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案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二单元教材分析及建议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二单元教材分析及建议教案

教案设计   2024-11-30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及建议

3 邓小平爷爷植树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则短小的故事。重点是邓小平爷爷植树的经过。朗读,要读得平实,读出对邓小平爷爷的崇敬之情。关键是体会邓小平爷爷在植树过程中表现出的严肃认真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邓小平在北京天坛公园亲手栽种松柏,寄托了老人的希冀和心愿茁壮成长。另外,从邓小平爷爷的行动中,领会植树绿化的重要意义。

对于课文的感悟可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品读。

1.“只见他手握铁锹,兴致勃勃地挖着树坑,额头已经布满汗珠,仍不肯休息。”可抓住“兴致勃勃”、“布满汗珠”、“不肯休息”进行理解和体会,让学生说说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勤劳、辛苦、爱劳动)

2.“邓爷爷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小心地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抓住“挑选”、“小心”、“挥锹”进行品读。(做事情认真仔细)

3.“他站到几步之外仔细看看,觉得不很直,连声说:‘不行,不行!’又走上前把树苗扶正。”抓住“仔细”、“连声”等词语进行品读。从中体会邓小平爷爷那份认真,那份执着,让人感到他不仅仅是在栽树,而是在播下一个心愿,在精心地描绘美好的未来。

4.“邓爷爷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为什么而满意?联系上文,我们知道,小树栽得很正很直,栽得很成功.如果我们亲手栽下一棵小树,你是什么心情?(高兴)你对小树有什么话要说吗?(小树小树,你快快长吧。快点长成大树吧……)邓小平爷爷同样对小树寄予了希望。

5.“‘小平树’成了天坛公园一处美丽的风景。”“美丽的风景”美在哪里?(树长得茂盛、漂亮;是邓小平爷爷亲手栽种的;邓小平爷爷为我们做出了好榜样;很多人去参观,怀念邓小平爷爷;这些树同样见证了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所取得的成就,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富裕,邓爷爷栽的树也越来越茁壮了,我们的祖国像这树一样枝繁叶茂、生命力旺盛……)

二、识字写字

1.生字的呈现。

(1)让学生看生字条,看看有没有已经认识的字。把不认识的字在课文中勾出来,借助拼音读一读。

(2)在解题和介绍背景时识字。揭示课题《邓小平爷爷植树》,认读“邓、植”两个生字。注意“邓”是后鼻音,“植”是翘舌音。结合课题简单介绍或引导学生说说课文背景,如,“植树节”是怎么回事,“邓小平爷爷”是谁,“81岁高龄”是什么意思。在这个过程中,认识“节、岁、龄”。这样13个生字就解决了5个。

(3)剩下8个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生字的构字规律,以及和以前所学汉字的联系,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熟字相加:自+心—息

形近字比较:己—已(新课 标 第一 网)

找相同部分:我—栽 拉—站—亲

2.写字指导。

本课写字可以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爷”字上大下小,“亲”字上下相当,“节、岁”二字上小下大。“爷”和“节”都有一个部件“ㄗ”,前一个要写得比后一个短小些。本课新出现的双立人,可结合单人旁进行书写指导:(1)撇应该写得平直;(2)第二撇起笔处应该在第一撇下方的虚拟垂线上(教师最好示范);(3)竖为垂露。“节、岁、亲、行”四个字是既要认又要写的字,要重点指导学生识记和书写。教师可以通过课件、投影展示,或在黑板上范写,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揣摩、临写。

4 古诗两首

一、教材分析

雨后的早晨,从香甜的春睡中醒来,推开窗户,扑进来的不仅仅是清新的空气,更有那清脆的鸟鸣,淡淡的花香,浓浓的春意。《古诗两首》顾名思义,就是两首古诗,古诗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不要作过多的分析。至于诗的内容和意境,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插图,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自己理解、感悟。可引导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或者“体会到什么”。学生如果提出不懂的字词,教师可简单讲解。朗读、背诵是小学低年级学习古诗的主要方法,也是教学指导的重点。建议可以先范读或放课文朗读录音,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整体印象。再让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认识生字,把句子读流利,在练读中对词句有个初步的感悟。在这个基础上,指导学生逐句了解大意,对诗中的内容有个基本的了解。然后就可以指导学生理解地朗读了。所谓理解地读,就是读出诗句要表达的意思和思想感情,要逐句地指导,读出诗的节奏,读出韵味。通过读加深理解诗的内容,加深体会思想感情。

