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导学案
下面是由字典语文网小编分享的《游褒禅山记》导学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说教材
《游褒禅山记》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三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这篇课文记叙了王安石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的经过,并借此生发议论,说明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游记立意超卓,指向鲜明,言简而意丰,言近而旨永。学习本文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说学情
高二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但由于人生阅历的缺乏和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对文章所阐发的人生哲理的领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这节课我的教学设计是通过疏通文本,学习文中文言文知识,从而领会作者阐述的“深思慎取”的道理。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再结合本单元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能力目标:①掌握文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现象和特殊的文言句式。②熟读背诵,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本文从记游到议论,即事明理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会治学处世须坚定意志,并且要深思慎取的道理。 再次,我来说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高中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不必对艺术特色等做过多的分析,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掌握文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的文言句式。体会从记游到议论,即事明理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为:掌握文章说理深刻、章法严谨的写作特点和领会本文所阐述的道理。
四、说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据此,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一)、朗读法:使学生在朗读中感知课文,理解课文。
(二)、讨论点拨法:从不同角度巧设疑,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自主解决疑问,把握课文内容。
(三)、情景激励法、分析法等。针对重、难点,逐个层次分析,使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这样,就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知识水平出发,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再来说学法:
新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及能力培养:
1、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
2、参照注解,动口动脑,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3、尝试对古代散文做一点评析。
五、说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考虑,根据教指导学,为了学,服务于学的指导思想,我准备采用以下的教学步骤来达到教学目的。根据课文的内容我安排了两课时。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又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导入新课就显得十分的重要,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将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相关的风光图片以及作者的游程来达到目的。
2、释题和背景、作者介绍,帮助同学了解一些文学常识。
3、阅读文章,疏通文意。
在这里我将采取的步骤是: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教师点拨。通过朗读法、讨论点拨法来帮助同学了解文章大意,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阅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懂文意;遇有读不通的地方,提出疑问,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合作探究,或查找资料,请教老师。了解了文章大意就有利于后面教学环节的进行。
第二课时主要就进入课文分析:
1、首先我将引导学生自读前两段然后以提问方式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情况。其次重点分析第三、四段。通过游山的“所得”,重点把握作者的观点“尽吾志”,以及由此而进一步提出的“深思”和“慎取”。详细分析作者是怎样得出“深思而慎取”的道理。这个环节中我运用了朗读法、讨论点拨法,这样能带动课堂气氛和体现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最后略讲第五段内容。
2、总结扩展:
中心思想。(这篇游记叙述作者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的经过,并借此生发议论,说明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写作特色。(因事见理、叙议结合,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结构严密、前后照应)
心得交流。(各人用一句话说说自己学习本文后的感想)
3、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让学生自主整理文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现象。
以上就是字典语文网小编分享的《游褒禅山记》导学案的全部内容,更多语文资料请到字典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