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魂》微格案例
一、发现问题
高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点等原因,他们上课的积极性较低年级比削弱了许多,不愿主动发言,以至语文课上总是三、五个孩子在轮番回答老师的提问,和老师进行互动。更多的学生处在旁听的位置上,这种现象,不利于孩子语文素养的提高。阻碍了孩子口语交际和语文感悟能力的发展。
深剖这种现象,不乏有教师的责任,课堂讲授欠生动,引不起孩子的兴趣,尤其是传统式的一问一答的教学方法更提不起孩子的兴趣,让孩子成为课堂的主人是所有教师的共识,但是如何让孩子成为课堂的主人又是教师头疼的问题。
二、解决问题
通过参加王凤桐老师的微格讲座,身临其境的体会到如何让孩子成为课堂的主人:
1、因为微格教学的思想对于师生来说都是一项新事物:
因此要有一段自己摸索的阶段。在摸索中寻求经验。为了让学生有更加直观的认识,我首先给他们看课例,让孩子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和了解,从形式上了解口语交际的过渡语,和讲话的神态。从而在反复练习的基础上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当然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经过反复的练习,例如,“我想谈一谈自己的看法”“我觉得你说的有些小问题,我能帮你补充一下吗?”“我的话说完了,大家还有什么意见吗?”。
2、在语文教学中,教学生学法,可以令孩子终身受益: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学法的指导,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着学习的方法,拿到一篇文章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有意识的去思考从哪个角度去分析文章,从而确定学法。例如:从课题入手分析;由主要人物的言行分析……
3、确定学法后具体进行操作:
运用多种恰当的方法去感悟文本内容。例如:对比、联想、想象、抓重点的字、词、句去分析……。
4、下面我以《梅花魂》一文来介绍一下我的教学方法,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位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5、这篇文章结构严谨,但含义深刻:
孩子不易理解,因此设计巧妙的问题让孩子在读中理解感悟,在生生的交流之去感悟,在交流之中得到思维的碰撞。从而理解文意。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喜欢什么花吗?最好能说一说你喜欢它的理由。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及时给予肯定或补充)
二、新授
1、确定本课的学法:
师:我喜爱梅花,每当看到那朵朵冷艳,屡屡幽芳的梅花,总使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下面请同学们小声地读一读这篇课文,想一想你打算从哪入手来分析这篇文章?(生自由读 )
生:我想从“梅花魂”指的是什么来分析这篇文章。
明明:你说得很好,但我觉得这篇文章因为讲了5个小故事,所以我想从这5个小故事入手来分析这篇文章。
(跃跃欲试,高高的把手举起说):“因为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是外祖父,所以我想抓住外祖父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分析这篇文章。
师:大家说的都很好,那这么多种方法,哪种方法更好呢?(大家讨论,确定一种最好的方法。)
2、理解“梅花魂”的含义:
师:这节课我们就抓住“梅花魂”指的是什么来学习这篇文章。(读课文思考)四个人一组,由小组长组织进行交流。
汇报交流的意见:
生1:我是从“梅花魂”指的是什么来分析这篇文章的。我找的在第13自然段,“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的愈精神愈秀气,”说明梅花不怕寒冷。
生2:听了他说的这翻话,我想到了在暴风雪时,风呼呼的刮着,但是梅花却不服,不怕寒冷的样子。大家同意我的想法吗?(同意)
师:非常好!你还联想到了风雪中梅花的样子。真棒!
生1:我还想到了厚厚的白雪压在他的身上,他也不怕,也不会死,雪化后他又更加的灿烂,更有生机的样子。我的话说完了,大家还有什么意见吗?
生2:我还想到了一首古诗我想给大家朗诵一下:“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
师:大家通过这句话联想到了不同状态下梅花的样子,看来,联想的方法可以让我们对梅花有更多的了解。(总结方法)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梅花的样子,看看和大家的想象是否一样?
教师出示:
傲雪的梅花和风雪后盛开的梅花图片(梅花赞的歌曲)
师:请你试着读一读这句话,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出示: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风欺雪压,花开的愈精神愈秀气,”(指名读)
唐奇:读了几句话后读错了:(对不起,我读错了,能让我再读一次吗?)
邓颖给唐奇评议读的优缺点后说:“我也想读一读”。
生1:李阳我还想为你补充一下,我找的是13自然段”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她)字说明在作者眼睛里,梅花不仅是一种花,她所代表的是一个人。我的话说完了,大家还有什么意见吗?
“刘磊:我也想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我也觉得梅花在这里已不仅仅是花,文中说”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说明梅花就像那些有气节的人物。” 我的话说完了,大家还有什么意见吗?
请允许我说说自己的理解,我是用联想的方法理解这句话的,因为”气节”这个词让我想到了苏武宁可流放也不屈服,不向凶奴投降。他是有气节的人物。我的话说完了,大家还有什么意见吗?
我觉得邱少云也是有气节的人物。(大家为此争论了起来)
师:同学们说得到底对不对呢。下面我们一起再去认识几位有着铮铮铁骨的人物。
出示:文天祥、苏武、朱自清的图片和资料。
生:对不起,我知道自己刚才说的邱少云是有气节的人物是错的,准确地说邱少云应该是舍己为国的英雄。
师:他们是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你试着读一读这段话,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生:我知道梅花魂指的就是梅花的精神,也就是中国人的精神。梅花魂也就是中国魂。
师:回顾一下,学完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可以和大家分享?
生1:抓重点的字例如愈是寒冷,愈风欺雪压,花开的愈精神愈秀气,”的愈字。
生2:我是通过抓重点的词。例如: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中的气节二字。
生3:我用了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的。我的话说完了,大家还有什么意见吗?
生4:我用了对比法理解的。例如:雪中的梅花和雪后的梅花作对比。
生5:在结构上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互相呼应,中间是具体的事件。
生6:我们还可以联想学过的古诗词。
【教学反思】
1、孩子的潜能是巨大的,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语文课堂当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各有所得,长期坚持,孩子的文学素养会有很大的提高。
2、孩子乐于用这种近似于自给自足的方式去学习课文获得知识,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次次的体验着成功的喜悦,比教师一味的拿知识去灌给学生效果要好得多。
3、通过这种方式的练习,为他们今后的社会交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会学习,会处世。
4、每个学生的思维不尽然,一个班的孩子在交流中会有很多思维火花的碰撞。从而激起更多的火花,对全班来学生来说是启发,是提高。使得对课文的理解会更深刻。
5、让孩子学会了倾听,因为孩子只有专注,才可能对的发表意见。为了在同学们面前展示自己的观点,他们会自觉地倾听。
6、学生在互动中获得了知识,在交流中得到了思维的锻炼,在理解水平上获得了提高。
7、在学生交流讨论过程中教师不是没有事做,此时的教师更要去倾听、去思考学生的话语,并及时地予以补充或给予肯定,让孩子清楚朝什么方向去思考。对于难度较大的文章,教师更要精心的被学生,了解学生在哪些环节有可能会出问题,去设计帮孩子上台阶的教学手段,从而打有准备的仗。当然这种课要求教师的临场机智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