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案设计 孙绍振评2007年高考作文题

孙绍振评2007年高考作文题

教案设计   2024-12-30

编者按:高考在不断变革,试题也在不断创新。2007年全国共有18个省(市、自治区)实行了自主命题,这为高考命题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各地命题者在试卷的内容、形式等方面做了很多探索与创新。我们特邀福建师范大学孙绍振等5位老师针对2007年全国18套高考语文试题,分别从应用文、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语言文字应用5个方面进行评述,希望他们的观点能引发您更深层次的思考。

从1999年高考改革以来,高考命题积累了八年经验。2007年的高考作文题,可以说丰富多彩,引人注目。这几年比较流行而且比较出彩的材料作文,仍然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如全国卷I,以一幅漫画《摔了一跤》为材料,内容是学生出事了,学校、社会、家长都大为紧张。北京卷以刘长卿的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诗句及相关评论为材料。全国卷E提供了两则材料:歌手丛飞助人而不得回报;大学生助人后陷于危难,得到了真诚的回报。浙江卷的话题是“行走在消逝中”诗句等资料。这些作文命题都具有材料作文的性质。也许是前几年这类题型的水平已经相当高,今年这类题,就其中最佳者而言,只能说水平没有明显的降低,但在材料的深刻和新颖方面几乎没有什么突破。

但今年话题作文的水准有所下降。最为明显的是湖北卷母语是一个人最初学会的一种语言。人人都有自己的母语。母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的生存发展之根。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竞争与交汇的时代,母语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我们交流思想感情,欣赏文学作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等,都离不开母语。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在感受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这样的命题,显然太泛,所提供的背景,如母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的生存发展之根太抽象,太空泛,远离了学生的感觉,既没有感性经验的召唤性,又缺乏思维触发的焦点,此等大而化之的空话,犯了话题作文的大忌。前几年重庆卷的筷子、江西卷的脸等都属此类,我在《高考作文三十年纵观》一文(《中华读书报》2007年6月13日)中把这类题型归入无聚焦的泛开放之列。江西卷从语文学习的角度来命题,也有一段导言:每天,我们都和语文打交道,无论课内还是课外。在你记忆的深处,或许留有语文学习的难忘印象,或许有过关于语文的诸多感慨。但是命题者显然感到,这等话语从根本上来说还不是命题,真正的命题还要在感觉和思绪上凝聚起来,所以又加上了这样的要求请在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⑴语文,心中的一池清泉;⑵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不言而喻,作文中的话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说话的题目,作文的话题有特殊功能:一是调动感性经验;二是提供凝思的焦点,触发理事性思维。江西卷中的一池清泉,就是一种感性的触媒。当然,这样的触媒还不够强大,还不足构成为文的聚焦点,这是一个遗憾。但是其第2题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中,爱和不容易的矛盾,既构成精思的聚焦点,又有充分的感性和智性的拓展空间。

水准介于湖北和江西之间的是重庆卷,它是这样的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制度30周年。尽管社会上对高考众说纷纭,但不能否认的是,有许多人通过高考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亲爱的同学,也许你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都围绕着高考,有许多经历和见闻要记录,许多感悟和认识要诉说……请以“酸甜苦辣说高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应该说,在处理命题的导向性和自由度方面,重庆卷略高于湖北卷,它点出了酸甜苦辣,虽然不及想说爱你不容易那样富有冲击性,但其启发性还是不可忽略的。

2007年的材料作文,无论在新颖程度,还是在潜在含量上,比之往年那些经典的题目都显得逊色,在某些省市甚至可以说有倒退的迹象。如辽宁卷“有这样一段由成功人士代言的广告语:‘人生如登山,往上走,即使一小步,也有新高度一一我能!’”这明显是前些年重庆卷的翻版。作文题材所提供的思维空间是多元的,包括顺向和逆向思维的种种可能性,但是主题的确定性太强,明显暗含着人们广为认同的道德价值,这对想象空间而言实际上是一种屏障。这种题型表面上立意是开放的,但事实上却是封闭的,和改革之前的那种强迫人说谎的感受坚强没有多大区别。我在《高考作文三十年纵观》中把这种题型归入伪开放题型之列。所有这类命题,比之2005年上海卷的大众文化——镜头,在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在创新程度,在确立独特主题的挑战性上,只能说望尘莫及。

