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案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课堂教学案例

《我的叔叔于勒》课堂教学案例

教案设计   2025-01-09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小说起伏跌宕的情节脉络,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巧妙的构思和悬念的铺排。

○品味精彩的细节描写,学习语言、行动、心理、神态、肖像及侧面、正面等人物描写方法,领会这些描写方法运用的妙处。

○探究环境描写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了解全文内容,理顺故事情节。

○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巧妙的构思和悬念的铺排,感受人物形象。

○细读品味精彩的细节描写,领会这些描写方法运用的妙处,从而进一步把握人物形象。学生通过角色朗读和创意表演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组织学生自主讨论、设疑、相互解疑。

○练习环境描写和心理活动相结合的写法;改写或续写小说的结尾部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领会小说中描绘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感受当时社会的伦理道德和价值取向。

○引导学生领悟“我”的善良、纯真,感受“我”对于勒叔叔的同情心,形成正确的人际交往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巧妙的构思和悬念的铺排。

○品味精彩的细节描写,理解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2.难点:

○结合现实社会、自身生活经验理解小说的主题。

○引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三)课时安排:三课时

(四)教学互动设计 (说明:是多媒体显示内容)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我们在生活中感受着父母亲人的关爱、同学朋友的友爱,我们常常被亲情和友情包围着。请你也用“爱”为话题说几句话。看来同学们都很幸福,然而社会上有一些人却在金钱面前迷失了自己,放弃了亲情,甘心做金钱的奴隶。法国作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就揭露了这些人的丑恶灵魂。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学生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主要作品。强调:

2.

4.谈一谈预习过程中你所感受到的小说内容。

学生概括小说的大体内容:全家人日夜盼望于勒叔叔回来,因为他在外面发了财。于是二姐的婚事也有了进展,一家人去哲尔赛岛旅行。在船上我们看到的于勒是一个穷困潦倒的老水手,菲利普夫妇暗骂于勒,为了躲避这个“瘟神”,他们最后竟改乘圣玛洛船,离开了哲尔赛岛。

三.整体感悟,理顺情节,探讨主旨。

1.学生甲:

学生乙: 学生丙:菲利普太太头像

高潮(遇)

发展(赞)

开端(盼)

结局(避于勒)

四.总结全文:

作者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弟弟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形象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与腐朽。

五.第二课时

一.学生复述故事情节,注意表现家人对于勒态度的变化。

二.导读: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读小说要注意分析人物形象。作者往往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来刻画人物。菲利普夫妇对弟弟反复无常的变化,就是缘于“金钱至上”的观念。对于勒的态度变来变去,对金钱的态度始终不变。“富在天涯盼相聚,赞词满口骨肉情;穷到眼前不认亲,惊恐咒骂避瘟神。”在那样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三.细读第三部分,品味人物形象和个性化的语言。

1.读前交流:

(1)你在圈划标记人物的描写方法时,能肯定的描写方法是哪些?最难以区分的是哪些?

小结:在这篇小说中有一处人物的内心独白——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是心理描写,不是语言描写。神态描写是一种迅速变化着的人物面部表情,这又区别于静态的肖像描写。心理描写揭示的是人物内心情感的波澜起伏变化,有时也能从面部表情、身体姿态的变化中揣测出内心的变化。例如:“母亲有点莫名其妙”、“我父亲好象突然不安起来”是心理描写,“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父亲神色狼狈”就是神态描写。

(2)最能揭示文章主旨的人物即小说的主人公,你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2.小结:菲利普夫妇是自私、冷酷、贪婪、惟利是图的小市民,在爱慕虚荣这一点上他们特别相象(吃牡蛎)。菲利普太太比丈夫更精明、泼辣、小气、有心计。(“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

3.学生甲:我觉得若瑟夫是个天真单纯的孩子,他的心灵没有被金钱腐蚀。写他的慷慨大方正好反衬其父母的吝啬。

学生乙:我同意。在课文中,我觉得作者对菲利普一家还有一种哀其不幸的味道,他们太穷太可怜了,无钱还无情。

学生丙:我认为于勒本身并不坏,他的变化都是被这个人吃人的社会逼的。他怕面对现实中的亲人,所以百般逃避,兴许他早就看尽世俗,谦卑地活下来,相信总会熬到头的!也有可能他很想家,但残酷的现实,冷酷的哥嫂,来自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和欺压使他沦落为“奴”一样的可怜虫。

学生丁:我们身边有的老人,他的子女为了能争夺更多的财产,在老人年迈的时候对老人不闻不问,而一到要分遗产的时候却显得十二分的关心,足见他们的虚荣,只要金钱没有亲情。还有些有钱人,仗着自己有钱就胡作非为,他宁可打牌输掉也不愿为国家为人民献一份爱心。

4.角色朗读,进一步品味人物形象和个性化的语言。

(1)小组内排练(2)组员推荐最佳人选表演读。

四.[板书]

自私、冷酷、贪婪、惟利是图的小市民

菲利普夫妇

爱慕虚荣、精明、泼辣、小气、有心计

人物形象 于勒叔叔:“花花公子”、暴发户|、穷光蛋

“我”:天真单纯、有同情心

第三课时

一.温故知新:

小说写了一个普通小市民家庭生的日常生活,运用了对比手法,充分描述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画出了一幅资本主义社会里贫穷则兄不认弟的触目惊心的惨象,艺术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的主题。

二.探究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1.速读全文,标记描写环境的语句,揣摩这些语句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2.小结:

(1)“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烘托人物欢快的心情。

(2)“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烘托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与刚上船时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照。

三.探究小说中的侧面描写,进而探讨小说的题目和选材。

1.导读:

2.小结:用旁人的眼光看于勒,开端部分写全家人盼他归来有提到他的过去,后来有两次船长介绍于勒的情况,这些都是侧面描写。

3.小结:于勒的贫富变化是小说的中心线索,故事紧紧围绕他的命运展开,他的暴发和沦落,直接决定了菲利普一家对他的亲疏好恶与喜怒哀乐,从而鲜明地反映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突出了小说的主题和社会意义。因此,文题是恰当的。

四.交流改写或续写情况。

1.交流构思情况:

学生A:我写的是菲利普夫妇遇到一个是百万富翁的于勒的心理、语言和行动。说起来太长,我想和另外两个同学上台表演。(学生三人表演)

学生B:我写的是一家人到达哲尔赛岛以后的事。父亲每天心神不宁,总担心于勒哪天会来找他,如果在岛上遇见一个乞丐,总是躲得远远的。回家不久,父亲病死在床上,死前嘴里还念着:希望于勒这家伙不会再回来要我们的钱……

……

小结:从同学们的构思情况看来,在亲情与金钱的天平上,我们更倾向于亲情。有位同学写得很好:“金钱只是瞬间的,而亲情是至高无上的无价之宝。金钱失去了,还可以再赚,但亲情失去了,就很难再收回。”

五.学生质疑,学生解答或教师点拨。

点击显示
【《我的叔叔于勒》课堂教学案例】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374919/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
  • 教案设计
  • 教学分析
  •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