五、习作:印象最深的节日
1引导语:从小到大,我们过了很多个节日了,想想看,哪个节日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把它写下来,让别人也来分享你的感受,好不好?
2学生读题,明确要写的内容以及写作要求。
3回忆一下在节日里你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做了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再写下来。
4学生独立完成习作草稿。
5老师选1~2份习作,在全班评议修改。
6学生自改或互改习作。
六、自主阅读:《我不是最弱小的》
1学生自读短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勾画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或语段,多读读。
3学了这篇短文,你明白了什么?
4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想办法记住,丰富语言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