《春晓》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言简意浓,情真意切,只用20个字,就把浓浓春意勾勒得淋漓尽致。诗人肯定是喜欢春天的,所以才会惜春,从那“夜来风雨声”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诗句的大意是:(我)在春天的夜晚里睡得十分香甜,不知不觉中天已经亮了。醒来后听见到处是鸟叫的声音。回想起昨夜曾听到风声和雨声,不知道有多少花朵被风雨打落了。

孟浩然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早年也有过做官的念头,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骨子里有文人的清高,不适合为官。孟浩然去世时52岁,当时王昌龄来访,俩人相见恨晚、相见如故,高兴之余,喝了点,老孟当时得了疽病,本来都快好了,就因为喝了点,导致旧病复发,最后挂了。正所谓,酒可以助兴,也可以要命。又扯远了,我们言归正传。指导朗读时,建议速度稍慢一点,要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范读时声音可以适当拉长或稍作停顿,留下想象的空间。

跟《春晓》不同,高鼎的《村居》写的是他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早春二月,花草繁盛,千里莺啼,春风杨柳,令人陶醉。儿童放学归来,三五成群,迎着春风,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节奏明快,要读得轻快、流畅,体现环境的优美和儿童生活的快乐。良辰美景配上快乐生活,多么富有情趣;大好春光配上风华少年,意境多么悠远。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写时间和自然景物。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写人物活动。孩子们放学回来得早,趁着刮起的东风,赶忙放起了风筝。儿童处在人生早春,东风带来融融的暖意,纸鸢是放飞的乐趣,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几分希望。

二、识字写字

1.生字的呈现

(1)揭示课题识字。“古诗两首”中四个字有仨是生字,“古、诗、首”,第二首古诗《村居》中的“村、居”也是生字。所以在揭示和理解课题过程中即可指导认读5个生字。

(2)自读古诗,自学生字。自己借助拼音读古诗,认读诗中的生字。

(3)出示生字条中的生字,引导学生根据新旧字的联系,采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改一改”等方法识记生字。如:

自—首 读—诗 对—树—村 睡—眠

闪—问—间—闻 屋—居 醒—醉 亲—童 外—处

2.写字指导

本课6 个要写的字,“声”字上为“士”字,不是“土”字,应写得上横长、下横短;“多”字上下两部分一样,但要注意写成一上一下,上小下大,防止学生写成一左一右,或上下相等;“处”字是半包围结构,要强调“包住”——把捺拖长;“知”字中,口在右边偏下,不能写得太高。

语文园地一

一、我的发现

意在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主要是识字的方法;识字的方法很多,所以在每个语文园地里都设“我的发现”,不断引导学生发现新的识字方法,发现字、词、句中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这个版块的特点是不直接把识字方法呈现给学生,而是把规律暗含在学习内容之中,并提醒学生认真观察,努力发现。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不断增强发现的意识,逐步掌握识字的方法,并把所获得的方法迁移运用于今后识字之中。教材在提示中列出了两种识字方法——熟字加偏旁和熟字换偏旁,建议放手让学生去观察、议论,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及时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出“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这两个概念。这两种识字方法不一定在本项活动开始时才揭示,可以在本组教材前几课的识字过程中,让学生发现。

教材还通过“我会认”的图标,列出了要求会认的七个生字。我个人认为在充分观察讨论的基础上,识记这几个字不成问题,因为我们从上面总结出了规律,现在又用这个规律来指导我们的学习,正印证了那句老话“真理源于实践,又用来指导实践”。好,我的发现就说这些。下面看看日积月累。

二、日积月累

意在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包含三项活动:读词语、写句子和读背短文。主要目的是:①积累语言;②练习读、写基本功;③巩固识字。

“我会读”的内容是六个关于春天的四字词语。要求反复读词语,读准字音,不要求解释词义。可以让学生说说还知道有关春天的什么词语(如“鸟语花香、万紫千红”等)。

“我会写”要求看拼音写句子。先让学生自己读一读拼音,比一比谁先知道要写的是什么句子。然后想想要写的字是由哪些笔画构成的,这些笔画应该写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教师可示范写一两个字,再让学生自己练写。句子末尾的句号要提醒学生注意。这是第一次安排写句子,要充分注意激发、调动和保护学生写句子的兴趣,也要注意打好写话的基础。

