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云》教学杂谈
〖“愉快教育”基本理论探微·“愉快教育”基本理论的实践·学习过程有路可循,有法可依,有用“武”之地,让学生会学·学中求广〗
这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滚动学习,举一反三;学一组,带一串;学一篇,读多篇。如《火烧云》一课用生动传神的词语写出了火烧云颜色的变化,描写颜色的词语有3种形式:一是叠词式(金灿灿);二是对半式(半紫半灰);三是实物形容式(葡萄灰)。为了让学生感受美,扩展词汇量,就让学生看着投影片,思考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描绘,能不能用这3种词语形式说话。学生的思路打开后,说了“红彤彤、蓝盈盈、黄澄澄”;还说了“柠檬黄、海水蓝、柿子红”等等。课后,学生兴趣不减,他们相互启发,共收集了40多个描写云的颜色的词语,既加深了对火烧云色彩变化多的理解,又发展了语言,是对课文学习的 一种延续。
〖着眼主体 注重实效·自主阅读显主体〗
在吉老师的课堂上,读书是轻松的,读书是快乐的。学生不会在老师条条框框的约束下死读书,而是自由读、有个性地读,展现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充分反映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也反映出老师全新的教学理念。
如《火烧云》一课,大部分时间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朗读、体会、表达,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读得轻松,读得快乐。“大胆读,把你对课文的理解读出来!”这是课堂上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当学生表达得不够准确时,老师说:“我也想读一读,可以吗?”读完后,学生情不自禁地鼓掌,老师又说:“原来吉老师的经验是这样的。”随即点出了几个重点词。多么巧妙地把朗读技巧融于和学生的交流之中,真是于无形中见有形。
〖把握教材 讲求实效·理清文章的顺序·重视分段训练的过程·分段要展示过程,要注重能力的培养〗
不论按哪种方法分段,都应展示过程,而不要只注意分段的结果,也就是说训练学生怎样去想,想什么,以发展学生思维。记事的课文要使学生真正弄清楚什么是事情的起因,从哪里到哪里是事情的经过,结果又是怎样的。写景状物的文章,要引导学生找出几个不同的方面再去分段。特别要重视学生的差异,不论意见是否正确,都要问一问:你为什么这样分?使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以真正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
如《火烧云》一文分段时,学生就第二节的归属产生了差异,有些学生认为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段落,应放在下面一段中。究竟是归为第一段,还是第二段?学生困惑的就是教师应当指导的地方。让学生再来想象“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的情景,感受到这是一个蔓延的过程,是火烧云上来时的画面。同时,引导学生读第三节的第一句话“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和接下来的内容,可以看到是描写火烧云在天空时变化的样子。这是两个不同的时间点。这样的展示过程,学生不仅明确了第二节的归属,更掌握了分析的过程。
展示过程更是指导过程,需要教师点拨的。这时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不能放任自流,模糊地一笔带过。
〖生成──课堂上的另一片绿洲·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生成式课堂的特点:在教学中,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由于个人经验、认识方式的不同,会对教材所反映的自然现象在理解和解释上发生差异,生成新的想法和各种要求,这种差异是十分重要的教育资源。
例如,一位教师在讲《火烧云》时,由于对文本理解深刻,把握住了云“奇”的特点,引导学生课上创生,使课堂上出现了师生互动,同构同生的高潮。
附课堂实录:
小组学习关于形状的变化,看看从哪些地方你能读出火烧云变化的神奇?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指名交流。
生:作者选择了三种形状的火烧云,分别想象成了马、狗、狮子。重点想象了神态和动作。把火烧云写活了。
师:再读一读对“马”的描写,边读边按照描写顺序想象,然后有条理地说说你的感受到的神奇。
在众学生想象的过程中,有一个学生的想象很有创意。
他说道:我认为这是一匹神马,想一想,这匹马在天上,浑身披者金光,四蹄腾空,奔腾长啸,这是任何一匹人间的马都做不到的,所以我想这是一匹神马。
教师马上抓住了这个课堂上的生成点,启发引导,激发兴趣:
师:你想的真好,给了我们很多启迪。你能为这幅图命一下名吗?
生:《神马腾空图》。
师:好!还有其他的名字可以为这幅云图命名吗?
生:《汗马奔日图》、《天马奔驰图》……
师:真好,很有创意!
师:读一读对另外两种云的描写,描述一下你的想象,也可以试为这两幅云图命名。
师(出示课件):观察其他的云图,仿照书上的方法把你的想象说一说,看能否体现出火烧云变化的神奇?也可为你描述的云图命名。
学生创新思维被极大的激发,他们描述了一幅幅美丽的云图,并争着为他们描述的云图命名。如《双牛争日图》、《雄鸡报晓图》、《金猴捞月图》、《雄狮蹲守图》、《群犬奔日图》……
为云图命名这一环节,并非教师预设,是在学生课堂生成的基础上随机生成的,因为这种生成,课堂打开了学生思维和想象的空间,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这样的语文课,充满了活力和魅力,显现出生命多姿多彩的美丽!
