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三峡之秋》教学实录
一、创境导入,整体感知
师:(播放课件)同学们,三峡群峰秀丽、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你们可曾想到,古往今来,关于它的诗作竟然有近万首。唐朝最伟大的诗人李白就曾这样过《早发白帝城》这首诗,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吟诵: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三峡到底有什么魅力吸引无数文人墨客驻足流连,抒情感慨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三峡,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板书课题)
二、交流感悟,感受美
(一)初读课文
师:现代作家方纪笔下的三峡秋天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生自由读文。
师:谁来说说三峡的秋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三峡的秋天是成熟的。
生:三峡的秋天是美丽的。
……
师:是的,三峡秋天的美,无处不在。(板书:美)
师:那课文又是按什么顺序写出了三峡秋天美丽景色的呢?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课文。
生: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描写的。
师:对了,请同学们用横线画出体现时间顺序的词语,谁找到了?
生:有早晨、中午、下午、夜。
师:你真会读书!课文就是按时间顺序,描写了三峡秋天早晨、中午、下午到夜的景色。
(二)深入精读
师:三峡的秋天有着怎样的气息呢?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总起全文告诉了我们。请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找到三峡秋天总的特点。
生:三峡秋天的特点是成熟。
师:从橘柚树的哪些变化中,知道三峡的秋天来了?
生:叶子绿得发黑,累累的果实由青变黄,散发着一种清香。
师:作者正是抓住了橘柚树的变化,让我们知道:三峡已经是——秋天了。
1、早晨
师:现在就让我们随着作者走进三峡的一天,从露水闪耀的清晨开始,去细细品味它的魅力。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三峡早晨的段落,想一想哪些景物可以体现三峡早晨的美?
生自由读,交流汇报。
生:我觉得早晨的露水给三峡带来了美。太阳没出来时,它闪耀着,仿佛满山的橘柚树上撒了一层白霜;太阳出来了,它就消逝了。
生:老师我想补充:这句话作者还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我想经过露水的洗礼,橘柚树的叶子一定更绿了,果实更黄了。
生:橘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我很喜欢。
生:在这部分,我发现作者还描写了峡风,说峡风有些凉意。我觉得作者说得很对,秋天的风吹来让人感到有点凉,要是风大一些,我想橘柚树上沉甸甸的果实会随风摇晃,可能还会掉下来。
师:在这种环境下,你想做什么?
生:我想到三峡感受一下秋天的凉爽。
生:我想摘个柚子,品尝品尝。
师:是啊,三峡真令人向往!你能用一个词概括三峡早晨的特点吗?
生:明丽。
师:的确,在橘柚树的变化中,让我们感到早晨的三峡是明丽的。(板书:橘柚树——明丽)
师:早晨的三峡,色彩斑斓,明净艳丽。老师觉得三峡的早晨就像一首独奏曲,你们听(播放音乐)带着自己的感受,试着读一读。
生自由练读。
师:谁想把你感受到的美,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闭上眼睛静静聆听,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怎样的一幅画面?
生:我仿佛置身于峡谷,感受到一股凉风。
生:我好像看到了满山的橘柚树,好诱人啊!
师:大家看,和你想象的一样吗?
师:我们刚刚学习了三峡之秋早晨的这一段,你们说说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学习的这部分?
生汇报学习方法。
师:大家学得很用心,,那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些要求,去自学后面的三个时间段,一会儿进行汇报。
2、中午
师:好,我们先学到这儿,谁来读读三峡中午的景色?
生读文
师:谁愿意把你的感受和大家一起分享?
生:我感到中午的三峡充满了热烈的气息。
生:我觉得这句话写得很美,“中午……奔腾流去”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生:“像金鳞巨蟒”应该是比喻句。我想中午的长江被阳光照射,看上去应该是金色的,还很活跃。
师:谁能把你感受到的热烈读出来?
生读文,互相评价。男生齐读。
师:刚刚我们还沉浸在三峡中午热烈的气氛中,此时太阳渐渐西斜,已经是下午了。请同学们默读下午的这部分,想想下午的三峡有什么变化?