今年高考作文题的最大亮点,不是材料作文题,也不是话题作文题,而是近年来多多少少被忽略了的命题作文。本来,命题作文最大的局限是提供现成的主题,对主题强制性的限定不利于考生个性的发挥,但是经过近十年改革的命题作文,却呈现了两个特点:一是不再提供现成的主题;二是为考生自主立意提供想象的空间,以经验的召唤和思维的冲击为特点。如上海卷的必须跨过这道坎,这里的关键在这个坎字。坎,虽然只有一个字,却隐含着丰富的内涵:一是意味着难度;二是意味着拒绝逃避,知难而进;三是意味着新的高度;四是,也是最为主要的,这种坎,既可以是具体的实体,也可以有象征性,是生活和人生的考验。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命题作文的内涵要害在于其中的关键词语。关键词语是狭隘的、单义的,则考生想象的空间就可能是单向的、狭小的。江苏省的命题怀想天空就有这样的不足。该话题提供的材料是人人头顶一方天。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天空相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空。明净的天空,辽阔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人遐思,令人神往。从上下文来看,人人头顶一方天,这个天应该是同一个天。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天空,顾名思义,应该是每片天空都与人心一样与众不同。但是,命题者却把天空的意味强制性地单一化。人人头顶一方天具有大自然的性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空就只能是心灵的世界了。有一位特级教师在评点这个题目时说可以联系到康德的头上的星空,胸中的道德律,显然这是对命题的意图不理解。因为康德的星空是大自然的星空,而命题者却是要把天空定性为精神的,而且是一定要明净辽阔深邃。把天空限定为精神的,不是大自然的,已经狭隘、武断了,为什么又一定要规定为明净的辽阔的深邃的?在阴云密布的天空中,高尔基不是也写出了《海燕》吗? 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天空并不明净,范仲淹不是也写出了大块文章吗?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的天空,谈不上辽阔,更与深邃无涉,难道就不是好作品吗? 精神境界明净了,一眼望得到底,会不会就和深邃无缘呢?深邃得如一潭古井,还可能明净、辽阔吗?再者,明净、辽阔、深邃,明明是把复杂的心灵诗化了,可又明确宣布不能写成诗歌,命题者是不懂诗,还是不讲理?实在难以妄测。至少可以断定,命题之失,失在关键词的随意性。明净辽阔深邃,完全是任意罗列的,完全忽略了它们之间的矛盾和转化。所以说,这样的并列是无序的。联系到该省前几年的命题,一贯有追求诗意的倾向,水的灵动,山的沉稳是一例,凤头、猪肚、豹尾又是一例。这种命题追求诗化,殊不知,诗意是情绪化的,而情绪化是以情绪的极端化为特点的,而极端化就不是理性的,不理性,不讲全面,不讲分析,何来深邃呢?故盲目的诗意化,实质上却把复杂的生活和心灵肤浅化、概念化。追求诗意,到了忘却理性的程度,不是一个孤立现象,而是一个普遍现象。这是由于命题者热衷诗意,可是对诗意的特点和局限却并不在行造成的。对诗意缺乏清醒的分析,把诗意绝对化,就不能不导致以开放性之名行封闭之实。安徽卷的提篮春光看妈妈就是一例。为什么一定要带着春光才能看妈妈?秋色、丰收就不行吗?冬雪、夏日就不可能为亲子之爱提供一个火热的或者严酷的独特背景吗?

任何事物,包括诗意和理性在内,都是有局限性的。强调一个方面,从情绪上来说可能是很痛快的,但是要清醒,要保持高度的警惕,不要忽略了其他方面。追求诗意到忘却理性的起码常识,己经成为当前命题的顽症。肤浅的诗意的无限张扬,导致了智性的跛足, 此等现象比比皆是。

与这种转弯抹角地在诗化的话语中打转而弄巧成拙的命题相比,海南卷那样的命题反而干脆得可爱,还有宁夏卷,也爽快可爱。为什么呢?直截了当地要求作理性分析和思考,虽然不是最好的办法,但至少不会误导学生。

纵观三十年高考作文命题,命意变幻多端,题型五花八门,但其中几种倾向值得注意。第一种是把观感美化,诱导学生抒情,如前年天津卷的留给明天。这类题型可以叫做诗性题型。另外一种,是把现象转化为问题,把诗性和其对立面结合在一起。还有就是把抒情和 理性的分析结合起来,这在各省的命题中屡见不鲜,如“一叶一枝一世界,无限在有限之中”,福建的圆形和有棱角的形状,等等。全国卷的智子疑邻的故事和忘记与铭记都是这样。把诗意与理性结合起来的命题,常常保持着稳定的水准。这是因为,情感固然是美好的,但是,它又是片面的,只有和它的对立面结合起来才可能全面。就是情感世界,也并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也有其表层和深层,智性和理性则是积淀在深层的。只有在想象中进行深化,才能达到情理交融的境界。因而,好命题的最大特点就是能从感性层次激活其智性的潜在量。潜在的智慧,在一般情况下是沉睡的,只有在命题的规定和想象的双重冲击下,才能激发出灵气的火花来。

长期以来,我们对于语文的人文性的理解多少有些偏颇,那就是把情感、审美当成人文性的全部,对理性思考、全面分析能力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这反映在作文题上,就是沉溺于感性。人文性应该是情感与理性的统一。理性之所以遭到忽略,还有一个理论根源,那就是真情实感论。这个理论很权威,但是很片面。感情如果离开了理性,就可能变成盲目的感情。一位美国教授曾经在批评一个中国留美学生的写作时说,最大的问题就是动不动就抒情。许多命题者在这方面是糊涂的,他们并不真正明白。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智、情、意三个方面,而不只是情感和审美。

高考是为大学选择人才,大学和中学最大的不同就是几乎所有的课程都是系统的理论,对于理论思维系统的适应是大学生的根本素质。片面强调感性,必然忽略智性的开发和深化。前几年智子疑邻的作文题,提示感情亲疏影响对于同一事件的判断,本来颇有思辨价值,却被有些中学权威教师斥为脱离中学生实际。什么叫中学生实际?全面地说,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十多年的感性生活经验。第二,和大学所要求的系统、抽象、理论思维的距离。第三,实际上,在物理、化学、数学、哲学、经济学领域中,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已经达到相当强的程度,在许多方面,赶上了科学家的水准,就是有差距,也并不遥远。但是,在语文方面却不同,作文题满足于从感性到感性的表面滑行。要从感性向智性提高,没有思考和分析是不行的。没有独断型的智性分析力,耽于抒情,正是目前高考八股的文风泛滥不已的原因之一。

点击显示
【孙绍振评2007年高考作文题】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362981/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
  • 教案设计
  • 教学分析
  •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