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成为一种经历──《触摸春天》有感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让阅读成为一种经历──《触摸春天》教学有感,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古往今来,多少名人曾写下精辟之言:“书独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热爱读书吧,它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智慧之源泉”……足见阅读的重要性。那如何引导学生参与阅读,让阅读真正成为他们的一种快乐,成为他们成长的一种经历呢?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我们教师付出艰辛的劳动。
一、让学生经历完整的阅读思考过程,从而学会怎样阅读
读书,与其说是一种爱好,不如说是一种习惯,只要从小培养,它就会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生活中最自然的事情。天长日久,书会成为孩子最知心的朋友。
1、注重“课前”预习:
预习是学好语文关键的第一步。在学习新课文之前,我都会布置学生预习,并提出具体的要求:
⑴ 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和四字词。
⑵ 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⑶ 根据课前导读、课后练习再读课文,思考问题,并划出有关的句子。
⑷ 在印象深刻或含义深刻的句子旁写上感受。
⑸ 通过读课文,你懂得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有时还会根据教学的需要布置搜集资料。如在教学人教版课标本第八册《触摸春天》前,除了要求学生完成预习的前五个要求外,我特意要求他们到图书馆或上网去搜集有关张海迪的故事,了解她的光辉事迹,从而对她身残志不残的高贵品质产生敬佩之情,为课文的学习打好一个情感基础。
2、重视“课中”引导:
作为语文老师,我在上课时非常注意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教学实践证明,如果学生读书能边读边思考,不但会解决课文中许多问题,而且会出人意料地显示出他们的聪明智慧。还是以《触摸春天》一课为例,我导入新课后,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安静创造了哪些奇迹?当学生读到“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这一句时,立刻有学生向我提出来:“老师,‘张望’是向四周或远处看的意思,应该是用来形容有视觉的人的,而安静是个盲童,她怎能‘张望’呢?这个词是否用错了?”可见他们在读书时进行了积极的思考。这时,我没有立刻给他答案,而是让他们继续读课文,并告诉他们,只要用心去读,去感受,文中会给他们答案的。这个例子说明,学生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如果把主动权交给他们,不但会解决许多问题,而且会逐步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3、我在重视课堂阅读教学的同时,也不忽视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
如果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阅读,学生的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高年级,新课标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因此,我们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在课外自觉地去阅读。可是,现在外界有许许多多的东西对学生的诱惑实在太大了。游戏机、电脑网络、精彩纷呈的电视节目等等,它们对孩子们来说简直是难以抗拒。有那么多新奇好玩的东西,孩子们对那相对“乏味”的阅读又怎么会提得起兴趣呢?我们可以先让学生阅读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材料。比如,在学完《触摸春天》以后,我推荐他们看海伦写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进一步了解盲人的生活及内心世界;并要求他们再找一些写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故事来读,学习残疾人的坚强不屈。
这样,“课前”、“课中”、“课外”三结合,让学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思考过程,从而学会怎样阅读。
二、引导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对话,加深学生的情感经历
阅读过程本质上是读者与作者之间以文本为中介所进行的一场跨时空的情、意对话。尽管作者不在阅读现场,而在读者的意识中确实发生着两个头脑、两个心灵的能量转化。读者对作者原意的理解,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而总是根据各自特有的知识图示和生活体验,来感知读物的语言符号……在阅读过程中,与其说是作者的思想感情进入了读者的头脑,倒不如说是读者的思想感情进入了作品;与其说是作品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倒不如说是读物激活了读者的思想感情,因此,阅读活动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行为。
1、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叙述了圆明园的辉煌及毁灭,有力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罄竹难书的滔天罪行,教育我们要牢记我国近代这段屈辱史,振兴中华,反对侵略。本文的感情线索比较明显,作者对祖国的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都可以在文中的字里行间体会得到。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圆明园的辉煌,从而产生自豪之感,可以让学生自由读第二至第四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每段段意的重点句,读一读,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句子的意思,其中哪些词最能体现出圆明园的辉煌?通过找重点词句,品读后,学生很容易就会跟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那种为祖国能拥有这样的珍宝而感到骄傲之情就会溢于言表。
2、扎实朗读训练,激发情感,启发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朗读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充满着真挚的思想感情,我们必须扎实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升华学生的情感。指导学生朗读时,一是指导学生掌握读的语调,二是要处理好句子的重音,三是运用好语速,使朗读能更好地抒发感情,如“人们的心情沉痛……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这两句话,是描写人们以悲痛的心情望送总理的灵车的神态、动作、心情的,也是人们无比爱戴、怀念总理的真情流露,因此朗读的语调应沉重,语速应舒缓,这样学生就能通过朗读表达对总理的深情,经历了文本所描述的情景,感受到了文本所要表达的情感。
