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的掌声促反思
———《比尾巴》教学案例
根据学校研修计划安排,在本学期,我将上一节公开课。说起上公开课,紧张、心跳加快的概率已不向往常那么高了。因为从教十几年来,大大小小规模的公开课数来也有几十次吧。可面对本学期的这节公开课我却有着许多的惶恐。究其原因,我想很重要的因素是来自我要施教的对象——一年级的小朋友。这些刚刚入学不久的孩子,他们天真浪漫,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说真的,在平时的课堂上,和这些小家伙吹胡子瞪眼的事是时常有之,我真怕他们在公开课上让我下不了台。于是,在一个星期前我就给他们打了“预防针”。向他们提出公开课上的课堂常规,还告诉他们到时全校的语文老师将会和我们一起共享这节课,来看看我们一(六)班小朋友的课堂风采。不料我的话刚讲完,孩子们竟然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看着孩子们兴奋、期待的神情,听着雷鸣般的掌声。我暗暗地告诉自己,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给孩子们搭建一个和谐、轻松、愉快的舞台,让他们好好展示一番。
在课前准备中,我首先对孩子们进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孩子他们非常喜欢童话故事,对动物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感。在孩子们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对于奇特的动物尾巴更是兴趣盎然。另外,孩子们在学前教育中或多或少的知道有关动物尾巴的形状、作用。可见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是具备一定的生活积累的,为教学奠定了感情基础。在此基础之上,我分析了学习内容:《比尾巴》是新课标人教版第一册的一篇对话式的儿歌。这篇富有儿童情趣的儿歌,共有四个小节,一、二节和三、四节在结构形式上是一样的,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语言琅琅上口、简明易懂,充满诗情,节奏感强,极易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课文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以“比”的形式为主线,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充分调动孩子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在充分了解孩子和学习内容之后,本次教学目标预设如下:1.知识和能力。认识12个生字,会写“云、公、车”三个字。认识一个笔画“撇折”和三个偏旁。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2.过程和方法。联系生活鼓励用多种方法识字,通过多种方法的朗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儿歌特点,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应用语言的能力,激发主动探究的意识。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感受动物的可爱,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探究兴趣;感受儿歌的音乐美、情趣美,培养学生对儿歌的喜爱之情。
在新课标基本理念的指导下,我在整节课的设计上力求符合孩子的认知特点、个性特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以游戏为载体,以朗读为主线,层层推进,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中自主的学习。使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相互启发,拓展思路,分享学习的快乐。力求每一个孩子都学有所得,都有机会体会成功的喜悦。
案例描述:
一上课,我便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6个谜面(谜底是与本课相关的小动物),当孩子们看到这些谜语时,便欢呼雀跃,鼓起掌来。一高兴孩子们早把我的课前教育(上课要坐端正不要大呼小叫不要……)忘得一干二净了。由此可见,孩子们对猜谜游戏的欢迎程度非同一般。一阵掌声过后,孩子们纷纷投入到有趣的游戏之中。不一会儿功夫,谜底都以实物图像的形式呈现在大屏幕上。孩子们看着这些可爱的动物喜形于色地同时,在他们的神情中又多了一份疑惑。于是我顺势问孩子们: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小动物聚集在我们的课堂上呢?原来,它们将举行一场精彩的比赛,猜猜它们会比什么呢?孩子们叽叽喳喳的讨论开了,看来他们对这两个问题挺感兴趣的,急需想知道小动物们会进行一场怎样的比赛。这节课老师带大家一起去看看这场比赛如何?(孩子们用掌声给我做出了响亮的回答)课件播放《比尾巴》歌曲旋律。我开始了新课引入:小朋友们在我们出发前,老师收到了一张邀请函,这张邀请函来自动物王国,那里的小动物们邀请我们一(6)班的全体同学去观看这场比赛并且想请大家来担任这次比赛的评委,你们同意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叫到“好”)老师还要悄悄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小动物们邀请老师来主持这场比赛(激烈的掌声再一次响起,有个别“活跃分子”直嚷嚷:“老师,恭喜你了”“老师,加油”),老师的加入让孩子们的学习劲头更足了。动人的旋律,再加上美丽的画面,我带着孩子们“走进赛场”,寓学于玩。课件出示6种小动物,在每种小动物的旁边都有名字,名字上都标有拼音。先让孩子们和小动物们自由“打招呼”。(即时表扬那些和小动物打招呼时非常有礼貌的同学,要求没有做到这一点的孩子重新来一遍。顿时孩子们和小动物打招呼的场面更热烈了,形式也更多样了)然后藏起小动物,让小朋友熟悉它们的名字。接着脱掉小动物名字上面的帽子,或是把这些名字藏到字宝宝中,让孩子们进一步熟悉、掌握这些生字。在孩子们巩固了生字新词之后,作为主持人的我宣布了小动物们的本次比赛的前三个项目:
谁的尾巴长?
