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知识点《咏怀古迹(其三)》特色鉴赏
基础知识
2025-02-22
赏读此诗,要突出两点:
一是人物形象的塑造。杜甫善于在叙事诗中塑造人物形象,而律诗主要用于抒情,虽有叙事成分,不过是作为抒情的依托,并不承担塑造人物形象的任务。这首诗却略有不同,它虽然重在抒情,而它的抒情是通过塑造王昭君的动人形象实现的。诗开头,以“群山万壑赴荆门”写王昭君的出生地,从侧面烘托昭君不同凡响的高大形象。接着叙述王昭君悲壮的一生,诗中出现了两个典型的镜头,高考,“一去”写出昭君“关山度若飞”的气概,“独留”表现了昭君孤苦孑然的哀伤。“画图”句揭示了造成她悲剧的原因,“环佩”句形象地表现了昭君的故土之思。最后,人们从琵琶声里听到昭君悲苦的申诉,禁不住既赞扬她美好的品格,又同情她不幸的遭际,进一步从侧面烘托了昭君的形象。
二是诗人借古抒怀。这首诗表面看,是写昭君的遭遇,写昭君的怨恨,实际上是借咏古迹以感己怀。杜甫当时身处异地、远离故园,处境和昭君相似。作者写昭君“环佩空归月夜魂”,字面上固然是赞叹昭君对故土的依恋,实际上也是写自己“身在夔州,魂归故园”。杜甫一生的遭际也与昭君相似。昭君才华卓立,美貌超群,因汉元帝昏庸,不得不远嫁异乡,流离而不得归,身死而遗长恨。杜甫一生,济世之志甚高,济世之才甚异,但终其身,也未得一展抱负。肃宗朝虽任职京师,也只不过是一左拾遗。还因疏救房?,触怒肃宗,差点获刑。虽然获救,却终被疏远,郁郁辞官,漂泊西南。“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杜甫置身明妃村中,瞻仰前人遗址,思想自己身世,怎能不老泪纵横,而心有戚戚焉。
点击显示
【高一知识点《咏怀古迹(其三)》特色鉴赏】相关文章
2016年中考备考优秀作文赏析:阅读曾让我感动
萍水相逢近义词及其注释
《听弹琴》原文及翻译
2017年小升初语文常见辨音字大全
2016年初高中常用成语手册奄奄一息等
升腾的近义词
目光的同义词语有哪些
文章标题可以用哪些标点
饥渴交攻成语解释
2015年中考语文知识点作文素材:自己解脱自己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373095/
下一篇: 魂字开头的成语大全
基础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