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分析:
《恐龙》是国标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知识性短文,课文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恐龙的喜爱之情。全文共有 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交代了恐龙的生活年代、生活环境的优越和活动范围之广、数量之多。第二至第五自然段介绍了恐龙及其近亲的种类和生活和生活习性,重点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和形态。第六自然段介绍了恐龙的神秘消失为人类留下了一个谜。
学情分析:
恐龙生活在遥远的年代,谁也没有见过,它的种类、形态、外形和习性都是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所进行的研究推测。正因为如此,文中多处运用了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事物的方法进行描述,使读者对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有了具体而形象的了解。阅读训练的时候,借助网络环境独有的生动画面、形象的声音、充足的信息等独特的魅力,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类型及特点。
3. 学习课文介绍恐龙的方法。
4. 激发学生探索恐龙世界的兴趣。
(教学目标的设计把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的结合起来。)
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清课文脉络,了解恐龙的类型和特点。
(重点和难点是根据这一年段阅读教学的教学目标而定的,在三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其中一个重点,而难点就是让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同学们,这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恐龙。
2、 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那两亿多年前。。。。。。(课件演示有关恐龙的画面)
3、 课文中也给大家带来好几种恐龙。请大家拿出课文,自由读文章的二、三小节。
二、整体感知
课文中写了哪些恐龙?
(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先生说过:“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在这个环节通过谈话引入,课件出示有关恐龙的动画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直观的让学生认识恐龙,毕竟我们离那个年代太过遥远。)
三、样本分析
1、出示雷龙。谁来读读课文内容?
2、雷龙给你的第一感受、第一印象是什么?
3、谁再来读读,让我们感受到雷龙的大。
4、课文把雷龙与什么作比较?
5、引读:“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
6、这里,把雷龙每踏一步的声响比作——
7、总结:作者通过“作比较”“打比方”,还有“列数字”的方法,把雷龙写活了。
8、有感情地齐读。
(这个环节比较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必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升华。在读中让学生了解段落大意,了解写作方法。)
四、自主探究
1、其它恐龙又具有什么特点?请大家自主选择一种来研究研究。
2、您可以这样来回答:我研究的恐龙的名字叫 。课文是这样描写的:
,它的特点是: ,作者的介绍方法是: 。
3、交流雷龙、梁龙、剑龙、三角龙各有各的不同姿态。(小组合作交流)
4、理解“千奇百怪”。
5、课文的第二小节围绕“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来具体描写了雷龙、梁龙、剑龙和三角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环节我放手让学生用认识雷龙的方法,给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五、拓展应用
1、除了黑板上介绍的之外,你还知道哪些恐龙?
2、请学生上黑板写名字。
3、老师这儿还有几种叫不上名儿的恐龙,请你起个名字。
4、接下来,请你选择一种你最喜欢或最熟悉的,可以用上“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或者其他方法来介绍介绍。(也可用自我介绍的方法介绍0
(这个环节是一个拓展练习,让学生有机会把所学的知识学以至用,有机的把“听、说、读、写结合起来,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六、总结(略)
(综上所述,我所得到的感受是:在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集中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网络这一特殊的环境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潜能和自主性,让他们在主动、互动、创造性的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交流信息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