“读读背背”安排了一篇短文《花园果园》,要求会背诵。跟课文不同的是这篇短文省略了拼音,因为大部分字都是学过的,不给注音我们也会读,个别生字给了注音,我个人认为这也是对以前学过生字运用情况的一个检查,可以让学生试着自己读课文,如有不认识的字,可引导学生回忆,或向别人请教。让学生简单说说短文写的是什么。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背诵。

三、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的题目是《春天在哪里》。紧扣本单元的主题“多彩的春天”,而且是对“识字1”课后要求的回应。第2页最下面“你听到春天的声音了吗?你看到春天的色彩了吗?快来画一画美丽的春天,快去找一找春天在哪里。”第17页“你找到春天了吗?把你画的春天给大家看,讲讲你的画。”这显然是对前面的一个呼应。至于谁画得好,谁讲得好,这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鼓励孩子大胆表达,语言要有一定的逻辑性,介绍一下画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画。如果能运用本单元学过的好词(春回大地、柳绿花红、莺歌燕舞、泉水丁冬……)就更好了。具体环节可以参照《教师教学用书》29页,“歌唱春天”“我看到的春天” “我听到的春天” “我画的春天”这个设计就很好。

四、展示台

本部分唱歌一项可移至口语交际课完成。

摆识字擂台的目的是给学生一个展示和交流自主识字的机会,看谁在课外识的字多,看谁养成了自主识字的习惯。教材提示认识同学的名字,只是一方面。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认字。展示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教参上说,先分小组打擂台,再让小组出线的同学打擂台,最后评出获胜者。这一项活动可在以后各组的学习中继续开展,鼓励同学们向本次获胜的擂主挑战。说得挺热闹,听起来也的确是个不错的注意,因为每个单元都有展示台,而且八个展示台都是围绕学生自主识字展开的,所以这是一个贯穿学期始终的一项大活动,贵在坚持!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及建议当我们还在第一组课文描绘的春色中流连,和学生们一起贪婪地沐浴春光、吮吸春的气息时,一股浓浓的来自家庭的暖意已经向我们涌来,那就是亲情。一篇识字、四篇课文,篇篇让人不忍释卷,读来回味无穷,细品感慨万千。如《看电视》写球迷爸爸放弃球赛,把电视换成奶奶爱看的京剧,而戏迷奶奶也关掉京剧,改换足球频道……长辈的慈爱,令人感叹,;晚辈的孝顺,让人欣慰。鉴于本单元走的是情感路线,我建议把教学重点定位于指导学生认认真真地朗读课文,把识字教学、情感教育溶于对课文的朗读感悟之中。

现结合本人对新课标的认识和教学中比较实际的问题谈谈个人粗浅的见解。

识字2

一、教材分析

本课借鉴传统“三字经”的语言形式,利用传统《三字经》押韵上口、好读易记的特点,将识字写字教学与爱长辈、爱家庭的教育融为一体。这篇韵文节奏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朗读积极性绝对会很高,正确流利地朗读比较容易。文章所蕴涵的爱的教育不容我们老师忽视。特别是现在的小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爱他人,要引导他们感悟爱长辈、爱家庭。课文的意思不必逐句讲解,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自己感悟。这篇韵文内容很浅显,中心很突出,主题很明确,但是个别字不容易理解。比如“做错事,即改正”中的“即”有立即、马上的意思。再比如“家务事,愿承担”一句中的“承担”比较抽象,不好理解,可以采用换词的方法解释,有“干、做”的意思。

二、识字写字

识字里面,我只想提醒大家一个字,那就是“愿”,很多学生都以为这是一个上下结构的字,其实它是半包围结构的,要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另外,这个字的读音是整体认读音节,如果没有老师的提醒,到现在还有学生误以为它是三拼音节。

会写字里面,我只说最后一个字——“母”,“母”字是书写的难点,建议老师从笔顺到每一个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作细致的指导。“母”的笔顺是撇折、横折钩、点、横、点。我就经常把后面的三笔弄错顺序。

三、课后题

“我会读”安排的是一个字组两个词,而且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这些都是本课要求会认或是会写的字,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写几个,比如筷——筷子——碗筷。

补充:鉴于本课通俗易懂而又朗朗上口,而且本单元没有要求背诵的课文,所以在这里,我建议大家不妨让学生背一背。

5 看电视

一、教材分析

从体裁方面来说,这是一首诗歌,描绘的是一家四口看电视的感人场面,巧妙地将家庭的温情与尊老爱幼的良好风尚融为一体。诗不分段,而是分小节,这首诗有5个小节,但是只有一个中心思想,那就是爱,是对他人的关爱。

