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两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了解书信的格式。
问:你知道写书信运用什么样的格式吗?
问:那信封的填写格式呢?
答:左上方填写邮编及收信人地址;信封中间居中写收信人姓名,加上称呼(一般是写信人对收信人的称呼。收信人后面没有称呼是不礼貌的,属于格式上的错误。)信封右下方为寄信人地址及邮编。
问:信的内容包括哪些部分?
答:(1)称呼(2)问候语(3)正文(4)祝颂语(5)具名和日期
2. 引入本文《傅雷家书》
问:(图片展示)你认识这个人吗?
答:世界级钢琴大师傅聪
二、学习过程
1、展示教学目标
(1)。学习庸碌、凭吊、扶掖、谀词等字词,读准字音,理解含义。
(2)。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认识到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顾历史、理智地对待成功并继续奋斗,才是真正的“坚强”。
(3)。体会信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2、简介傅雷,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毕生翻译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作家的文学名著,翻译作品达34部。
(图片展示《傅雷家书》)这是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1954-1966年六月。这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现代中国影响最大的家训。
(图片展示简介傅聪的音乐卓越成就)思考:《傅雷家书》也许能够使我们理解今日炉火纯青的傅聪其成长背后的音乐之外的许许多多……
3、第一关:(1)“字词关”
庸 碌 谀词 扶掖 枘 凿 相契 廓然无累 涕泗横流 羲皇上人 灰烬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凭吊: 谀词: 廓然无累 : 重蹈覆辙 :自知之明 : 气吞斗牛 :涕泗横流: 大惊小怪:
4、预习课文 整体感知
问:第一封家书,写于儿子处于什么精神状态时?
答: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
问:第二封信,写在儿子什么精神状态时?
答:第二封信,写在儿子取得了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激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
5、第二关: “比较阅读关”
问:这两封家书,分别是针对儿子什么境遇而写的?
答:第一封:消沉苦闷之时。
答:第二封:欣喜成功之时。
问:作者写这两封家书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分小组讨论)
答:第一封:劝慰儿子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
答:第二封:提醒儿子要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
问:从原文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答:第一封:“我在第八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 ”“精神消沉”一词体现出来。
答:第二封:
问:这两封家书,作者分别以什么样的风格展现出对儿子的舐犊之情?
答:第一封:如和风细雨、款款相慰的鼓励。第二封:满怀欣喜、激情洋溢的勉励。
6、研读第一则
问:第一封家书的开头称呼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称呼?
(提示:写回信时,要考虑到对方的心情、生活状态。)
答:称呼是“聪,亲爱的孩子”。因为傅聪当时正是精神消沉的时候,这样温情的称呼,会给傅聪带去父母的爱。
(全班朗读:
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我们并没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
问:有两个词语透露了傅聪当时的心情,傅雷就是针对他这种心情回这封信。是哪两个词语?
答:精神消沉、苦闷
问:“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 这几句同时运用哪两种修辞方法?由此看,傅雷是一个怎样的父亲?
答:反问和排比。慈爱、善于理解、舐犊情深。
(朗读,正音,释义: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
问:“高潮”和“低潮”各指什么?
答:高潮:消沉、苦闷、失败……低潮:欣喜、欢乐、成功……
(朗读:
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
问:“克利斯朵夫”是谁?
答:罗曼?罗兰的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中的主人公。他一生与音乐为伴,在生活中到处碰壁,始终是一名孤独的反抗者。
问:举克利斯朵夫的例子是想说明什么?
作者为什么要举克利斯朵夫的例子而不举其他人的?
答:鼓励儿子像克利斯朵夫一样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用达观的态度泰然处之(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约翰?克利斯朵夫》是傅雷的翻译的,主人公克利斯朵夫是以贝多芬为原型塑造的,是父子二人都非常熟悉和喜爱的人物,傅聪从小常以克利斯朵夫自勉(见下一封信)。作者举他的例子更容易被儿子接受。
问:“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这两句,意在说明什么道理?这是什么论证方法?
答: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比喻论证。
(朗读: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到过感情的ruin,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
问:当做“心灵的灰烬”看,是怎样看?
答:灰烬是曾经燃烧的火,现在已经熄灭。心灵的灰烬,就是已经平息的心灵之火,即对痛苦处之泰然的情绪,达观而平静的胸怀。
(朗读: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到过感情的ruin,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
问:“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是怎样一种情绪?
答: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
7.小结
问:面对儿子情绪的高低起伏,傅雷给他提出了哪些忠告?
答:1.高潮不过分紧张,低潮不过分颓废,心理相当平衡。他还用比喻,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2.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情,即冷静、客观地分析前因后果,吸取教训,引为借鉴。3.对于感情的创伤,要“当做心灵的灰烬看”,就“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问:用一句话概括这封信的内容
答:希望儿子正确地对待情绪上的消沉和低落,学会用达观的态度泰然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