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申府:记忆的证明 阅读答案
张申府:记忆的证明 徐百柯
张申府(1893-1986),名崧年,字以行,河北献县人。哲学家,积极的政治活动家。
张申府起身,离席,走出激烈争论的会场。周恩来在过道拦住他,劝他不可一时冲动。
但我终于离开。我想我是一个宁折不弯的人。张申府说罢,仰天大笑。他为想到这四个可以表达他性格的字而高兴。他把这四个字写在纸上递给舒衡哲,然后,又满意地低低一笑,是,我时常都是这样:1925年、1948年、1957年。
1925年1月,中共四大在上海召开。与李大钊、陈独秀联系密切、参与组建中国共产党筹备活动的张申府,在讨论党的纲领时因意见分歧而负气离席并提出退党。尽管李大钊、赵世炎等人反复劝说挽留,但他仍执意持在党外来帮助党工作的立场。
1935年,他参加著名的一二九运动任游行总指挥,并因此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入狱。国共内战爆发后,他在1948年发表《呼吁和平》一文,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严厉批判,并被民盟开除盟籍。
面对前来访谈的美国女历史学家舒衡哲(Vera Schwarcz),张申府讲起,自己经常与同代人发生冲突:1921年在欧洲时与中国驻法教育长官摩擦,1957年反右时顶风支持章伯钧(结果连带自己也遭批判)说完这些故事后,他仰头向天,又是一轮大笑:我想,我是太不世故了。任何时候,我和大部分人意见不合时,我就走我的道路,我退出。我不通,所以我不干。
忆起历史,张申府经常仰天大笑,声震屋瓦,笑声发自他的喉咙深处这与舒衡哲熟悉的那些历尽劫难的知识分子的拘束、紧张的笑声不同。
关于张申府不甚多的描述中,他显得异常奇特:他参与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黄埔军校的筹建、民盟的成立等重大政治活动,但又长期被政治所冷落;是他介绍周恩来、朱德加入中国共产党,但他自己不久便又退出。
舒衡哲第一次与张申府会面是1979年11月,在张1949年起一直供职的北京图书馆。这个86岁的老人给她的第一印象是十分虚弱,然而谈起话来却是精力充沛,谈笑风生。张申府的记性,好的令人惊奇。当时,外国人还不能随便探访中国人的家,舒衡哲却提出希望到他府上拜访,进一步交谈。张申府望着坐在对面的图书馆党委书记,回答说:我也希望这样,很希望这样。我们一定要坦率地谈,说出真相的时间不多了。
后来,说出真相的时间不多了成为舒衡哲所著《张申府访谈录》的标题。
1980年5月25日,张申府向舒衡哲回忆起他在1935年一二九运动中的角色。他仰起头,迎着透过窗帘照射进来的阳光,描述了自己怎样不经意地参加了这个自发事件。
1935年12月9日,学生游行当天,张申府与清华学生姚克广(姚依林)、女一中校长孙荪荃、学生郭明秋,四人同到西单亚北咖啡馆楼上喝茶,算是组成了一个临时指挥部。他只是静静地与三个年轻人坐在楼上,看着游行队伍平静地走过,慢慢向天安门广场进发。
在舒衡哲看来,张申府记忆的这个片断是黑白色的,他自己是一个旁观者,只是不自觉地被一起自发的学生游行事件拖了进去,与另一种带有火红颜色的英雄主义回忆十分不同。
舒衡哲写出以说出真相的时间不多了为题的《张申府访谈录》后,曾谈及指导她完成这一访谈的历史哲学,她引述了这样一种呼吁历史学家应当停止说教式的编史工作而去倾听幸存者的声音:历史学家是回忆的医生,医治创伤、医治真正的创伤是他的光荣。(摘编自《徐百柯作品集》)
【相关连接】①章乃器之子章立凡这样概括这位先父的老友;他半生徘徊于学术与政治之间。本可以创立自己的哲学体系,也可以成为政治领袖,但最终两者都没有结果。他有心提携了一位伟人(周恩来),也无心忽视了一位伟人(毛泽东),栽了花也栽了刺。他参与筹建了一个政党,中途退出后仍与之合作;但当这个政党即将在内战中获胜时,他却又呼吁和平。为此,他在共和国成立后坐了20年冷板凳,晚年才成为出土文物。
②1986年6月,张申府去世。7月,《人民日报》刊发讣告,给予他最后的评价是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和中国共产党的老朋友。香港出版的报纸似乎补充了《人民日报》只重视其政治活动的不足,张申府以政治以外的面貌出现,学界耆宿,文章楷模。然而这让舒衡哲感到疑惑:张申府,一个学者模范?像张申府被塑造成一个爱国同志一样,这个称谓对在王府仓胡同他的家中和他长谈了5年的我来说,显得有些平淡。我觉得张申府太奇特,不能归入模范学人一类。
(1)下列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本文的开头写张申府走出激烈争论的会场,并直言自己是一个宁折不弯的人,使人物性格鲜明,又起到了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B.张申府是个异常奇特的人,例如中共四大他因与人意见分歧而负气离席并提出退党,又如他讲起自己经常与同代人发生冲突等,等表现了他性情怪异的一面。
C.张申府在接受访谈时讲述了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的情景,在舒衡哲看来,张申府只是不自觉地被一起自发的学生游行事件拖进去了,可见,张申府未必是真正想参与此次爱国运动。
