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夜归鹿门歌》阅读训练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2025-02-06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阅读训练】: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作者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2.“忽到庞公栖隐处”中的“忽”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3.这首诗的体裁属于___________。(1分)
4.对于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下列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诗歌开篇两句写渡头的喧闹,是为了反衬鹿门山中的幽静和诗人内心的孤独。
B.“人向江村”,“余归鹿门”,这样的比照暗含着诗人隐逸的志趣。
C.“岩扉松径”与前句“栖隐处”相照应,是表现隐逸生活典型的意象场景。
D.诗歌最后一句中的“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塑造了一个孤高的隐者形象。
5.简析“鹿门月照开烟树”一句中“开”字的妙处。(4分)
【参考答案】:
1.诗的前两句作者描绘了一幅江边之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听着山寺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声,望着渡头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这悠悠然的钟声和尘杂的人声,显出山寺的僻静和世俗的喧闹,两相对照,唤起联想,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潇洒超脱的襟怀,隐然可见。
2.“忽”字是诗人微妙的感受,表达了诗人为大自然所融化,陶醉其中,忘情山水,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超然境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意对即可)
3.古体诗
4.A
5.“开”字将月光照射下,烟雾笼罩的山林由朦胧而赫然清晰地动态过程凸现出来,用词生动,意境全出,暗示了诗人脱离尘世喧嚣,归隐鹿门幽境,心境也因之豁然开朗,怡然自得之情跃然纸上。
点击显示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阅读训练附答案】相关文章
《张良奇遇》阅读答案翻译
【乙】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阅读附答案
《班超素有大志》原文、注释、翻译、阅读训练附答案
宋史·张惟孝传 阅读附答案
《高祖还乡》阅读答案
侯方域《马伶传》阅读答案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阅读附答案
《张良奇遇》阅读答案及译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3分)狼一屠晚归,...
旧唐书·程千里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372969/
上一篇: 戴胄犯颜执法.......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