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和氏璧文言文学习:目标切近者成 虚幻者败
七年级和氏璧文言文学习:目标切近者成 虚幻者败
高素质者成,低素质者败。蔺相如是赵国宦官令缪贤的门客,缪贤向赵王说了推荐他的理由:缪贤曾欲背叛赵国去燕国,并说燕王曾与自己私下握手"愿结友"。蔺相如听了此事对缪贤说:"当时赵强燕弱,而你又是赵王的心腹。今你背赵去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将捆缚你送回赵国。"蔺相如要缪贤"肉袒伏斧质"向赵王请罪。由此可见相如有一种积极主动的爱国精神。接受出使秦国的艰巨任务,也是相如主动承担的。他向赵王保证:"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赵,臣请完璧归赵。"相如出使秦国前赵王并未封他什么官职。后来在"将相和"中相如有意避开廉颇,更显出他的高品质。
与之相反,荆轲虽"好读书击剑",但当他"以术说王元君"时,王元君不用他。他又游于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他只得离去,再游于邯郸,鲁勾践与之搏战,争道,结果"鲁勾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走,遂不复会。"可见荆轲多次为不受欢迎的人,只是燕国的隐土田光收留了他。当太子丹向荆轲吐露心中的秘密刺杀秦王时,荆轲一口拒绝:"此国之大事也,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丹向前顿首,请对方不要推让,荆轲才许诺。随后荆轲被尊为"上卿",安置在上等的宾馆,"太子日造门下",给高贵的饮食品,备办珍奇的东西,隔几天就送上车骑美女,"姿荆轲所欲"。太子丹完全用金钱美女来收买荆轲。太子丹没有大度胸怀,急于报私仇,两次催促荆轲出发,弄得荆轲不顾君臣竟然叱责太子:"何太子之遣!"很显然,就出使秦国前的个人素质而言,蔺相如高,他一心为国,不为名不为利,有主动精神;荆轲低,剑术差,为名为利为女人;太子丹素质更差,不顾国家利益。
什么是出使秦国时需要的素质呢?爱国,镇定自若,临危不惧,思维活跃,随之应变,始终掌握主动。这一切蔺相如都具备了。相如三次夺回了主动权:第一次秦王将璧"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相如机警地看出"秦王无意偿赵城",用了一个借口"璧有瑕,请指示王。"使璧回到自己手中,面对偌大的场面,凶暴的秦王,没有过人的胆量是想不出这个主意的。第二次秦王"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住十五都予赵",相如不被秦王的花言巧语所迷惑,也骗秦王"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如果蔺相如不能做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璧再次到秦王手中,恐怕永远也不得回头了。第三次相如"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相如充分认识到只有璧离开秦国,璧才安全;也意识到,秦王设那样的场面,而自己拿不出璧来,会面临杀身之祸。但这有什么呢,他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秦王终没有杀相如,因他到底是一位政治家,与"欲引相如去"的"左右"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再看荆轲,虽说进入秦廷后,秦舞阳色变时,荆轲作了巧妙的回答,但关键问题是面对因剑长拔不出的秦王和皆没有武器的群臣,荆轲竟然没有能刺伤秦王。他被秦王的淫威慑服了,固有的为官为财物为女人以及不学无术整日与高渐离击筑唱歌的消极一面都在这一刻显露得淋漓尽致。
目标切近者成,目标虚幻者败。凡做成一件事必须要有明确的可能实现的目标。蔺相如的目标很明确:或者城入而璧留秦,或者完璧归赵。而且这两个目标也是切实可行的。荆轲之行,太子丹为他定了两个目标:或者劫得秦王,使秦国全部返回从各国侵占去的土地,或者刺杀秦王,"彼秦大将擅兵在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第一个目标完全不能实现,凭此二人一把匕首就能劫得秦王么?姑且劫得秦王,又怎么出去?至于要秦国返回各国的土地,更近于笑话,完全是一种虚幻的想法。第二个目标就算刺死了秦王,秦国就起"内乱"吗?秦国如此强大自有其一套班子实施中央集权的领导,所谓"合纵"诸侯的梦幻早已破灭。其时韩已被秦灭,楚、魏、赵名存实亡,燕、齐危在旦夕,六国大势已去,早已扶不起来了。如果通过刺杀一个领导人就能改变世界的格局,那就把事情看得太简单了。制定目标要讲究实现的可能性,失去切实可行的目标等于蛮干,而蛮干没有不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