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1
教学重点:1、理解贾谊对秦王朝速亡原因的分析和他所提倡的仁政思想。
2、学习本文善于叙事、精于论断的写作特色,品评作者借古讽今、劝谏汉文帝施仁政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进步意义。
教学方法:诵读教学法、品评法
学法指导:熟读背诵、理解积累、提高鉴赏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语设计
请同学们欣赏两首诗:(投影)(学生默读理解)
《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提示:汉文帝渴求贤臣,坐在宣室里征求贾谊的意见,贾谊的政治才干无与伦比。可惜文帝空自夜半虚前席,不向贾谊征求社稷大计却问及鬼魅神仙。此诗选取宣室召见、夜半虚前席两个细节,揭示出贾谊似受恩遇实则不遇的实质。
《贾谊》(毛泽东):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梁王坠马寻常事,何须哀伤付一生。
提示:贾谊怀才不遇,空有抱负,曾深情吟出《吊屈原赋》。梁王落马而死,本是寻常之事,贾谊又何必为此自悲自责,抑郁终而呢?
那么,贾谊的才调到底如何呢?让我们从被鲁迅称为西汉鸿文的《过秦论》中寻找答案吧。
二、作者简介
选一学生读课文注解①
补充:贾谊十八岁以能诵诗书、善属文闻名于郡中。年二十提出改革制度的主张,表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得到汉文帝的赏识,但却因此受到守旧派的诋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贬谪后,虽身居闲职,仍心系朝事,后为梁王太傅。正如毛泽东诗中所讲,梁王落马而死,贾谊以为是自己失职,哭泣岁余,抑郁而终,年仅33岁。一颗璀璨的巨星从此长逝历史长空。所著政论文以《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最为有名。辞赋有《服鸟赋》《吊屈原赋》等。其作品经刘向整理为《新书》(58篇),明人辑有《贾长沙集》。他的为人很为司马迁推崇,司马迁把他和同时代的屈原相提并论,撰写了《屈原贾生列传》。
三、写作背景介绍
多媒体显示秦末农民起义的动态画面,教师简介:
战国时代,随着宗法制度的解体,各国竞相改革。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功效卓著,秦国空前强大起来,于是以秦统一为主线的多年的兼并战争开始了,如齐魏马陵之战、秦赵长平之战等。连年征战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最后秦终于兼并了六国。
秦统一天下之后,对百姓横征暴敛,滥施严刑苛法;对异族大肆兴伐。他的暴政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民怨沸腾,终于在秦二世元年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随着农民起义的风起云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也是历时最短(16年)的王朝很快结束了。多年的战乱给社会经济造成了特大的破坏。农民大量流亡异乡,不能耕作;有些人为生计所迫,卖妻鬻(yù)子或自卖为奴。战乱使人口锐减,商业萧条。奸商囤积居奇,物价昂贵,米一石值万钱,马一匹达百金。新建立的西夏政权,府库空虚,财政困难。人民很需要休养生息。针对这种现实,为巩固西汉政权,贾谊借过秦以规汉,主张施行仁政,与民休息。当然,贾谊所说的仁政,完全是站在统治阶级立场的,不可能包括消灭剥削、消灭阶级压迫等内容,这是历史的局限、阶级的局限,我们不能苛求。
四、熟读成诵,理清思路
全文分两部分
孝公----固基业------- 崛起(兴)
(一)叙史实-兴亡过程 兴 惠文、武、昭襄、孝文、庄襄--- 发展(强)
(1-4段) 始皇-------------- 统一(盛)
亡 二世---义军起------ 灭亡(亡)
(二)析原因(5段)--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五、分析理解,指导研读
1、解题:过秦论,即论秦之过。作者以秦的兴亡史实为基本依据,采用对比方法,层层推进,水到渠成指出秦亡的过失,这充分体现在第5段议论中。
2、文章开头一节是写谁的功绩?为什么从他开始写起?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写秦孝公的业绩;因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他开始有统一天下的雄心,而秦的攻夺天下正是从秦孝公开始的。表明了秦世世代代有野心,秦国日益强大。主要原因是商鞅辅助制定的政策正确。
3、文章第一段只写秦孝公一人,而第2段却要合写五位国君?
明确:第一段只写秦孝公一人, 是因为秦过的攻夺天下正是从他开始的。第2段中的五位国君有共同特点--蒙故业,因遗策,继续执行秦孝公攻夺天下的既定政策。第3段写秦始皇,是秦攻夺天下雄心的实现、统一大业的完成。如果将中间五位国君一一写来,文章行文太繁,中心重点均不突出。如果只择其一二位来写,就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线索。
4、提问:从注释中我们知道,席卷包举囊括都有吞并的意思,宇内四海八荒都有天下的意思。那么,我们把课文中有......之意,......之心句换成有吞并天下之心似乎也通,但作者为什么要舍简就繁呢?
明确:意在突出秦孝公吞并六国、独占天下的勃勃雄心以及秦对诸侯各国虎视耽耽的情态、咄咄逼人的气势。同时也为后文写孝公之后的历代秦君的赫赫功业张本,为后文写秦一统天下之后的顷刻覆亡形成对比并作了铺垫。总之,根据表达的需要,这里的繁笔增加了气势;同义短语的叠用,又使叙述生动形象。
5.秦孝公在攻天下时,是否施行了仁义?
明确:贾谊所谓仁义,仍然是孔孟所说的先王之道,而不是法家的内立法度及纵横家们的斗诸侯。对后者,贾谊在《过秦论》(中)中称为酷刑法高诈力,可见在贾谊看来,这并不是仁义。贾谊认为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定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之术也。这也告诉我们,孝公的攻,不是建立在贾谊的仁义的基础上。
6、提问:在第2自然段第1大层中,3个小层是否都是写秦的?有人说,第1小层写秦攻各国,第2小层写各国攻秦,第3小层写双方战争结果。这种说法对不对?结合课文加以说明。
明确:还可以有一种理解,3个小层都是写秦的。第1小层,写秦对诸侯各个击破的攻。南取西举东割北收,既说明了这点,又说明这种进攻所向披靡,任何一个诸侯都难于单独与之抗衡,从而也说明了诸侯之所以会盟而谋弱秦的原因。第2小层,还是写秦攻诸侯,攻取合起来的九国诸侯。九国之师的叩关攻秦不过是以攻为守,其实质还是守。面对九国联军的攻,秦不再是孝公时的君臣固守,而是开关延敌,以攻对攻。第3小层写秦击溃九国之师后的影响,说明其席卷天下之势已完全形成。若非孝文、庄襄享国之日浅,那么一统天下的宏图就可能在始皇之前得以实现。
7、谈谈文章的对比手法
秦国本身先强后弱、先盛后衰、先兴旺后灭亡的对比
秦与六国实力的对比陈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