第1小节中写道:“我家看电视,有些奇妙”,“奇妙”二字为下文埋下了伏笔,紧紧揪住了每一位读者的心,我们都十分迫切地想知道他家哪里奇妙、奇妙在哪里,它吸引我们赶紧往下读。

第2小节告诉我们,足球迷的爸爸爱看球赛,却关掉球赛,换成京剧,这是一奇。可他为什么这么做呢?为什么换成京剧?是因为他喜欢京剧吗?不是的。从哪里知道的呢?因为我和爸爸都困得打盹。既然不喜欢,为什么还要换?因为奶奶喜欢?你怎么知道的?因为只有奶奶听得入了迷。哦,原来爸爸是主动把电视让给了奶奶。爸爸当时是怎么想的呢?为了孝顺奶奶,为了让奶奶安享晚年,为了让奶奶高兴……你从这件事当中体会到了什么?爱。接下来我们可以用这样的句式练习说话,因为爸爸爱奶奶,他想让奶奶……,所以换成了……。安排这个练习有两个目的,一是教育孩子要说完整的话、连贯的话,二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接下来我们可以指导孩子们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小节,注意读出我的疑惑、不理解。

第3小节有两奇,一是奇在奶奶放弃自己喜欢看的京剧,换成了足球频道,二是奇在奶奶不看电视却看我们,和我们一起拍手欢笑。其中第二点最感人,也是这首诗的最精彩之处,让人想笑却又笑不出来,从心底里生出无限感慨,要让学生多读,体会老人对儿女子孙的浓浓爱意。这个小节可以用下面这个句式练习说话:因为奶奶爱我们,她想让我们……,所以换成了……。

第4小节也有一奇,我们关掉球赛,看音乐舞蹈。因为我们爱妈妈,我们想让妈妈……,所以换成了……。

我们不得不由衷地承认,这一家人真的是很奇!现在的孩子生活在物质社会极大丰富的年代里,从还没有出生开始,就享用人间最好的东西,小公主、小皇帝、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太普遍了,严重个人主义!也许正是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下,我们来学习这首小诗,才有了超现实的意义。

最后一个小节是对第一小节的呼应,正所谓前呼后应嘛。文末虽然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但每个人的心里肯定都有了答案——正是对他人无私的关爱成就了这个幸福而美好的家庭。

二、识字写字

本单元识字我不再逐课地分析,向大家推荐一个妙招,我屡试不爽——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字卡。怎样制作呢?很简单,也很有趣。

1.材料:白纸、彩纸都可以,薄厚软硬都行。包装盒、废卡片等也行。

2.尺寸:大小随学生心意而定,一般要求是3~5cm见方即可。

3.形状:字卡的形状得适当下点功夫了,这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法宝”。《看电视》一课,可以把14张字卡做成电视机形状(认真画好一个后复印,下同);《胖乎乎的小手》,可以把13张字卡做成小手的形状;《棉鞋里的阳光》,可以把13张字卡做成鞋子的形状,如果学生感到鞋子形状较难,可以任意制作;《月亮的心愿》,可以把14张字卡做成心形。

4.色彩:可以让学生给字卡涂上颜色,但不要做统一要求,谁喜欢什么颜色就涂什么颜色。

做字卡虽然显得很麻烦,但学生很喜欢,而且乐此不疲。您不妨试试。

6 胖乎乎的小手

一、教材分析

《胖乎乎的小手》是咱们这册教材中为数不多的篇幅比较短小的课文。人教版语文教材应该说不是完美无缺的,咱们刚刚教完第一册,第一册的问题是识字不巩固,第二册刚刚开始教,但是我相信,从大家拿到教材的时候起,就有这样的感慨:课文太长了!不仅文章长,而且文中的句子也很长,学生读起来很费劲、不通顺、不流利。本课贴近儿童生活,富有童趣,非常适合孩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所以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应该是指导朗读课文,下面我就结合课文内容来提几点建议。

兰兰有一双胖乎乎的小手,很可爱,但是这双小手如果仅仅是因为胖乎乎,那她还不值得称颂,她之所以能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关键在于这是一双有用的手。她帮爸爸拿过拖鞋,帮妈妈洗过手绢,还帮姥姥挠过痒痒。而这些信息都是通过人物对话传达给我们的。所以,人物对话在本课中不仅多,而且很重要。