〖探究性学习之我见·创设情况,激发探究〗
兴趣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动力,这就意味着学生的探究欲望一旦被激发,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根据学科特点,创设情境,使学生对探究性活动表现强烈的兴趣。学习发生的最佳情境不应是简单抽象的,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才能使学习变得更为有效。
如教学《火烧云》一课时,我首先引领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当旭日东升或夕阳西下时,天空出现绚丽的云霞,你们见过吗?随后又利用课件播放了空中色彩斑斓、层次分明的云霞。当学生的兴趣陡然上升,急于阅读课文的欲望被激发出来时,于是就趁热打铁:“今天,咱们一同去欣赏作家萧红笔下瑰丽神奇的《火烧云》!”使他们全神贯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
〖精彩小学语文课堂“意外”的策略研究·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给学生一场及时雨,让课堂“意外”在适时引导中精彩〗
著名教育学家叶澜教授曾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而语文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再现的是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因此,教学不可能是近乎完美、滴水不漏的,而是经常会有与课前预设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况发生。在课堂活动中, 学生困惑的焦点、认知的偏差、意见的分歧、观点的创意,都有可能给教学带来不曾预约的精彩,但也可能会打乱教学的节奏,或让教师下不了台,给教学带来许多的遗憾。面对如此之多的课堂“意外”,我们不能拘泥于预设的内容、过程不放,教师必须独具慧眼,善于捕捉并即时纳入于临场设计之中,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之中。这样,我们预设的课堂、我们的教学必将在动态生成与教师的巧妙化解中得以完善。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中不知不觉地做出相应的变动。”这应该是教师面对“意外”生成的认识与教学原则。所以,当学生的问题在理解课文内容之外时,教师不仅要正视,还要更好地捕捉,必须要注意在实践中动态的调整和基于学生的所得反思并再设计,及时运用和激活自身的教学灵感和机智,巧妙地引导点拨,保证生成的正确方向,让它成为教学的亮点,给我们的课堂创造精彩。
如在教学《火烧云》时,一个学生说:“第一段,写了霞光下的景物,我发现几乎每一句都有‘了’,老师不是说过同样的词在一篇文章中用多了会使文章呆板吗?”我一看的确如此,自己阅读时都没有体会到,便灵机一动:“你真是有心人。这样吧,我们把‘了’去掉,再读一读,看怎么样?”经过学生反复比较读,发现去掉“了”显得不生动,有了“了”不仅不呆板,反而读起来活泼、生动,还表现了见到霞光下景物变化的喜悦、惊奇之情。一个“了”字,在文中出现很多,给课文增色不少,可以绘变化,可以传感情。这正是学生在进行个性化阅读时,读中体验和读中感悟。而这些,都缘于学生的“意外”问题。
这是一个成功教学实现精彩意外的镜头。学生提出的“几乎每一句都有‘了’”的问题是偏离原教学中心的意外问题,老师及时调整了教学计划,围绕“‘了’”问题“宕开一笔”,通过“你真是有心人。这样吧,我们把‘了’去掉,再读一读,看怎么样?”一问,引导学生朗读思考,一切自然而然,收放自如。正因为教师的灵活引导,将课堂学习变成学生放飞思维、展现自我的场所。
〖浅谈语文课改的新理念·注入灵活之水〗
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两年多了,两年多来,它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它对教师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作为它的实践者——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在积极学习和探索它的同时,也慢慢领悟了它所倡导的新理念:建立开放的、动态的授课模式,摆脱语文学习中的僵化因素,使学生的学习方式走向民主,走向鲜活,让学生钟情语文、热爱语文。
“授人之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收获只是知识的积淀,如果再注入灵活之水,就会锦上添花,呈现出自己的独特风格和语文才能。所以,我们特别注重培养学生个人的语文能力,使他们在自身学习的基础上,灵活地运用各个知识点,主动地去设计属于自我的语文蓝图。这次课改就给我们提供了一次十分有利的机会,让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大胆地尝试,及时地总结一些成功的方法。
1、尽情感悟美:
学了《火烧云》一课,学生被文中所描述的景象以及课件展示的多姿多彩的画面深深吸引住了。我让学生把自己感悟到的美在小组里交流,然后各小组把他们交流的内容写在小纸条上,收起来在大屏幕上展示给大家看。其中有的说:“火烧云的颜色真美啊,我想画一画。”有的说:“火烧云的形状真多,我仿佛看到了狮子、小狗、还有大马。”有的说:“火烧云变化那么快,我真想有一架录像机,把他们都摄下来。”还有的想听着音乐朗读……学生的感悟力千差万别,他们通过自主地学习而获得的感受,是那样的生动!因此,教师还有什么理由墨守成规,不让他们尽情地去想、去说、去做呢?
2、多维体验美:
一堂《火烧云》上完后,学生的思绪犹如放飞的白鸽,在优美的唤哨声中悠悠返回。这时,我点拨学生:把课文中的优美词语放入你所喜欢的其他事物中来体验一下好吗?学生立刻如沸腾的水一样,津津有味地谈论着,走过他们的身边,会听到有的在用颜色的词语描述葡萄、花朵、衣服的,有的用形状的词语描述自己的泥工小制作……总之,他们已不再是单纯地学语文了,而是会巧妙地运用语文来体验生活中的美了。
3、发现创新美:
儿童的灵感十分可贵,我们切不可忽视它。学完《火烧云》以后,学生意犹未尽,我鼓励他们:“大自然里有许多奇妙的现象,例如雷、电、雨、霜、露、雪等,你可以把它们都看成一个大家族里的成员。而你呢,就是掌握它们命运的天神,让他们在你的举手投足之下变幻无穷,好不好?”学生听了我的话后,乐得眉开眼笑。 “这样吧,课后每人写一篇童话故事,描绘你所想象的大自然的奇妙景观。”课后,学生相互借阅少儿百科全书,探索大自然奥秘,然后写出他们所发现的大自然美。有一位学生这样写到:一片小小的云彩不听我的指挥,到处乱跑。我生气了,就吹一口仙气,它乖乖地变成了一只小黑狗,跟在一头大犀牛的身后。转眼功夫,大犀牛吞掉了小黑狗。我一看,大犀牛的肚子快胀破了,赶紧召唤闪电公公和雷神婆婆帮助我。“哗哗哗”豆粒般的雨点砸下来,砸疼了我心爱的月季花……正是由于引导得法,放手让学生去想象、去创造,孩子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才得到无拘无束的发展,他们的创新火花才得以时时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