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人都爱百合花吗?
主题先行,要全班学生统一写一个感情倾向十分鲜明的题目,比如《勤劳的父亲》、《我的好邻居》等,这是作文教学的大忌,它的直接的后果就是假话、大话盛行。因为不是所有的父亲都勤劳,也不是所有的邻居都让人感到好,或者说孩子们根本没有感觉到。可老师出的题目已经定下了情感基调,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爬山虎的脚》,请大家仔细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写爬山虎的脚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学生根据课文回答后)作者为什么能写得那么具体和形象呢?因为他观察得非常仔细。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朵百合,请同学们也仔细地观察观察。月明同学,你先观察它的茎,再具体说说。(月明凑近百合,睁大眼睛观察起来,说后,老师又叫了一个同学观察茎)。海星同学,你再来观察它的叶,可以用手摸……加蓉同学,你来观察一下它的花,花是最重要的,对它的形状、色彩、气味一定要特别仔细……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百合的茎、叶、花,这个观察顺序叫做(学生齐答:从下到上),观察还可以(教师做了一个从上到下的手势,学生齐说:从上到下),对!好,下面我们就来写一写,题目就是《我爱百合》,可以从上到下地写,也可以从下到上,但注意,一定要写出“爱”的意思。开始——
这是某农村小学四年级的一节作文课的指导部分。人教社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二单元主题是“观察和发现”,其中有《爬山虎的脚》。教了这篇课文后,要学生观察一个事物然后写下来,这样的安排并没有错。这样的读写结合,不少教师也在实施。但是,具体的实施过程其实大有讲究。如何操作,往往涉及到作文教学的重大理念。就上述这个案例而言,我以为,有两个问题值得探讨。
一是关于真情实感的问题。
观察过百合花后,要求全班几十个学生统一写《我爱百合花》,这显然是主题先行,强人所爱。难道所有的学生真的都爱百合花吗?笔者注意到,在老师拿出百合花之时,许多学生还叫不出它的名字,那百合也没有引起大家的高度兴奋。上上下下地一番观察之后,突然要大家一起写“爱”百合,都能“爱”得起来吗?令人怀疑。尽管有些学生后来在自己的文章中有这样的句子:“在我所认识的花花草草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百合”、“我爱我家,但我最爱的是我家的百合”、“纯洁而美丽的百合花,你是我的心肝宝贝,我永远爱你”,等等。但看得出,这里的“爱”不一定都是出于内心,只是因为老师的一再强调而“为写作文强说爱”。
主题先行,要全班学生统一写一个感情倾向十分鲜明的题目,比如《勤劳的父亲》、《我的好邻居》等,这是作文教学的大忌,它的直接的后果就是假话、大话盛行。因为不是所有的父亲都勤劳,也不是所有的邻居都让人感到好,或者说孩子们根本没有感觉到。可老师出的题目已经定下了情感基调,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
就上面的作文案例而言,其实只要稍作改动,写出来的作文就可能真实得多。比如教师可以这样要求:同学们,我们都生长在农村,各式各样的花草树木很多,请你回去仔细观察一种,然后写一篇《我爱XX》的作文。这样,学生写出来的作文,题材肯定要丰富得多,情感也会真实得多。
二是关于技巧与实践的问题。
作文教学是传授技巧在先,还是实践操练在先?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重要,还是传授写作技巧重要?对这些问题,有些教师常常会把握不准。有些教师总这样认为:学生的作文水平不高,或者兴趣不大,是因为没有掌握写作技巧。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妥当的。作文教学需要传授写作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但是,这不是主要目的。作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喜欢作文,逐渐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感到有东西可写,有一种想表达的强烈欲望,从而在不断的写作实践中掌握写作技巧。
作文不是一种纯理性的科学研究,而是一种富有情感的心智活动,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劳动,写作水平与能力的提高,全靠自己的亲身实践,而且这种实践是其他任何实践都不可替代的。只有在自己不断地实践过程中悟出来的经验,才是最珍贵的。作文过程的特殊性就在于:它不是在理论(写作知识)的指导下去进行实践,而是在不断的、反复的实践基础上去感悟理论,掌握技巧。如果先给学生灌输许多理论,传授许多技巧,然后再要学生根据理论与技巧去写,那么,完全有可能束缚学生的手脚。善于写作的人是并不怎么注重写作理论和技巧的,有些人还认为“写作无学”。如果说他们的文章中有理论和技巧的话,那也完全是无意识的渗透,并非刻意为之。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新课程标准中的这句话强调的就是实践在语文学习中的独特性和重要性。如果教学生写《我爱百合》的那一节课,换成先直接要学生去写自己喜爱的植物,然后选择几篇有代表性的作文,在评析中渗透写作知识和技巧,那效果肯定会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