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朱自清(2)导学稿__教师用
科 目 | 语文 | 课题 | 《背影》—朱自清(2) | 授 课 时 间 | |||
设计人 | 课型 | 新授 | 班 级 | 姓 名 | |||
学 习 目 标 | 1、研读课文重点段,体会平实的语言,理解深沉的父爱。 2、分析儿子对父爱的理解。 3、体会部分重点词句的含义和表达作用。 | ||||||
教师寄语 | 父爱同母爱一样的无私,他不求回报;父爱是一种默默无闻,寓于无形之中的一种感情,只有用心的人才能体会。——香港著名作家梁凤仪 | ||||||
一、 自主先学:阅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朗读课文重点段,体会父亲对“我”的关爱。 买橘子时,父亲的衣着: 体态: 走路姿态: 动作: 年龄: 心态: 2、这一段主要写了 的背影,只要运用了 描写和 描写。表现了父亲买橘子时的 ,从而表现出父亲对儿子 。 3、父亲的背影,是否让作者有所触动?表现在哪里?文中总共有几次表现?作者的这些表现说明了什么?(学法提示:作者自己在文中的表现,是有具体的描述的,细心找) 悲哀之泪;感动之泪;感伤之泪;伤心之泪 难点突破(突破方法:想想它的本义,再结合上下文来理解,相信你行的哦) 文中第五段一连用了两个“聪明”。你是怎样理解这两个“聪明”的? 二、课堂探究 1、进一步思考:父亲为“我”买橘子时,面对父亲的“背影”,“泪很快地流下来”,究竟是由于哪些原因呢? 回答此问题,要联系此“背影”描写之前的所有描写;先个人独立思考并在文中评点,再四人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 综合言之,应该有这样一些方面: ①对父亲的感激:父亲不顾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为“我”穿铁道、爬月台买橘子; ②对父亲的理解:父亲不放心茶房,亲往为“我”送行,干叮咛万嘱咐,不厌其烦,表现出中老年人的“迂”,原都是亲子之心,怜爱之情,这是非他人所能比的; ③对父亲艰难生活的同情:买橘子时的瞒跚艰难,一下子引发“我”的联想,家庭生活的重压何时才能解除,父亲的这种艰难还得延续支撑; ④对父亲未来生活的忧虑:父亲渐显老态,但还得继续生存挣扎以维持自己及其家人的生计,今后他又怎样生活,从身体到心理的逐渐变化,做儿子的又能帮助多少呢? ⑤对自己误解乃至责怪父亲的深深忏悔:对父亲特殊时刻所表现出的照顾关心,不仅不领情,反而有所埋怨和嫌弃,但当为自己艰难买橘的过程特别是“背影”映现,情感的通道“訇然中开”,内疚、愧悔,无声的谴责,借助有形的“泪水”表现了出来。 2、文章除描写了自己见父亲买橘的“背影”而落泪的情景外,还描述了自己另外三次“落泪”的情形。这两次落泪尤其是最后一次是由于什么原因?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第一次流泪是在交代家境衰败的情况下,见着父亲,面对家破人亡的景象,“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这次掉泪表现出触境伤情的悲哀。这一次掉泪,引出父亲的在文中为数不多的重要话语:“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略。” 后一次:目送父亲离开时, 最后一次的流泪是在读到父亲来信中的那种感伤之词时,出现了“晶莹的泪光”。这是在离开父亲两年多的“现在”。两年前车站离别时的情景还如在目前,“背影”的触动和震撼使自己在生活工作之外,更多了对日渐苍老的父亲的挂念,这种挂念且与日俱增;而忽然之间读及父亲的来函,父亲言语平淡中流露出的无奈和凄惶,让作者从无形联想及当年车站月台上“背影”的有形,于是,思绪万端,无以为报、无力回天、无可奈何的情感齐集心头,其泪水之奔流也就无法避免了。 三、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有哪些?你还有哪些疑问? 儿行千里母担忧,无论到了何时,我们永远是父母怀里长不大的一个孩子。送与不送和犹豫那是父亲在老年光景惨淡力不从心的情况下,爱子的特殊心态。事无巨细更能体现一个父亲爱子之“执着”。 朱自清是幸福的,因为他对父亲理解,他的忏悔,他的父亲看到了,同学们想想自己生活中有没有不理解父母的一些行为,现在请同学们拿起笔,把你想对父母说的话写下来写下来。 四、检测巩固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了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 文中写父亲背影的是哪句话?选出正确的一项(C ) A. B. C. D. 2. 选出能表明上文所写事情内容的小标题,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D ) A. 父子情 B. 父亲的背影 C. 惜别 D. 买橘送别 3. 文中加点词语“蹒跚”和“努力”能否分别换成“慢慢”和“吃力”?为什么? 不能。“蹒跚”写出了父亲行动的艰难。“努力”写出了父亲竭尽全力的样子。这两个词更能表现父亲拳拳的爱子之心。 4.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都表现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爱,具体说说这两句话各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理活动。 第4句:被父爱所感动了。 第8句:担心父亲,希望能给父亲一点帮助。 5. 文段最后一句“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中的“再”字用得好,为什么? “再”字表明“我”一直目送着父亲,表达了“我”对父亲恋恋不舍的感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