D.本文在描写人物时,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手法,使人物形象鲜活丰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E.文中多次描写了张申府的大笑,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张申府是一个达观开朗、坦诚率真、豪爽自信的性情中人。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综合分析)。
【答案和解析】答案: A、E、D 解析:说明:B项错在表现了他性情怪异的一面,应该是宁折不弯的体现;C项错在可见,张申府未必是真正想参与此次爱国运动原文说学生游行当天,张申府与清华学生 组成了一个临时指挥部,说明他们是有准备地参加运动的;D项不十分明确,在本文心理描写并不是主要的描写手法,但是如果选D项,给1分。
【思路点拨】解答此类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④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⑤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
(2)张申府说自己是一个宁折不弯的人,请结合材料阐述具体表现。(6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分析综合)。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张申府走出激烈的会场,不顾周恩来的劝阻,最终离开;②1925年,中共四大讨论党的纲领因意见分歧而离席退党;③为人不会世故,与人意见不合时,坚持走自己的路,宁肯退出也不改变自我;④他参与中共重大政治活动长期受冷落,介绍别人入党,自己退党。
解析:通读全文,联系题干,确定答题区域,分点概括。(以上四点概括出任意三点即得6分)。
【思路点拨】解答此类题要遵循,一个原则 、两个观念 、 三个步骤。①一个原则:忠于原文。简答题答案源于文本,不可凭空去想。②两个观念:一是整体观念。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二是联系观念。联系全文,联系主题。③三个步骤:第一步:速读文章,了解大意;第二步:根据试题,精读文章;第三步:根据原文,结合题目,巧妙作答。
(3)文中舒衡哲信为张申府回忆一二九运动是黑白色的,他为什么这样说?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其作用?(6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分析综合)。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舒衡哲这样说是为了表明张申府的对待历史的真实态度,表现张申府不把自己看成是火红的英雄的淡泊功利的鲜明个性(2分);②作用:再现了一段真实的历史,增强了传记的真实性(2分);用舒衡哲的评价来表现张申府的性格,使读者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传主形象(2分)。
解析:回答本问题: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内容,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某两方面进行探究,论述,即可根据合理程度和论述情况酌情给分。
【思路点拨】回答此类题的前提是对文章内容有准确的理解,尤其要注意两点:①是尽可能用原文的词语作归纳。②是防止要点遗漏,要点遗漏,答案不完整。防止方法:①是对相关文字作层次分析;②是注意按分值踩点得分,如分值为8分的题要点一般不能少于四个,4分题一般不能少于两个。
(4)美国历史学家舒衡哲综合张申府的往事回忆写成《张申府访谈录》的过程,给你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探究)。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启示之一:作为历史学家,要治学严谨,尊重历史事实; ②启示之二:大量引用关于传主的回忆,增加了传记的真实性,有说服力;③启示之三:在访谈过程中,从不同的极爱度,多个事件中突出传主形象,使传主的形象更加丰满。
解析:采分点:每点2分,共6分,表达2分。总分8分。
【思路点拨】解答此类题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要认真阅读和深入分析文章,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取得对作品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才能真正避免在评价中出现以偏概全、主观片面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