课本24页,兰兰不明白,问:“我只是画了自己的小手啊!我有那么多画,您为什么只贴这一张呢?”这是当事人兰兰说的一段话,一个感叹句,加一个疑问句。从课文插图上来看,她还是个很小的小朋友,说话的语气天真活泼,有礼貌。指导过程中,可以教给学生一些感情朗读的方法,比如,读兰兰的话时,要觉着自己就是兰兰,就是不明白爸爸这样做的道理,要读出不理解、读出纳闷的语气来。建议可以给学生范读,读的时候这样几个词语需要重读:小手、那么多、这一张。

再来看25页,爸爸、妈妈和姥姥各用一个感叹句告诉了我们这双手的价值所在,爸爸、妈妈、姥姥是长辈,语气要和蔼可亲,说话时满怀关爱、感谢和夸奖。指导朗读时,要让学生把自己当成故事中的人,要入情入境地读。

课文最后以兰兰的一句话结尾,又是一个感叹句,“等我长大了,小手变成了大手,它会帮你们做更多的事情!”透过这句话,我们可以想象到兰兰听到大家的夸奖时,那份高兴、得意,甚至是骄傲自豪和信心十足。在指导朗读时,建议让学生想想自己在得到别人表扬时的心情,把那种心里美滋滋的感觉读出来。

一张画,小中见大,巧妙地夸奖了兰兰从小爱劳动、关心长辈的美好品质。

二、识字写字

关于识字部分,第5课已经说过了,我只补充一点,“鞋”这个字受方言影响,很容易读错。

关于写字,我只简单说说“画”这个字,它是半包围结构,书写时要注意下面的凶字框儿不能写得太高,要让被包围的部分多露少包。

7 棉鞋里的阳光

一、教材分析

这是继《胖乎乎的小手》之后又一篇充满家庭温暖的短文。奶奶老了,妈妈格外体贴,把老人的棉被晒一晒,让她睡得更暖和。贤淑的举动影响着幼小的心灵,小峰也学着妈妈的样子,帮奶奶晒棉鞋。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一则公益广告——就是那个由哈药六厂拍摄的、宣传词为“其实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公益广告,尤浩然小朋友在广告结尾说了一句“我也给你讲小鸭子的故事”。这篇课文跟那则公益广告如出一辙。课文内容非常浅显,《教师教学用书》甚至建议让学生分小组互助学习。(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应该在47页,带书的老师可以翻一下。)这种做法以前没有试过,但是不代表就行不通,可以试试看,不妨一试。我建议抛给学生两个问题,让孩子们带这问题去读书,去思考,问题解决了,课文就懂了。

1.妈妈为什么要给奶奶晒棉被?(“阳光钻进棉花里”,棉被更暖和)

2.小峰为什么要给奶奶晒棉鞋?(“棉鞋里也有棉花”,晒过以后,“棉鞋里有好多阳光”)

另外,我想补充的是,这篇课文里的问句比较多,我为什么说问句多,没说疑问句多呢,因为这里出现了反问句,印象里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反问句,就在课本27页“棉被里有棉花,让阳光钻进棉花里,你说暖和不暖和?”“反问句”这个概念到底要不要跟孩子们讲,《教师教学用书》上没有涉及到这个问题,但是我想孩子们对反问句应该不陌生,比如“你踩我脚了,你说疼不疼?”“过年收到那么多压岁钱,你说我高兴不高兴?”反问句的概念不一定要提,但是起码要让孩子知道,这个问句跟别的不一样,答案就在问题里!

阳光钻进了棉被,钻进了棉鞋,温暖了奶奶的身体,小峰母子俩的孝心也随着阳光温暖着奶奶的心。

二、识字写字

会认字中“被”、“午”、“合”、“睛”需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可借助“被”字认识衣字旁。结合“被”的意思,帮助学生发现规律:凡是和衣服有关的字,一般都用衣字旁。衣字旁有两点,它是由“衣”字变化来的。

会写字中要注意“妈”和“奶”,一是女字旁的笔顺要适当提醒一下;而且其中的横变为提,书写时不能超出右边的撇。另外,“马”字的第二笔是“竖折折钩”,“乃”字的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都是一笔写成的,要提醒学生注意。

