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教案
从容说课
《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上的奏章,或表明报国之心,或呈现攻城略地之策。历来以表传后者颇少,惟有诸葛亮的《出师表》彪炳千古,奥妙何在?“忠有《出师表》,孝有《陈情表》”一语道破。
本文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对朝廷内政提出的建议。文章总结了“亲贤臣,远小人”才能使蜀汉兴盛的历史经验,表示作者“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表现了诸葛亮忧心国事、鞠躬尽瘁的忠忱。本文寓情于议,寓情于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仅主张明确,析理透辟,而且殷切期望之情溢于言表。教学中,应着重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体会本文以情动人、情挚辞切的特点。通过质疑问难、相互辩驳两个环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诸葛亮的“忠”及诸葛亮的时代意义。通过课堂教学双边活动,逐步提高学生的诵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探究的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丰富文言词汇。
2.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3.积累名句,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
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法方法。
德育目标
深切感受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做社会的有用人才。
教学重点
1.背诵全文,力求当堂成诵。
2.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情挚辞切的特点。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
2.如何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忠”?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本文情词恳切,动人肺腑,要引导学生在理解作者思想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句中的语意停顿,读出层次感,读出情意。
2.讨论法关于文句的疏通、文意的理解,应由学生自主解决,生生互动,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培养协作精神。
3.探究法提供有关诸葛亮的材料,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发现问题,查找答案,得出结论。
教具准备
多媒体、VCD及光盘、三国形势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背景资料介绍;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理解文意,并积累相关文言知识;思读课文,理清背诵思路,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以背景导入。诸葛亮辅佐刘备,历尽艰难坎坷,经过多年奋战,终于建立了蜀国,自负丞相重任。蜀国建立后两年,即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后主刘禅继位,时年16岁。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禅,主持蜀国军政大事。公元227年,诸葛亮统率蜀国军队北进,驻军汉中(今陕西省南郑县),准备征讨曹魏,夺取中原,复兴汉室。他当时感到刘禅暗昧懦弱,颇有内顾之忧,所以临出发前上书刘禅,恳切劝谏刘禅应继承刘备遗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听信忠言,任用贤良,黜斥佞人,严明赏罚,尽心国事,以图完成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这就是著名的《出师表》,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千古至文。
设计(二)
以文体导入。“表”是臣下向君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表文的一大特点是陈述衷情。《出师表》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是表中的代表作。文天祥盛赞“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陆游评价“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
设计(三)
以诸葛亮本人导入。诸葛亮不但才华卓著,而且文采烨然,他创作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敬仰,今天让我们一睹其风采。
设计(四)
以有关诸葛亮的诗作导入。如杜甫《蜀相》、陆游《书愤》等。
设计(五)
以《隆中对》导入。汉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隆中对策,提出伟大的战略构想,之后的历史在相当程度上证实了他构想的正确性,但也确实有些想法未能实现。今天我们再对《隆中对》提出后所发生的一些史实进行探讨,应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二、资料助读
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图片文字均可投影显示,教师也可提供相关资料,如:
1.关于刘备托孤: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章武(刘备即帝位后的年号)三年(即公元223年)春。先主于永安宫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指刘禅,即阿斗)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勒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2.关于刘禅:
刘备子,小名阿斗。刘备死后他继任蜀汉皇帝,昏庸无能,由诸葛亮辅政,“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死北伐军中,他逐渐信任宦官,朝政腐败。公元263年魏军攻成都,他出降,第二年举家迁洛阳,被封为安乐县公。由于他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庸碌无张的皇帝,所以后世就把“阿斗”当作昏庸无能的人的代称。
3.诸葛亮与刘备的关系:
诸葛亮追随刘备二十多年。一方面是感恩图报,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他初辅刘备时,刘备的地位尚未巩固。他竭忠尽智,终于使蜀汉地位渐趋安定。公元223年刘备临终时,把刘禅托付给他,并要刘禅“事之如父”。诸葛亮也一心希望刘禅成功,并无丝毫恃功自大的意思,他对刘备父子,真是一片至诚。
他的图报就是以贯彻他的政治主张为最终目的的。二十多年来,他辛勤创建西蜀,还要进一步“北定中原,兴复汉室”。所以在适当时机,准备出师,并提出自己的意见。