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信心
实践证明,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促使他们专心注意,仔细阅读,认真思考,有意识记;可以使他们产生充沛的精力,顽强的毅力,进而增强阅读的信心。
首先,教师必须消除学生阅读的心理障碍,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他们在阅读中享受到乐趣。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强,绝不是他们的智力发展异常所致,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原因带有普遍性的因素是心理因素。的确,作为教师,我们都能亲身体验到,那些阅读能力低下的学生往往是羞怯的、缺乏自信心的,或者是缺乏自我表现的孩子。由此,我们知道,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阅读教学的一个关键就是要让学生获得阅读的信心。我想,激励和赏识是必不可少的。就像我班的杨庆平同学,之前的阅读能力是很差的,一看见问题或问他什么问题时,他总是皱着眉头,然后摇头,表示他不会。我慢慢发现他是缺乏信心,怕同学取笑,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不愿动脑筋的习惯。于是,我开始找机会“帮助”他。一节课上,我在教学《鲸》,让他回答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总的来说,鲸可以分为哪两大类?他又是皱眉摇头,我没有立刻让他坐下,而是引导他在哪个自然段可以找到答案,并对他说“你行的”,在我的鼓励下,他轻声地说出了正确的答案,我马上带头鼓掌,其他学生随之附和。这时,他腼腆地笑了。我打铁趁热,对他说了一番激励性的话。随后的语文课上,他的小手偶尔会举得高高的,阅读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阅读的信心也重新树立起来,他阅读水平的提高也将指日可待。
其次,在培养学生的阅读信心时要有梯度,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从易到难,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树立他们的信心。
1、问题的梯度设计:
如在教学《触摸春天》一课时,为了解决课文的重点问题“安静创造了哪些奇迹?”,我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
⑴ “奇迹”是什么意思?
⑵ 安静创造了哪些奇迹?
⑶ 安静为什么能创造那些奇迹?
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创造自己的缤纷世界?问题的难度一步步加深,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又拓宽了他们的思维──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怎样创造自己的缤纷世界,完成了一个从量到质的飞跃。
1、阅读文章的梯度设计: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研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品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高年级还要求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不管是问题的设计,还是阅读文章的设计,都应该遵循由简到难的原则,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最终达到激励他们主动参与阅读,增强阅读信心的目标。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让学生享受阅读的快乐
在德国的海伦娜·朗尔中学,早就设计了读书活动“阅读之夜”:五年级学生在教室里铺好气垫床和睡袋,然后一起用晚餐。用完餐后,老师开始朗读文章。半小时后,由学生接着念。之后再由另一个学生接着念,如此轮下去,一直到几乎所有人都睡着为止。该中学的老师说这种方法可以用来鼓励学生阅读,让学生逐渐养成习惯,让学生体会到阅读可以是一种与看电视上的冒险故事不太一样的经历。在我们学校,我们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也是注重让他们在活动中去感悟,在身心愉悦的情境中去激发思维的灵感并不断创新。
1、阅读宣传活动:
如通过“推荐我最喜欢的课外书”、召开“我的课外阅读经验”等主题班会,激发每一位学生热爱阅读,参与阅读去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如在“推荐我最喜欢的课外书”或介绍新书这些活动中,学生首先要介绍书名、作者,然后简短介绍书本的内容,最后再为全班同学念出书中他最喜欢的一段。就这最后一个步骤,学生往往会特别用心准备,因为他们也希望其他同学会喜欢这本书。负责的同学会仔细挑选他们想朗读的部分,并事前练习朗读的方式,如此往往会使台下的“听众” 也乐趣无穷。有时“听众”们会忍不住立刻想要读读那本书。这样,学生始终被阅读包围着,被有趣的文字吸引着,这样的良性循环的过程,这样的一种经历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还创造设了一种良好、积极的读书氛围。
2、开展“讲”的活动:
如故事会、口语交际、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说书等,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例如,每天上课前拿出五分钟让学生谈自己阅读中的收获和体会,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也督促学生养成坚持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定期举行班级表演会。学生阅读了某些优秀的作品后,教师可把一些情节动人、形象鲜明的作品改编成小剧本,让学生表演。在每月每学期都要评选本班朗读小能手,读书小状元、小博士等一系列围绕阅读开展的比赛活动,寓教于乐,从而激发了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3、开展“写”的活动:
如写读书笔记,广告词比赛、故事续写比赛等,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每天我都要求学生看课外书,并设有笔记本,要写下简单的读书笔记(读后感),或摘抄好词佳句,还定期举行展览,这不但可以让做得好的学生有表现的平台,更重要的是班里的学生有互相学习的机会,取长补短。
4、综合性阅读活动:
如外出采风、旅游、体验活动,做手抄报、海报、广告、知识卡片等。学生在活动中开阔了自己的知识视野,动脑动手动口,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增强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水平。
最后以莎士比亚的至理名言“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告诉大家:当一个人的阅读成为空气和水的时候,那么他的人生本身就成为了书籍影响的结果了。我们之所以要阅读,并不仅仅是因为要考试,而是因为我们要生活,那就让阅读成为伴随学生终生的生活习惯,让阅读成为他们人生旅途所必须经历的精神跋涉吧!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让阅读成为一种经历──《触摸春天》教学有感,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