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天窗教案
一 回顾课文内容
1。回忆: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2。问:慰藉是什么意思?(安慰,抚慰。)
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一个人什么时候需要安慰、抚慰呢?
二 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的哪些部分触动了你的心灵?反复阅读,体会为什么说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边记录。
2。引导学生抓住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词、句、段落,交流读后的感受,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
出示:
然而大人们偏就不许,“到屋里来呀!”孩子们跟着木板窗的关闭,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慰藉”,安慰。也就是说当孩子们被大人唤回屋里,告别了急风暴雨中的玩耍,告别了月光下草丛中的嬉戏,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心灵寄托。只能透过天窗去观看下雨的情景,这为孩子们透过天窗想象外面下雨的世界埋下了伏笔。)
(1)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孩子们被唤回时的失落(也可以结合自己类似的经历体会孩子们当时的心情),理解孩子们又从天窗中想象出无穷的情形、故事,从而找回失去的快乐。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从“到屋里来呀!”一句中体会大人的命令、不可违抗的气势。从“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体会孩子们当时的无奈。
(在失落和无奈中,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一片光明,抚慰了孩子们的心灵,从而理解为什么说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3。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感触最深的段落。
三 拓展积累
1。教师启发提问:“在你无奈的时候,什么是你的慰藉?”
让学生谈自己在生活中排解不愉快的方法:也许是读书、看电视,也许是摆弄什么小玩具。
2。把自己的经历像作者这样记录下来,为我们的童年增添一份美好的回忆。
1。针对课文题目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可以使学生的思维与教材编排意图产生碰撞,从而产生阅读的欲望。
2。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来感悟课文,既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和体验。把阅读和生活结合起来,把读和写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
3。课文中的“想象”部分是本课的重点,学生通过去掉“想象”部分对比阅读,体会到了想象在生活和写作中的作用,但这还是表层的理解。应该在此基础上增加练笔的环节,让学生思考:通过天窗还可以看到哪些景物?由此你能想到什么?
1。选字填空。
慰 蔚 历 厉 蝙 偏
蔚蓝 慰藉 历史 严厉 偏心 蝙蝠
2。按原文内容填空。
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 ,你会看见 ;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 ,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 。
3。换一换句中的加点词,但句意不能发生变化。
(1)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安慰)
(2)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活跃起来。(欢跃)
(3)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永远不会联想到种种事件!(如果)
(4)这比任何他看到的更真切!(确切)
(5)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奇特)
4。透过天窗,作者还可能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一 作者资料库——茅盾
茅盾(1896~1981),中国作家、社会活动家,本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代表作有《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等。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文联副主席、文化部部长、作协主席,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
二 童趣诗——宋杨万里《船过安仁》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三 童趣诗——清高鼎《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四 中国的窗文化
在中国园林文化中,“窗”是一种极其有代表性的空间艺术。美学家宗白华先生在其著作《美学散步》中说:“中国诗人多爱从窗户庭阶,词人尤爱从帘、屏、栏杆、镜以吐纳世界景物。”我们有“天地为庐”的宇宙观。老子曰:“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庄子曰:“瞻彼阙者,虚室生白。”孔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中国这种移远就近,由近知远的空间意识,已经成为我们的宇宙观的特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