生:下午的三峡跟中午不同,下午的三峡很平静。“长江平静而轻缓”比作了“一条明亮的小溪”。
生:“下午,……特别迟。”从这句话中我知道雾是青色透明的,给三峡带来一种朦胧美。
生:因为长江平静的缘故,两岸峭壁的倒影一起涌向江心。
师:看看这段话,哪个字能体现出影子的动态?
生:拥。
师:对,“拥”形象地写出了影子的动态,也显示出雾中三峡的宁静。此时,笼罩着一层雾的三峡就像一位穿着纱衣的仙女,朦胧而优雅。
4、夜
师:走过白天的明丽和热闹,三峡的夜终于来了。想一想,三峡的夜又给你带来哪些特别的感受呢?
生:“岸边……沉沉欲睡。”让我感到夜是安静的。
师:岸边的渔火是亮的,夜是暗的;驳船是动的,夜是静的。以亮衬暗,以动衬静的写作方法,形象描绘出宁静和谐的夜。
生:我发现这句还是拟人句。“眨着眼睛”、“沉沉欲睡”,就像一个人要睡着了。
师:谁来读读这段话,读出夜的宁静来。
生读文,互相评价。女生齐读。
师:当一轮明月渐渐升高,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谁来读读第6自然段。
生读文。
师:在这段,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三峡的月亮出现的很迟很迟,它就像个淘气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突然出现,感到很神秘。
生:作者把月亮比作一块巨大的、磨平的、发亮的云母石,让我感到月亮又大又亮。
师:月亮是夜的使者,给你无限向往,谁能读出月的神秘?
生读文,评价。
师:谁还读懂了不同的?
生:“这时……挂起。”我读懂了月亮的亮与山的黑对比是十分明显的。
生:作者描写山的黑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山是墨一般的黑。
生:我感到月光太美了,“像一道道……挂起。”真想去看看。
师:作者用了“像……又像”两个比喻,把月光的清冽展现在我们面前。那你能用“像……又像”说句话吗?
生造句
师:作者也正是抓住了月光的特点,运用生动恰当地比喻将月光的美,描写得淋漓尽致,
一、创境导入,整体感知
师:(播放课件)同学们,三峡群峰秀丽、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你们可曾想到,古往今来,关于它的诗作竟然有近万首。唐朝最伟大的诗人李白就曾这样过《早发白帝城》这首诗,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吟诵: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三峡到底有什么魅力吸引无数文人墨客驻足流连,抒情感慨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三峡,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板书课题)
二、交流感悟,感受美
(一)初读课文
师:现代作家方纪笔下的三峡秋天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生自由读文。
师:谁来说说三峡的秋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三峡的秋天是成熟的。
生:三峡的秋天是美丽的。
……
师:是的,三峡秋天的美,无处不在。(板书:美)
师:那课文又是按什么顺序写出了三峡秋天美丽景色的呢?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课文。
生: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描写的。
师:对了,请同学们用横线画出体现时间顺序的词语,谁找到了?
生:有早晨、中午、下午、夜。
师:你真会读书!课文就是按时间顺序,描写了三峡秋天早晨、中午、下午到夜的景色。
(二)深入精读
师:三峡的秋天有着怎样的气息呢?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总起全文告诉了我们。请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找到三峡秋天总的特点。
生:三峡秋天的特点是成熟。
师:从橘柚树的哪些变化中,知道三峡的秋天来了?
生:叶子绿得发黑,累累的果实由青变黄,散发着一种清香。
师:作者正是抓住了橘柚树的变化,让我们知道:三峡已经是——秋天了。
1、早晨
师:现在就让我们随着作者走进三峡的一天,从露水闪耀的清晨开始,去细细品味它的魅力。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三峡早晨的段落,想一想哪些景物可以体现三峡早晨的美?
生自由读,交流汇报。
生:我觉得早晨的露水给三峡带来了美。太阳没出来时,它闪耀着,仿佛满山的橘柚树上撒了一层白霜;太阳出来了,它就消逝了。
生:老师我想补充:这句话作者还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我想经过露水的洗礼,橘柚树的叶子一定更绿了,果实更黄了。
生:橘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我很喜欢。
生:在这部分,我发现作者还描写了峡风,说峡风有些凉意。我觉得作者说得很对,秋天的风吹来让人感到有点凉,要是风大一些,我想橘柚树上沉甸甸的果实会随风摇晃,可能还会掉下来。
师:在这种环境下,你想做什么?
