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学分析 听《大瀑布的葬礼》有感

听《大瀑布的葬礼》有感

教学分析   2025-02-21

这学期我班承担了一节对外观摩课──安吉外国语实验小学王自文老师执教的《大瀑布的葬礼》,让我感受到王老师的课堂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舞台,是一方智慧飞扬的天地。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

一、注重感悟,平等对话

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学生在老师搭建的平台上展现对文本的独特感受、分享智慧的过程,而感悟是建立在深入阅读、积极思考的基础上的。在教学过程中,王老师引导学生用各种形式进行多次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从而在心中渐渐产生自己的感受和见解,最终读出大瀑布曾经的雄伟和现在的枯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而对大瀑布的即将消亡从内心升腾起一种痛惜之情。

由于学生知识、生活经历、情感气质等多方面的差异,他们对文本的理解也是不同的,老师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感悟,尊重个性差异和独特感受。

二、紧扣“昔今”,情知互促

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看课件,演示大瀑布的对比图,形象直观,同时配以适当的音乐,在这样的情境渲染下,学生的情感被激发了,感受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人类的“自残”。带着这份感悟,教师让学生充满激情的朗读课文,再一次升华了情感。

当学生的思绪还沉浸在对大瀑布的无限向往中时,老师话语一转“时间匆匆,几年后的塞特凯达斯瀑布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呢?”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抓住“逐渐枯竭”、“再也见不到”、“无奈地低下头”等词句,想象现在瀑布的样子,学生的情感变化达到高潮,对文本的理解也比较到位。

三、动态生成,丰富课堂

在王老师的课堂上,我们感受到了他深厚的语文功底以及敏锐的思维,他是充满教育机智的,能抓住学生发言中的长处和语病,及时给予正确的评价。我们不难看出他是用动态生成的观念来掌控制课堂教学,使教学的过程在动态中生成,焕发出师生生命的活力。

总之,只有构造充满生命互动的课堂,才能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才能使师生在相互作用中进行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和心灵的沟通,才能使教学目标得到创造性的体现,这就是我听课后最大的收获。

点击显示
【听《大瀑布的葬礼》有感】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36491/
教学分析推荐
热门教学分析推荐
  • 教案设计
  • 教学分析
  •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