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教案设计
“梦”是年轻人的理想、年轻人的追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语文必修一《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教案设计,欢迎大家阅读!
导入:
同学们有没有看过几米的一本漫画叫《我的心中每天开出一朵花》,这本书里有一首小诗叫《相对论》,我给大家念一下:
人不是鱼,怎能了解鱼的忧愁;鱼不是鸟,怎能了解鸟的快乐;
鸟不是人,怎能了解人的无知;人不是鸟,怎能了解鸟的自由;
鸟不是鱼,怎能了解鱼的深沉;鱼不是人,怎能了解人的幼稚;
你不是我,怎能了解我的荒谬。
这首小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人们常常站在自己的立场去评定别人的事情,更多时候是去羡慕别人所拥有的幸运和快乐。而这样的想法让人们忽略了人们在拥有快乐和幸运的背后所付出代价和经历过的苦难,而且也很少意识到要通过努力去改变自己。今天我们来学习王海桐的《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看一下通过她的故事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教学内容:
快速阅读课文并思考一个问题,
(1)课本分为六个部分,除了第一部分是总起外,其他几部分我们看起来是平行的结构,但每部分里所选用的事情,也可以构成一种顺序的,是什么顺序?
按时间顺序,出生——幼儿园时——小学生活——中学时代——考上大学
(2)文章开头作者说:“如果我引人注目,那个713分决不会是唯一的理由。”这句话透露了什么情感信息?
作者的意思是自己引人注目,除了高考成绩好,还有别的原因。这句话透露了作者内心的一种自信,表现了她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特点。
(3)“我在记忆的浅海里逡巡,想找出一些闪亮的贝壳让‘高中生以及家长能从中得到什么更有价值的东西’,却带回满身的沙砾。”比喻,生动形象。把“记忆”比作“浅海”,把世人认为“有价值的东西”比作“闪亮的贝壳”,把自己对人生的“困惑与思考”比作“沙砾”。有些谦虚,更有些任性和骄傲。
奶奶拂袖而去
(1)这里作者写到了她的出生,写了她并不是作为一个快乐的天使出生,而是一个——拙劣的小偷。那么在奶奶心目中的“我”应该是怎么样的呢?
我应该是个八尺男儿,即使不能金戈铁马,醉卧沙场,也应该玉树临风,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
(2)全班朗读这一部分最后一段。理解“任难以成为‘梧桐’的无奈与不甘心做海桐的抗争在心底拔河,注定我永久地挣扎与反抗”这句话的含义?
我有一颗追梦的心,不甘心平庸,但在艰难不顺的处境面前,又显得无可奈何,因此,我的成长过程就是居于平凡而不甘平庸的抗争。正是因为有这样一颗“不甘”之心,王海桐的成功在日积月累后不期而至。
这一部分讲到了作者因为是个女孩子而受到别人的歧视。这一段文字写得很细腻,把一个小女孩子知道因为自已性别没有给家庭带来希望后,内心那种无奈又不甘的心理活动描写非常的动人。
我比想像的灵巧
“一句无意的话———,对我却刻骨铭心。”这句话写的是幼年时心灵遭受的创伤,给我们怎样的启迪?
孩子的心是纯真而脆弱的这颗嫩芽般的心需要大人细心的呵护,千万不要图一时嘴快。如果将来有个孩子成功了,可能是你在他小时候播下过种子;如果有个孩子甘于平庸,可能也是因为你不经意的伤害。
(2)“有些话对你早已云淡风清,对我却刻骨铭心。”这正是我们经常说的“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这一部分,写到作者在幼儿园的时候被老师否认,说“这个孩子脑子还行,就手挺笨。”通过了被否认的这种挫败来说明“某些话对人生的影响力”“态度决定命运”这两个观点。
习惯是一种力量
(1)“你选择了鱼肉的美味,也就选择了鱼刺的纠缠,天下没有只赚不赔的买卖”如何理解这句话?
没有什么事情是十全十美的,每一件事情都有他的正反面,当你想享受某件事情带给你的快乐时,你也必须承受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一句用了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习惯给自己的“生活和学业带来很大的促进”的同时,也带给自己“巨大的压力”和“害怕出错”的“负面效应”。像当一位明星,他可以享受那种众人瞩目的感觉,但同时他也失去了自由,因为他要生活在大众的目光中,狗仔队的摄像头中,一举一动都会像是被人监视着。
(2)“我们常常在别人的暗示——别人的判定让我们灰心丧气”这句话有怎样的人生顿悟?