生:我想到三峡感受一下秋天的凉爽。
生:我想摘个柚子,品尝品尝。
师:是啊,三峡真令人向往!你能用一个词概括三峡早晨的特点吗?
生:明丽。
师:的确,在橘柚树的变化中,让我们感到早晨的三峡是明丽的。(板书:橘柚树——明丽)
师:早晨的三峡,色彩斑斓,明净艳丽。老师觉得三峡的早晨就像一首独奏曲,你们听(播放音乐)带着自己的感受,试着读一读。
生自由练读。
师:谁想把你感受到的美,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闭上眼睛静静聆听,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怎样的一幅画面?
生:我仿佛置身于峡谷,感受到一股凉风。
生:我好像看到了满山的橘柚树,好诱人啊!
师:大家看,和你想象的一样吗?
师:我们刚刚学习了三峡之秋早晨的这一段,你们说说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学习的这部分?
生汇报学习方法。
师:大家学得很用心,,那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些要求,去自学后面的三个时间段,一会儿进行汇报。
2、中午
师:好,我们先学到这儿,谁来读读三峡中午的景色?
生读文
师:谁愿意把你的感受和大家一起分享?
生:我感到中午的三峡充满了热烈的气息。
生:我觉得这句话写得很美,“中午……奔腾流去”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生:“像金鳞巨蟒”应该是比喻句。我想中午的长江被阳光照射,看上去应该是金色的,还很活跃。
师:谁能把你感受到的热烈读出来?
生读文,互相评价。男生齐读。
师:刚刚我们还沉浸在三峡中午热烈的气氛中,此时太阳渐渐西斜,已经是下午了。请同学们默读下午的这部分,想想下午的三峡有什么变化?
生:下午的三峡跟中午不同,下午的三峡很平静。“长江平静而轻缓”比作了“一条明亮的小溪”。
生:“下午,……特别迟。”从这句话中我知道雾是青色透明的,给三峡带来一种朦胧美。
生:因为长江平静的缘故,两岸峭壁的倒影一起涌向江心。
师:看看这段话,哪个字能体现出影子的动态?
生:拥。
师:对,“拥”形象地写出了影子的动态,也显示出雾中三峡的宁静。此时,笼罩着一层雾的三峡就像一位穿着纱衣的仙女,朦胧而优雅。
4、夜
师:走过白天的明丽和热闹,三峡的夜终于来了。想一想,三峡的夜又给你带来哪些特别的感受呢?
生:“岸边……沉沉欲睡。”让我感到夜是安静的。
师:岸边的渔火是亮的,夜是暗的;驳船是动的,夜是静的。以亮衬暗,以动衬静的写作方法,形象描绘出宁静和谐的夜。
生:我发现这句还是拟人句。“眨着眼睛”、“沉沉欲睡”,就像一个人要睡着了。
师:谁来读读这段话,读出夜的宁静来。
生读文,互相评价。女生齐读。
师:当一轮明月渐渐升高,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谁来读读第6自然段。
生读文。
师:在这段,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三峡的月亮出现的很迟很迟,它就像个淘气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突然出现,感到很神秘。
生:作者把月亮比作一块巨大的、磨平的、发亮的云母石,让我感到月亮又大又亮。
师:月亮是夜的使者,给你无限向往,谁能读出月的神秘?
生读文,评价。
师:谁还读懂了不同的?
生:“这时……挂起。”我读懂了月亮的亮与山的黑对比是十分明显的。
生:作者描写山的黑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山是墨一般的黑。
生:我感到月光太美了,“像一道道……挂起。”真想去看看。
师:作者用了“像……又像”两个比喻,把月光的清冽展现在我们面前。那你能用“像……又像”说句话吗?
生造句
师:作者也正是抓住了月光的特点,运用生动恰当地比喻将月光的美,描写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