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成为校长的一种生活方式
我自1985年开始执教,从踏上讲台的那天起,就不断地回忆我过去的每一位老师,希望能从他们的身上,归纳出一个最完美的教师形象,以指导自己去书写教育人生。后来,在与学生、同事交往的过程中,我逐渐地明白了一个道理:决定一个人品位和境界的,是他的胸怀和内涵,而影响一个人胸怀和内涵的,则是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在我的人生经历中,曾一度苦闷于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缺失,苦闷于理想精神家园的遥不可及。因此,我一直奢望,有一天能寻找到精神富足的地方,和伙伴们一起,感受阅读带来的充实,感受工作的快乐,感受交往的惬意和人生的幸福。
我第一次在高新实验小学以校长的身份参加全校教师会议时,就从老师们的表情和目光里,读出了寄托,也读出了期盼,更感到了一种使命和责任。所以,从做校长的那天起,我想得最多的,就是怎样把我的这些伙伴带到一个精神富足的境界里。为了宣传学校的价值理想、凝炼大家的价值共识、把握学校的价值方向,我和老师们开始了用读书来改变我们的精神世界,构筑我们的价值理想和价值共识的征程。
每个月,老师们都会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或者文章来阅读,然后写下阅读后的感受和体会。我在阅读了老师们写的每一篇读书心得后,会写下我的心得体会。我们用这样一种特别的交流方式,温暖着彼此的心灵。因此,每个月我都有一顿精神的盛宴——阅读每一位老师的文章,也阅读每一位老师的思想,我们用阅读架起了心灵沟通的桥梁。
刚开始的时候,老师们读的还多是教育教学方面的书,后来,他们阅读的范围越来越宽泛,感受越来越深刻,见解越来越独到,思想也越来越成熟。从拜伦到徐志摩,从肖邦到傅雷,从《简爱》到《随想录》,从《论语》到《菊花香》……他们的灵魂自由地游走在文学、艺术和哲学的殿堂里,感受文学的动人,沐浴艺术的缤纷,景仰哲学的严谨。在阅读后的交流中,他们谈工作也谈生活,谈教书育人也谈社会时尚,谈政治经济也谈爱情婚姻……阅读,拓宽了老师们的视野,升华了他们的境界,改善了他们的心态;阅读,更拓展了教师生命的宽度。
袁华,一位年轻的语文教师,刚做妈妈后不久,阅读了周国平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书中讲述了一对恩爱的夫妻因误会而赌气,因赌气而造成孩子夭折、家庭破裂的令人心流血、眼含泪的故事。在对故事的反思和现实的解剖中,她写下了这样的体会:“多么希望从此以后,每一个归家的丈夫,都能得到妻子一句温暖的问候;每一位疲劳的妻子,都能得到丈夫真心的抚慰;每一对离异的夫妻,都能真诚地祝愿对方平安幸福;而每一对正赌气的冤家,都能设身处地的为对方想想……”当我读到这一段体会的时候,我就像一位期待收成的农民,看到田里的禾苗在和风细雨中孕穗拔节,倍感欣慰。我感觉到了阅读和反思正在慢慢地改变着教师的精神世界,一些善良、美好的东西,正触摸着教师的心灵……
邓思娟,一位颇有灵气而且勤奋的语文老师,为了追寻自己的教育理想,放弃了原来安稳的生活,只身来到成都。经过几年的努力,先后获得市、省和全国赛课的一等奖,多次作为专家在许多地方献课,获得了一致好评。但看到许多朋友都活得比自己轻松,感觉比自己快乐,她在读书心得中流露了对未来、对人生的迷茫:哪种人生才是最好的?面对这样的问题,我无法回答,只能坦诚地写下这样一段话:“看了上面的文字,我确实不知道该怎么选择。人生常常有许多的迷茫,有时候,觉得平平淡淡才是真;有时候,又觉得‘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有时候,觉得人生不易,应该为自己的快乐而活;有时候,又觉得应该为自己肩负的责任而活。在每一次迷茫的时候,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怎么做才是最好的,只好这样想:努力总比不努力好。所以又投入到了那没有尽头的努力之中。”这样的交流,去掉了虚伪的面具,虽然没有结果,但彼此都感受到了对方的真诚。
苏华彬,一位喜欢阅读和思考的老师,在做班主任的过程中,知道同学们在悄悄地阅读《鬼马少年》,于是,花了几个晚上的时间,也读完了《鬼马少年》,然后在语文课上和学生们开始了对《鬼马少年》的评论。由于她阅读范围广,课上常常能旁征博引,信手拈来,颇有妙笔生花、出口成章的大家风范,她班上的学生也因为崇拜她而形成了阅读和辩论的风气。 ……
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我无法统计老师们读了多少书和文章,也无法统计我读了老师们多少篇心得。但无论岁月怎样流失,那些感人的故事、那些难忘的情节、那些真诚的对话,已经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记忆里……
行者无疆,思想无限。当我和老师们行走在阅读的路上,让来自书海的清风润泽自己的灵魂,让精神与生命一同成长的时候,我们还能说这是一群只知道教书的小学老师吗?当他们拥有了自己广阔的心灵空间,拥有了丰富的精神世界的时候,他们一定在灵魂的行走中找到了向往已久的心灵家园——那个精神富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