谁的尾巴短?
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接着,孩子们熟悉比赛项目。(自由朗读三个问句)读后同桌讨论:在这三个比赛项目当中发现了什么?经过大家的交流讨论引出了一个新的标点符号“?”。在学习新标点之前,让孩子们把问号和已学过的句号进行对比,发现问号的形状像耳朵,然后告诉孩子们这个像耳朵的符号就叫问号,它提醒我们读问句时声音向上扬。为了让孩子们对问号读法有更直观的了解,我列举实例如:我的作业本怎么不见了?接下来请小朋友们试着同桌提问。(将问号的读法放到具体的情境中,孩子们的兴致更高,问号朗读的难度似乎也小了)然后指名小朋友读这三个问句,评价读得怎么样?为什么?同桌互读,哪些小朋友觉得身边的小伙伴读得特别棒?鼓励同伴读、男女生竞赛读。教师范读后,学生挑战读。在各种形式的读书比赛中,问句的读法得到了巩固。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孩子们回到比赛现场。课件演示动物图片,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各种小动物尾巴的不同特点。然后给获奖的小动物颁奖,颁奖词:
猴子的尾巴长。
兔子的尾巴短。
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在孩子们的阵阵掌声中一名小评委宣布获奖的小动物。当宣布松鼠获奖时,我问同学们是否有疑义,部分学生随口便答:“没有。”更多的孩子是沉默无语。我想孩子们肯定没有真正理解“伞”的含义。于是,我转念一想,随手拿起一把挂在教室后面的小花伞让孩子们进行比较。这时有几个孩子开始窃窃私语起来,我又利用课件演示了小松鼠从树上往下跳和降落伞下降的画面。当同学们看到这一切以后,原本沉默的课堂一下变得活跃起来,孩子们对松鼠尾巴的形状、作用了解更透彻了。当我再一次请小评委宣布松鼠获奖时,孩子们送给他的掌声也就更持久了。这掌声中包含着学生对小松鼠好不容易获奖的祝贺,也有孩子们为自己更透彻的了解松鼠尾巴特点的兴奋。依据一年级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的这一特点,在优美的歌曲声中,孩子们进入有趣的课间“休息”阶段,跟着课件学唱歌曲《比尾巴》。短暂3分钟过去了,歌声嘎然而止。“小朋友们更精彩、激烈的比赛还在后头呢,接下来他们又会进行哪些项目的比赛呢?课件出示:
谁的尾巴弯?
谁的尾巴扁?
谁的尾巴最好看?
“你们想知道这轮比赛会有哪些小动物获奖吗?请大家边欣赏课件图片边自学课文3--4小结”。我的话音刚落,课堂上立刻一片欢腾,有的同学在激情高昂的朗读,有的在全神贯注的看课件,还有的同桌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孩子们通过自主学习很快有了答案:
公鸡的尾巴弯。
鸭子的尾巴扁。
孔雀的尾巴最漂亮。
接下来我同样请孩子们给这三种小动物颁奖并宣读颁奖词。为了让学生读出孔雀尾巴的漂亮,我用课件展示了各种孔雀开屏的美丽画面,孩子们看着一幅幅美丽的画,自然而然的朗读时就有了内心情感的表达。随着课件展示出的图片,我又让同学们同桌一起看图对读课文,分角色读文,男女竞赛读,自由找同伴读,配乐朗读擂台赛等。孩子们一边看一边想象,读得不亦悦乎。为了让同学们进一步巩固字词,在课堂的后阶段,我设计了非常有趣的游戏。
①找尾巴 木 甲 乚 尸 犭 扌
候 子 公 巴 毛 鸟
②走迷宫 鼠→兔→鸭→雀→猴→孔→伞→最
“同学们在这场比赛中,我们了解了6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在森林里还有许多的小动物他们也想向我们展示它们的尾巴,今天它们也来到了现场,你们想看看吗?”很轻松的将孩子的思维从课本知识延伸课外。课件出示动物图片,要求孩子们仔细观察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并模仿课文说一说。同学们自编的儿歌真可谓是五花八门:
谁的尾巴细?
谁的尾巴容易断?
谁的尾巴好像一把剪刀?
