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标下的素质教育
当前我国语文教育的现状主要是:只注重语文的工具性的教育,教学过程比较封闭单一;语文教学缺乏立体性,只停留在某一个层面上。学生的主体地位意识不强,只注重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而不关心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形成,学习过程中被动接受的多,主动研究的少,没有合作意识,甚至为了获得某种优势而有意排斥合作。因此,现代语文教学应体现人文性教育,教学过程应采取开放性教学。
人文教育
从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看。上世纪50 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就是教育的人文化。“教育应当是主体为人的教育,教育的目的唯在发挥人性,使人达到完善的境界。”“其目的是人性而不是人力,教育不应该成为可悲的经济工具。”(赫钦斯)这些论述是两方教育界在经历了一统天下的科学教育带来的社会高度物质繁荣的同时,也加强了人的异化而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的痛苦后所得出的深刻教训。从语文的学科属性上看,它的基本特性是工具性和思想性的辩证统一,但同时也具有人文的特征。这是因为:1.语言文字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作为重点的信息载体,它又是文化内容的表现形式。因而必然会打上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烙印,从而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人文特色。因此,语文学习就不纯粹是语文能力的训练过程,学生在学习母语系统的同时,也有意无意地习得其内含的文化系统。2.从语文教学实践上看,同样一篇文章,学生都能够认识文字,没有语言障碍,但有的人会深受感动,有的人却无动于衷;有的人能理解深透,分析其精美之处,有的人却只能了解皮毛。这也与人的情感、人生经验,对语言对生活的感悟能力有密切的关系。
开放教学
社会的发展对人的要求是全面发展,要对新思想和新机遇开放。从语文本身看,只有实施开放教学,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等诸方面发展。
实施开放性教学,要以课堂为核心,辐射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把语文学习放在社会生活大背景下,放到现实社会大语文环境中去。首先,课堂教学要具有开放性,摒弃”教师讲,学生练”的传统教学模式,实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现代化的开放性教学,要动用现代化的视听先进教学手段。其次,语文的开放性教学要延伸拓展到课堂之外,既有语文课,又有语文活动课、语文实践课、语文环境课。同时要大力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再次,语文的开放性教学要与其他学科相交融。文史哲不分家,我国历史上不少文人既是文学家又是地理学家、历史学家,这种文化现象有力地说明这一点。
总之,实施开放的课堂教学,我们要以学生为本,目中有人、重视个性,确保学生的发展更好地符合社会和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