8 月亮的心愿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以月亮的内心变化为线索,先写月亮为了孩子们的郊游,希望太阳公公让明天的天气好起来;接着写月亮为了让珍珍照顾病中的妈妈,又建议雷公公让明天下雨;两天后,是一个艳阳天,两个孩子都参加了郊游。对于这篇课文的学习,我建议大家抓住两个空白点,一个是第7段后面没有写珍珍母女俩到底谁说服了谁,这就给我们留下了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上面讲到,妈妈希望珍珍跟别的孩子一样高高兴兴去郊游,珍珍却说不想去了,妈妈坚持自己的意见,珍珍抬出了医生。珍珍为什么不想去了?她的心里在想什么?她是矛盾的,如果自己去郊游了,谁给妈妈端水,谁给妈妈拿药,谁来照顾妈妈?同时在生病的妈妈面前,她又是坚强的、懂事的、孝顺的,妈妈病了,照顾妈妈最重要。母女俩的对话还没有结束,接下来她们会说些什么呢?可以让孩子展开想象,妈妈会用什么理由说服珍珍,珍珍又用什么反驳妈妈,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场争论肯定会以妈妈的投降宣告结束。而在想和说得过程中,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珍珍关心父母、体贴长辈的美好品质。另外一个空白在第8段和第9段之间,第9段说两天以后,孩子们都去郊游了。那么在这两天里都发生了什么呢?同样可以展开想象,妈妈在短短两天里能好起来,珍珍肯定是头号大功臣,她每天如何如何精心照顾妈妈,有多么无微不至,给妈妈端水递药,洗水果吃,讲笑话逗妈妈开心……从这些想象中,我们更能真切地感受到母女情深!

二、识字写字

本课写的字大多是独体字,建议重点指导学生写好一些重点笔画,即把主笔写到位。如“女”字,可借助前面学过的女字旁进行指导,但一定要通过指导书写,让学生了解“女”字和女字旁在书写上的区别。“太”字可以重点指导写好“竖撇”,要“先竖后撇”,也就是先写竖,再由竖中弯下写成撇。“气”字要重点写好最后一笔,弯处要写得像一张弓,钩处要有力。

语文园地二

我的发现

“我的发现”有两项内容:一是识字,二是一字多义。

识字方法的学习,建议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练习运用上。可以指导学生看看哪些字可以用“减一减”的办法来学,哪些字可以用“加一加”的办法来学,让学生自己找到其中的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认记生字。认识六个生字后,可通过认读词语来巩固。如:车票、元月、元旦、值钱、诗篇、遍地等。

一字多义的练习,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和学习实际,理解“张”字的意思。如“张爷爷”的“张”是人的姓;“张贴”、“东张西望”、“张开嘴巴”可以用演示的方法让学生理解;“一张画”可以用实物讲解;“开张”可以放在句子中理解:某某饭店今天开张了。没有必要说出词语解释,只要学生能知道字词在不同地方的大概意思就行了。

日积月累

“日积月累”包含两项内容:“我会读”和“读读背背”。

“我会读”中,都是一些常用词语,有很多字是本单元新学的生字,在积累词语的同时可以巩固生字;有些词语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口头造句练习,如“照顾、精彩、奇妙”。

“读读背背”的练习,教师可作适当范读或领读,然后放手让学生自读、背诵。背诵一定要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至于诗的意思,不必讲解。

口语交际

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我该怎么办》。我打算这样安排:

1、创设情境

星期一,爸爸出差了,家里只剩妈妈和小明,妈妈又要上班又要照顾小明,还要做许多家务事,很辛苦,做完作业以后,小明就想帮妈妈做一些家务事,可妈妈说小明还小,不会做。同学们,小明该怎么办?谁来帮他出出主意?

2、讨论交流

妈妈为什么不让小明做家务?

怎样才能劝说小明的妈妈,让他做家务呢?

我们能做哪些家务事?我们之前学过的课文中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3、上台表演

小组内的几个同学分别扮演妈妈、孩子、同学等角色,表演劝说的过程。说服“妈妈”后,请“妈妈”谈谈,为什么接受了“孩子”的要求。看看哪组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好的方法说服“妈妈”。

展示台

这项展示活动,应该在本组教学开始时就布置给学生,让他们注意从电视节目中认字,并随时做好记录。展示的前一两天,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认识的字词整理一下。展示交流时,可采取多种形式,尽量让所有同学都有机会展示,并从别人的展示里学到不认识的字。

现在回过头来再看第二单元,你会发现我的基本思路是:第5课《看电视》抓住一个“奇”字,第6课《胖乎乎的小手》抓人物对话,第7课《棉鞋里的阳光》我们关注了自读自悟,第8课《月亮的心愿》我们抓的是文章的空白点。

点击显示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二单元教材分析及建议教案】相关文章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375877/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
  • 教案设计
  • 教学分析
  •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