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篾,那是一个想来十分遥远的中午了”阅读理解答案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1--6题。竹篾
①那是一个想来十分遥远的中午了,炽热的太阳高悬中天。
②我背了书包,在桉树的浓阴下轻捷地走着。由于南方雨水频繁,树阴下的通道长满了青青的苔藓。在道边上走,一不小心就摔个仰巴叉,于是,我只好在窄窄的通道中间走了--但这不是我后来肇事的理由。
③接下来,我看见一位白发稀疏的老婆婆领着她的外孙在离我不到两丈远的地方蹒跚着,眼睛又黑又亮,可爱极了。这会儿,他只穿了个有背带的开裆小裤衩,小屁股一撅一撅,跟个小鸭子似的。
④我还发现,他手里握了根又细又长的竹篾,那竹篾的尾端就在我脚前两三尺的地方游来摆去。这是一根充满诱惑与动感的美妙线条。
⑤那一会儿,我突然变得愚蠢可恶:我挪动着脚步,企图踩住那样美妙的竹篾。尽管我意识的平面上只是想跟孩子逗着玩玩,但仔细想想,人的恶念原来与生俱有。
⑥我终于将那根竹篾踩住了。于是,美妙活泼富有生命感的竹篾一下绷直成一条僵硬毒辣的直线,与此同时,我听到那孩子哇的一声哭叫起来,我看见那根竹篾从他手里甩脱了,仿佛甩掉一个蛇。
⑦“啊呀!”老婆婆扳过孩子的手,不禁失声叫起来。我赶紧跑上去,一看,那孩子白胖胖嫩生生的小手被竹篾划了深深的一道伤口,鲜红的血往外涌流。我觉得心脏好像被竹篾一下子刺穿了,浑身打了一个永生难忘的激灵。
⑧那一刻,我惊惶失措,只盼着发生的事只是一个噩梦。
⑨老婆婆却说:“莫害怕,你又不是故意的。”
⑩我长吁一口气,内心的恐惧一下子被安抚了。因为老婆婆不以为我是故意的,我就可以免遭一场责难了。
1.选文以“竹篾”为题,“竹篾”在全文中有哪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选文第(17)-(20)段所写的内容中,你能体会到“我”怎样的心情?请结合全文内容说明“我”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选文第?段画线语句,说说老婆婆当时为什么这样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的“我”具有哪些性格特点?作者主要运用了哪种描写人物的方法来表现“我”
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中有许多极富表现力的语句,请你摘抄其中的一句,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谈谈它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是否同意30年来“我”对自己所犯过失的态度?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中档来源:辽宁省中考真题 答案 1.①全文的线索; ②推动情节发展; ③反映“我”心情的变化。
2.心情:懊悔(后悔或自责),
原因:①“我”伤害了一个幼小可爱的男孩;
②“我”始终不敢承认故意踩竹篾的错误;
③“我”辜负了老婆婆的宽容。
3.①老婆婆不知道“我”是故意的。
②老婆婆怕“我”受到孩子父母的责备而难堪。
③老婆婆是个宽厚善良的人。
4.性格特点:天真(顽皮或单纯)、善良、怯懦;描写人物方法:心理描写,
5.答案不唯一。参考示例:“我看见那根竹篾从他手里甩脱了,仿佛甩掉一条蛇。”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男孩对竹篾的恐惧,同时也表现了“我”当时的恐惧。
6.答案不唯一。参考示例:赞同。人只有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过去,才能完善自我。
不赞同。人应该对自己的过失进行反思,但是不能把自己的过失变成一个沉重的精神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