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合为时而著──《包身工》鉴赏评价
报告文学,作为“文学的轻骑兵”,应及时反映社会生活中值得关注的重大事件或民生问题,它要求作品具有新闻性,因此特别强调其时效性、真实性和现实性。同时,它既是“文学”,就要注意其“文学性”,侧重以典型的感性形象感染读者,给读者留下真实深刻的印象。
文学作品对现实生活的干预,首先要求作品反映的内容真实可靠。这就要求作者深入生活,而不能坐在书斋冥思苦想、“想当然”地虚构作品。夏衍先生给我们做出了表率。写作《包身工》之前,他深入到包身工这个特殊的群体,观察了解她们的日常生活和高强度的劳作,对包身工的劳动和生活条件、当时的工资制度,都尽可能地做了实事求是的调查,为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创作中,作家以严谨的态度,“力求真实,一点也没有虚构和夸张”(夏衍《从“包身工”引起的回忆》),及时真实地反映了“包身工”的高强度劳作和非人生活,用翔实的材料无可辩驳地揭露了帝国主义资本家及其帮凶压榨中国工人的罪行,提出了令人深思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作家不畏困难,深入生活,严谨认真的写作态度,值得靠道听途说编造假新闻过日子的所谓“写手”们深思!
报告文学要真实反映现实生活,离不开对生活的文学描写。生动传神地再现现场情景,是增强作品文学色彩的有效方法。本文在描写“包身工”的起床的情景时写道:“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着十六七个被骂做‘猪猡’的人。跟着这种有威势的喊声,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的空气里,很快地就像被搅动了的蜂窝一般骚动起来。打呵欠,叹气,叫喊,找衣服,穿错了别人的鞋子,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女性所有的那种害羞的感受,在这些被叫做‘猪猡’的人们中间,似乎已经很迟钝了。她们会半裸体地起来开门,拎着裤子争夺马桶,将身体稍稍背转一下就公然在男人面前换衣服。”这段白描文字,有环境介绍,有人物的活动,有动感,有声响,抓住了人物现场活动的特点,读后给人以亲临现场的真实感受。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报告文学“要高瞻远瞩,在更广阔的背景面前,向事物的纵深开拓,去掌握、去反映生活进程中本质的东西”(夏衍《关于报告文学的一封信》),离不开关注现实的热情,离不开深入实际生活调查研究的求实态度,更离不开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包身工》的成功,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