有句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就是告诉所有在寻梦途中的人们,不要在乎别人的说三道四,不要太在意世俗的眼光,因为有时别人并不比自己更了解自己。坚守人生的信念,为自己的目标奋力前进。赶紧行动吧!
(3)这里写到了被母亲严厉的训导,也写了作者在学习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习惯是把“双刃剑”既能促进成功,又会给人带来某种压力。
这段文字其实表明了王海桐的人生取舍,她认为自己在最艰苦的时光里,作出迎难而上的人生抉择。
享受青春的美丽
(1)作者以十六年的人生经历,写下了这样的生命诠释:“与其像某些人——,——照亮我们苍白的灵魂。”这句话表达了王海桐怎样的人生观?
人的生命价值不在乎生命的长度,再长久的生命也可以一无所获,再短暂的生命也可以灿烂亮丽;永恒没有瞬间,瞬间可以化作永恒,这就是生命的哲理。王海桐愿意像昙花,用一生的热情去幻化瞬间的开放。
(2)这一段中作者因小姑的英年早逝,产生了一个困惑,后来对这个困惑的思考得出了一个结论。这个困惑和结论分别是什么?
困惑:原来生活的列车有时会出轨,于是我也变得面目皆——谁会知道下一秒下一分会发生怎样的事情。
结论:所以没有永远,只有这一刻,可以为我们感受和掌握。所以作者选择了享受青春的美丽,选择了笑对生活。
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
(1)“生活是在偶然——苍茫而模糊”这句话运用了拟人手法,真实地展现了作者当时迷惘的心态。“自信,对于在沙漠中——呜咽着”这里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充分表达自己不确定又很希望实现梦想的矛盾心情。
(2)作者描述高考前后的心态这样写道:“我到底害怕什么呢?---还是自己不能达到自己的要求?”你认为王海桐到底怕什么呢?
从全文分析,从王海桐的成长经历分析,两种情况的害怕都存在,她一方面是在父母“望女成凤”的严厉呵护下一路走过来的,高考承载着他们的期望;另一方面王海桐从幼小时起,心灵就埋下不甘平凡的种子,高考承载着她放飞希望的梦想。
(3)“而什么时候---我会真正---自己的道路”这句话表明作者怎样的心理需求?
作者不希望一直生活在别人的期望中,愿意自己为自己选择人生之路。走向独立,渴望放飞,是包括王海桐在内的所有青年学生的心声。
(4)作者的北大梦为什么又美丽又羞涩呢?引导:她从小就怀有这个梦想,因而美丽。她以前一直是被别人否定的,因而羞涩。
最后一部分,写的是作者对梦想的追逐。
主题归纳:
这篇文章时代性很强,作者及其生活离我们很近。全文回忆了作者自己高中及以前的生活中对自己产生重大影响的人,事和自己的一些感悟,展示了作者不是一个只为挣分数的机器,而是一个立体的,有血有肉的鲜活的生命,表现了作者能够正确认识自我的特点。
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个人成长的故事,真实感人。文章里使用了大量的设问句,像是问自己,更像是问读者,请读者在一步步的思考中来体会到作者的感情。
研讨:
你觉得作者在成长的岁月里有过遗憾吗?为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遗憾一:“在我好不容易找到辩护词后,才发现法官早死了,听众也走光了……”遗憾奶奶有那样伤人的言行,又遗憾没有机会向奶奶证明自己。遗憾二:“一句无意的话让一个孩子傻傻地记了那么多年,自卑了那么多年。有些话对你早已云淡风清,对我却刻骨铭心。”遗憾幼儿园老师随意说出伤人自尊心和上进心的话。遗憾三:“这样的心理障碍和十三四岁特有的偏执和不驯,‘成就’了我初中三年灰色的心理历程。”遗憾初中三年中失去了人生应有的色彩而变得灰暗无光。
作业:课后题第二题。
【教学总结】上这节课时,我是按照一个主要的问题,在不同阶段,到底我是谁,来展开教学的,但是发现,自己的准备并不充分,因为过度的时候经常卡壳,让我很不好意思。
每一个大部分其实都是很清晰的,只是如果展开,似乎课时就很不够,但是我仍然尽量补充一些课外材料,其中我自认为是我在课堂上的一个灵感,就是,如果这个世界上,有代替的可能,那么这个世界上可能就没有苦难了,所有的一切都需要自己承担,哦,我想起来了,是在讲第五部分,享受青春的美丽的时候讲到的,我觉得自己一步一步摸索着前进,我觉得很辛苦,因为没有一个整体的概念,我必须抓紧时间对整本书,甚至整个高中阶段的语文书进行梳理,否则,根本就是一点一点,串不成一个面!
没有备课的习惯,真的很不好,很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