谁的尾巴好像一条鞭子?……
老鼠尾巴细
蜥蜴尾巴容易断。
燕子尾巴像剪刀。
老牛尾巴像鞭子。……
在孩子们各式各样的回答中,有很多的答案在我的预设之外,让我始料不及,也让各位听课的老师感到震惊。在孩子们对同伴的掌声中,在听课老师对孩子们的赞许声中,我将这节课拉下了帷幕。
教学反思:
回顾这节课,孩子们的欢呼声、掌声似乎没有间断过,真可谓是一节热闹非凡的课。课堂上孩子们没有“小手放放好,小脚并并拢”的约束,有时为了抢答一个问题,有的同学干脆站了起来,可见老师课前要遵守纪律之类的教育孩子们早已将它抛之脑后了,当学生看到自己喜爱的动物图片,他们有的欢呼,有的鼓掌,也有的用夸张的动作来表示内心的喜悦之情。可综观教学效果,孩子们那一阵阵不约而同的掌声成了最好的见证,同时孩子们的掌声也促使我有了更多的反思:
孩子们十分感兴趣的猜谜活动,代替了平常上课前老师的击掌或高声的提醒。它不仅让学生的注意力很快的集中到课堂上来,更是唤起孩子们思考的乐趣。老师的一句“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小动物来到我们的课堂呢?”给学生巧设了悬念,激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动人的旋律响起,配上美丽的画面,再加上当小评委的诱惑,使学生进入了一个生动活泼的童话世界,调动了学生高涨的学习情趣。在任何一场比赛中,评委了解选手,打打招呼是那么的合情合理。就在一切都是那么平常的状况下,我们的“小评委”和小动物打招呼。先是自由进行,然后是学习有礼貌的打招呼。在活动中学生很轻松地认识了生字词“孔雀、松鼠、兔子、鸭子、猴子、公鸡”。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获得的不仅是礼貌教育,也避免了一次又一次机械重复的识字教学,就在这平平常常的“打招呼”中攻克了教学的重点——识字。和小动物打招呼,熟悉小动物的名字,脱掉小动物的帽子认它们的名字,把小动物的名字藏到字宝宝家里等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不知不觉的学会了生字,这个阶段的学习几乎没有一丝机械、重复识字的乏味。
孩子们当评委投票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学习课文内容的代名词。在这个环节中我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一年级小朋友爱探索、喜欢尝试的特点出发,通过直观的画面,激起孩子朗读的欲望。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评价比较中发展思维。在学习1—2小节时,我引导学生采用读一读、看一看、议一议的学习方法发现新知,引出了“?”的同时,也为放手让学生自学第3—4节做好准备。然后在学生已经认识句号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发现问号的形状,并提醒学生读问句时声音向上扬。为了更好的落实问句的读法,教师的文句示范,学生的同桌提问,将问号的读法放到具体的情境中,不仅让孩子们的兴致更高,似乎分散了问号朗读的难度。再指名学生朗读三个问句,鼓励其他同学读,读后即使评价:“他读得怎么样,为什么?”使学生在评价比较中更进一步的掌握问句的读法。课件的展示,孩子们很快的了解小动物尾巴的特点(文章第2小节),当小评委宣布哪些小动物得奖时,其他同学都能给与赞同的掌声,特别是真正理解小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时,孩子们的掌声更是激烈,我想这掌声或许是孩子们对松鼠好不容易获此殊荣奖赏,或许是孩子们经过自己探索发现所得知识时的愉悦。可见孩子们在一定的情境中,对学习材料的亲身经验和发现的过程,才是学生最有价值的东西。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在学完1--2小节后,运用所学方法,让孩子自己或合作学习3—4节。首先在直观课件的辅助下,为学生的表象创造了条件,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获得情感的体验。学生看图对读课文、分角色读、男女生竞赛读,挑战老师读等形式,一边读一边想象,在“看”和“读”中启发学生的想象,进一步强化朗读能力,体验阅读的乐趣。在朗朗读书声中孩子们达成了教学目标,完成了当评委的任务。
另外活动性游戏(找尾巴,走迷宫)融知识于有趣的游戏中,使学生对生字进一步得到巩固。为了让孩子们的教育同生活和实践有机结合,我让学生看动物图片课件,先说说这些动物尾巴的特点,然后模仿课文自编儿歌,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动物尾巴的理解,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此外,还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从而使课堂知识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起来,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总之,新课程所带给我们的新理念、视野与感受,让我们在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中一步步、一点点地去解读、去品味、去体会、去诠释。我想只有尊重孩子的天性,让课堂充满情趣,突破语文学习不再是枯燥的上课,而是一次次有趣的活动,在愉悦的活动中,文本内容也就悄无声息地走入了学生的心里,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