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实用教案】
〖创意说明〗
对话式教学法。教师在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和文中的人物对话,和自己对话,激活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在生活中每个人都难免会碰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在困难面前,有些人灰心丧气,束手无策,终与成功无缘;有的人则毫不畏惧,知难而止,终于到达胜利的彼岸,这样世界就有了强者和弱者。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看看一个原本瘦小怯弱的孩子,在困难面前会怎样呢?
二、和文本对话
1、学生自读课文,疏通字词,初步感知故事情节。
2、字词检测:
⑴
训诫(jiè):教导与警告,教育告诫。
耸立(sǒng):高起、直立。
嶙(lín)峋(xún):形容人瘦削。
啜(chuò)泣:抽噎,抽抽搭搭地哭。
纳罕(hǎn):惊奇,诧异。
⑵
任选一个造句:
心惊肉跳──
头晕目眩──
小心翼翼──
高不可攀──
3、速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
要求:注意讲清楚故事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4、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三、和文中的人物对话
1、准备:先把全班分成4组,其中1~3组分别扮演文中的“我”、“父母亲”、“伙伴们”,第4组则扮演记者,然后分组研读课文,或发现问题,或解决问题。
2、话题一:“文中的‘XX’,我想问你_________”
我的回答是:________________
学生的问题可能有:
⑴、文中的“我“,我想问你,这件事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影响?
⑵、文中的“母亲”,我想问你,你为什么不让儿子冒险?
⑶、文中的“父亲”,我想问你,你为什么不直接把儿子抱下来呢?
⑷、文中的“杰利”,我想问你,你当时为什么要抛下“我”一个人?为什么后来又和“父亲”一起来找“我”呢?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
⑴、“我”从悬崖上习得的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面对巨大的困难,往往心怯了。其实只要不要想着这巨大的困难,勇敢地脚踏实地迈出第一步,走了第一步继续走下一步,坚持不懈;当某天蓦然回首时,困难就已化为乌有。
⑵、“我”(指母亲)也是出于爱孩子,他从小体弱多病,我不希望他出什么意外。
⑶、如果“我”爬上悬崖去把儿子抱下来,那只会让他更加娇气,让他一生一世都软弱无能。有句话说得好:“只有在磨练下才能成好钢,没有磨练的只是土块、锈铁。”
我要对孩子的未来负责。所以我要引导孩子凭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地战胜自己,克服困难。我这样做是想给孩子一份经验,一次锻炼,一个成就感,一份不怕任何困难的勇气。因为我知道,温室里的花朵是经不起风雨的,同样,被溺爱的孩子是经不起考验的。
⑷、如果我是杰利,我会感到左右为难,一边是最要好的朋友,一边是更多的朋友。那四个孩子一定不会让我去帮“我”,而我也不想被嘲笑,不想失去这几个玩伴。所以我虽然“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我以为这么点悬崖,“我”总会下来的。再说,我一时也帮不了“我”。天越来越黑了,见“我”没回来,我的良心不安了,便告诉了“我”父亲,寻求大人帮助,把“我”从危险的边缘救了回来。
3、话题二:“XX,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
⑴、文中的“我“,我想对你说,谢谢你让我明白了:困难并不可怕,只要勇敢面对,就能打败它。
⑵、文中的“爸爸”,我想对你说,你真是一个教子有方的好父亲,不呵责,不溺爱,却教给我战胜困难的方法和勇气。
⑶、文中的“小伙伴们”,我想对你们说,不要嘲笑那些比你们弱小的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困为你们也会有遭遇困境的时候。
⑷、读者朋友们,我想对你们说:把困难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天大的困难也能闯过去。
四、和自已对话
居里夫人说过,“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大家在学习了《在山的那边》、《走一步,再走一步》两篇课文,给你留下什么思考呢?进入初中,这是人生路上的一个新的中国。要在新的中国上,追求美好的理想,就要面对无数困难。怎样面对无数困难,将是我们初中学习生活中,也是人生道路上的实际问题。
话题:
1、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个人在悬崖上,你将怎么办?
2、生活中难免遇到困难。你遇到过什么困难?是怎样处理的?有什么经验教训?
五、结束语
溪流走一步是江河,江河再走一步是海洋。走一步,再走一步,天地就将不一样。深秋走一步是寒冬,寒冬再走一步便是暖春,挫折走一步是失败,失败再走一步可能就是成功!碰到困难的时候,同学们,记得不妨尝试着走一步,再走一步。
【备选创意】
创意说明:多角度探究法。从多个方面去想,从多个角度去想。读得有创意,提高阅读质量。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即使是同一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形状便立即不同了。”──达·芬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
二、初读课文,从不同人的视角复述这个故事
“我”的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
“杰利”的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
“父亲”的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默读课文,从多个方面思考脱险的过程
1、父亲是怎样救我脱险的?
2、如果是母亲来救我,她会怎样做?
3、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
“我”的同学,你将怎么办?
四、研读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探究文章的主题
父亲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
母亲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
杰利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个孩子的角度: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