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颐和园》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
生:喜欢。
师:给小组的人说说你都去哪旅游过?
小组同学互说。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北京的颐和园玩一玩。
师板书课题 播放颐和园全景视频
师:颐和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谁来说说?
生:颐和园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太美丽了。
师:作者也有这样的感受。哪里告诉我们了?找找看。
生1:第1自然段告诉我们了,我给大家读一读: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生2:最后一个自然段也告诉我们了,我也给大家读一读:颐和园到处都是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有机会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师:找的真准!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告诉我们颐和园很美丽。这种写法我们叫做首尾照应法。作者是怎样给我们描写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呢?让我们跟着作者的足迹再游览一番,从中慢慢体会吧。
小组拿出设计好的游览路线。
师:(一起说)走进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了有名的长廊。
示长廊图片及第二自然段文字。
师:请同学们边读文字边想,长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生1:长廊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很长。我从“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这些句子体会到的,特别是“一眼望不到头、700多米、273间”这几个词语更让我体会到长廊很长。
师:说得多好!你能把这种感受给大家读出来吗?
生1有感情地读了一遍。
师:生1不仅说得好,熟读的更好,我们向他表示祝贺。
生2:长廊还给我留下了美丽的印象,我从“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那两幅是相同的。”体会到的。这些画五彩缤纷,非常美丽。
生3:“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话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这鞋花木把长廊打扮的更美丽了。
师:你们配合的真好。你们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生2生3有感情地读了一遍。
师小结:描写长廊时作者抓住两个特点来写:一个是“长”,一个是“美”。让我们带着这两种感受再游一遍长廊吧。一起读第二自然段。
播放长廊上的画视频。
师:你想到了什么?(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师:(一起说)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同桌齐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我们看见“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还看见“下面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师:抬头一看,我们看见了——
示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图片。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真是宏伟、壮观呀。
师:谁愿意把这种感受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齐读。
师:第2自然段把来到万寿山下抬头看到的景色给我们描写下来了。
师: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看到了什么景色呢?小组齐读第4自然段后互相说说。
师生合作说。
师:向下望——
生: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师:正前面——
生:昆明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静静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师:向东远眺——
生: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示昆明湖图片。
师:你看昆明湖的水——
生:很静、很绿。作者说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师: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作者向我们描写了他向下望、正前面、向东远眺的美丽景色。看到昆明湖的时候抓住昆明湖水的两个特点来写,一个是静,一个是绿。
小组同学一起有感情地朗读第四段。
师:(一起说)从万寿山上下来,就是昆明湖。作者又是怎样描写昆明湖的呢?
示5段第二句第三句。
男生齐读。
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师生合作说。
师:昆明湖围着——
生:长长的堤岸。
师:堤上——
生:有两座式样不同的石桥。
师:两岸——
生:栽着数不清的垂柳。
师:湖中心——
生: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
师:作者由外向里描绘了自己所看见的美丽景色。
师:(一起说)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座石桥叫——十七孔桥。
示十七孔桥图片、文字。
女生齐读。
师:说说十七孔桥给你留下的印象。
生:桥洞多,我从“十七个桥洞”体会到的;柱子多,我从“上百根石柱”体会到的;狮子姿态多,我从“这么多的狮子,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体会到的。
师:理解的多准确呀。作者抓住十七孔桥的三个特点来向我们描述,分别是, 桥洞多、柱子多、狮子姿态多。
欣赏狮子图片,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师:跟着作者细细游览了一番,此时你想说些什么?
生可以说自己想去颐和园游览,也可以说赞美、感谢古代劳动人民,也可以说自豪话语等等。
师:我们喜欢旅游,也去游览过,我们能不能仿照《颐和园》的写法写一写呢?
小组讨论写法。选代表发言。
示游览活动的写法。
1.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游览顺序、观察顺序、方位变化顺序、季节变化顺序。)2.运用好过渡句,交待清游览顺序。
3.抓住景物特点分层次写具体。
4.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师:让我们仿照《颐和园》的写法写一篇游览活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