4.区别历史事实中的诸葛亮和传说中的诸葛亮。
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有政治远见,能对复杂的形势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出规律,定出方针。他在政治上的措施是赏罚严明,恩威并施。其它如开发生产、发明新武器等,都有它的历史价值。他还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如“戒子”“戒外甥”等,主张修身养德,志向高远,这些精神,多可借鉴。
传说中的诸葛亮,已被作为智慧的化身。但在他身上附加的带有神话色彩的传说,是不能当作史实来看的。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背诵课文,要背得抑扬顿挫、感情丰沛,使学生产生激情。
2.教师领读课文片断,学生跟读,注意句中停顿。
3.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提示相关读音,多媒体显示:
(1)生字:
殂(cú)弘(hóng)菲(fěi)薄攸(yōu)韦(yí)谏(jiàn)
猥(wěi)枉(wǎng)庶(shù)弩钝(núdùn)攘(rǎng)除诹(zōu)
(2)通假字:
裨补阙漏(通“缺”,缺点;读作quē)
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读作yòu)
(3)多音字:
以遗陛下(wèi)遗诏(yí)妄自菲薄(bó)性行(xíng)行阵(háng)
塞忠谏之路(sè)长史(zhǎng)裨补(bì)臧否(pī)
4.学生自读课文,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
生1:诸葛亮劝说刘禅继承先帝遗志,振兴蜀国。
生2:诸葛亮出师北伐之前对国内政务逐一安排,并表明自己的忠心。
生3:诸葛亮陈述自己出师的理由,并立下军令状,以示决心。
生4:全文着眼于“出师”二字,既向后主提出数条治国建议,又向刘禅陈述出师理由,表达出师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
……
四、译读课文,把握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翻译课文。
2.以小组为单位,就难词难句讨论交流,力求通畅地翻译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分发文字资料,两人一份;帮助学生理解文句,积累文言知识。
文字资料内容如下:
(1)积累下列词语:
中道崩殂:中途去世。
作*犯科:做*邪事情,犯科条法令。
深入不毛:深入到不长草木的地方。
庶竭驽钝:希望竭尽自己平庸的才能。
咨诹善道:询问(治国的)好道理。
妄自菲薄:随便轻视自己。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苟全性命:保全性命,苟活于世。
斟酌损益:(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革兴。
感激涕零:因感激而流泪。
(2)古今异义
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义为“下流、无耻”)
感激(感动激发;今义“衷心感谢”)
痛恨(痛心,遗憾;今义“深切地憎恨”)
涕(眼泪;今为“鼻涕”)
谨慎(认真,慎重;今义“做事小心”)
所以(表原因;今表结果)
开张(开放、扩大;今义“商店营业,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
布衣(平民;今义“布做的衣服”)
(3)一词多义
中道崩殂(路)以遗陛下(给予)
道遗
咨诹善道(方法)以光先帝遗德(遗留)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重任)俱为一体(是)
效为
不效则治臣之罪(尽力)若有作*犯科及为忠善者(做,但任)
(4)词类活用
以光先帝遗德(名词动用,发扬光大)
恢弘志士之气(形容词动用,发扬光大)
此皆良实(形容词名用,善良诚实的人),
亲贤臣,远小人(形容词动用,亲近、疏远)
深入不毛(名词动用,长庄稼)
五、思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齐读课文。
2.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理解文意。
多媒体显示:
(1)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哪些建议?(请用原句回答)
(2)诸葛亮是从哪几个方面提出建议的?,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本文陈述的重点是什么?
(3)就国内政事的安排,诸葛亮提出了三条建议,这三条建议中哪一条是最主要的?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明确:(1)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以下建议:
①诚宜开张圣听;
②昭平明之理
③宫中之事,悉以咨之;
④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⑤亲贤臣,远小人;
⑥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2)这些建议可概括为两大方面:国内政事,北伐之举。
从写作背景上看,“修明政治”是早就提出的治国策略,现在重新提出,目的在于为出师伐魏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北伐无后顾之忧。诸葛亮此次出师时,刘禅只有20岁,昏庸无能,不懂得治理政事,如果出师后国内政局不稳,前方必然会受到影响,可见讲治国大计和政事安排正是为了出师北伐。
本文陈述的重点是对国内政事的安排。
(3)就国内政事的安排,诸葛亮提出了3条建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这三条建议的核心是亲贤远佞。
表文主要是向后主进言的,首揭“开张圣听”,以打开进言之路。在打开忠谏之路的前提下,谈执法“平明”,先总提后分述,扣紧“开张圣听”的精神。宫中之事,向郭攸之、费帏、董允这些志虑忠纯之士请教;府中之事,向向宠请教。最后提出亲贤远佞。三项建议,既独立成项,又相互关联,广开言路是前提,执法公平是关键,亲贤远佞是核心。能否做到广开言路和严明赏罚,关键在于能否做到亲贤远佞,亲贤远佞的思想是贯穿全篇的。
3.理清全文思路,指导背诵。
师生一同梳理全文思路,多媒体显示本文词语提纲,内容如下:
(1)形势危急——大臣表现——开张圣听
(2)赏罚严明
第一部分宫中事——先帝简拔之臣——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3、4)荐贤臣
营中事——先帝称能之臣——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5)提建议——亲贤远佞(先汉兴隆,后汉倾颓)
(6)回顾历程——抒发感激之情
第二部分报先帝,忠陛下
(7)展望雄图——表示伐魏决心
请命出师——表决心
第三部分(8)用贤臣——兴德之言
叮嘱陛下——
宜自谋——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第四部分(9)临表拜别
学生根据思路提示,尝试背诵课文。
4.教师播放《三国演义》中“出师表”片断,学生静观画面,静听诸葛亮自陈,感受诸葛亮的赤胆忠心和谆谆教诲之情。
5.学生大声读背课文。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背诵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