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框架体例及编写意图
本册教材由卷首语、课文、积累与运用、生字表四部分组成。
(一)卷首语
呈现在教材的首页,是西师版教材的特色,一至六年级以一贯之。它的语言简洁优美,富有童心童趣,站在同伴的角度,用课题串联向我们讲述了本册教材中部分动人的故事,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卷首语也提示了本册教材阅读的重点:认真阅读,用心感受,美好的情思。教给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二)课文:共7个单元
1.单元主题。
(1)儿童生活——审美熏陶
(2)人物故事——文化教育
(3)科技环保——关注自然
(4)风景名胜——热爱自然
(5)美好品行——奉献爱心
(6)传说故事——传承美德
(7)哲理世界——开启智慧
(8)革命情怀——爱国爱民
2.课文类型与意图:
课文分精读课文、批读课文和略读课文。
(1)精读课文着重落实《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中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要求,如:《秋天向我们微笑》一文课后共设置4道题,分别是:1、秋天向我们微笑着走来,她给我们带来些什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找出你喜欢的诗句好好地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3、读读写写,选两个词语造句。4、小练笔。课后四道题的设计,是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目标来考虑的,即除了朗读、背诵课文等常规学习目标外,主要安排了三个重点学习项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1、2题);积累文章中的优美词语(3题);读写结合:片段练习。(4题)
(2)批读课文:属于精读课文。它有以下特点:站在学习伙伴的角度进行旁批,体现了学生和文本的对话;教给学生读书方法,通过由“扶”到“放”的过程,引导学生逐步掌握阅读要领,学会读书,着重引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3)略读课文体现学生对所学语文知识的独立理解和运用,注意突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如32《卖报小姑娘的歌》课后仅设计两道题:“默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说说聂耳为什么要为小毛头写曲子。”教学时应以学生自学为主。
以上这三种类型的课文围绕《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展开,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纬度的相互交融和彼此渗透。
3.课后练习。
课文后的练习,目的是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要求,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它的特点是因课设练,统筹整合,螺旋上升。例如:18课《那只松鼠》课后第2题(99页):读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体会句子表达的情感。编者根据课文的特点,设置课后2题,落实课标要求:“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再如:28《最棒的玉米》课后2题(158页):“从棒玉米的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与同学交流。”通过思考,引导学生“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积累与运用:7次
“积累与运用”由温故知新、语海拾贝、点击成语(开心一刻)、口语交际、习作百花园、自主阅读园地、综合性学习七部分组成。其各部分的意图为:
1.温故知新——领悟规律与方法
2.语海拾贝——积累丰富的语言
3.点击成语——理解词语来源与意义(开心一刻——体会语言的幽默。点击成语与开心一刻交替出现,充分展示学习语文的乐趣。)
4.口语交际——促进学生口头表达
5.习作百花园——感受习作快乐
6.自主阅读园地——激发阅读兴趣
7.综合性学习 ——培养综合素养
二、教材主要特色与教学提示
(一)在多元文化视野中,突出人文情怀与现代意识。
1.贴近儿童心理,激发儿童的审美情趣。
选文内容贴近儿童的经验世界,重视儿童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从而培养他们健康、独特的审美情趣。选文力图以儿童易于接受的语言和方式,诉说让人感动的故事、让人难忘的体验以及心灵的激荡。这些表述出来的体验和经历,是儿童能够理解的,是符合他们思维习惯和想象方式的。例如:《秋天向我们微笑》《海滩上的雕塑》《一颗小豌豆》《金蝉脱壳》《失去的一天》《一幅难忘的画》《哥哥的心愿》等。
孩子们的想象是丰富的、神奇的、诗意的,教科书就是要激发他们的审美想象、培养其创新的思维。《夹竹桃》中,作者北京大学季羡林教授述说的是对夹竹桃的美好回忆,文中的想象非常符合儿童的审美心理。平凡的夹竹桃之所以让人留恋和回忆,并非是它有着什么惊人之处,仅仅是它在特定的时段引发过作者美好的想象,使他油然而生一种美好的情感。与其说是夹竹桃本身让人怀恋,不如说是这种由观看夹竹桃带来的想象和愉悦让人心醉。作者写“月光下的夹竹桃”尤其精彩。夹竹桃,在人的眼里和心里可以幻化为“地图”、“水中的藻”、“墨竹画”。这些生动贴切的联想,富有童心童趣,能开启学生的想象力,丰富他们的生命体验,激发他们创新的萌芽。还有列夫·托尔斯泰的《七颗钻石》,这篇美丽的传说让学生们体会到小姑娘的美好心灵,母亲对女儿的挚爱,能激发他们神奇而瑰丽的想象。
2.关注人与自然,了解当代的现实生活。
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新课标要求凸显现代社会对学生的新要求。而了解人与自然,关注现实生活和时代精神,这是促使学生与时俱进,形成开放意识,健康成长的前提。本册教科书中的一些选文,可以说是帮助学生开启一扇通向人与自然,人与现实社会的窗户。它们力图将多样的现实图景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他们了解生活的丰富多彩,引导他们关注眼前这个无比美丽又极其复杂的世界,热爱大自然,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鼓励他们留意身边的社会和时代风貌,关注自然科学和注重环境保护。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增长见识,丰富个体的精神世界,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例如,《“空中霸王”的克星》《那只松鼠》《漂浮的山》《哥哥的心愿》《一个苹果》等。
《向大树道歉》是一则颇有新意的趣闻,为什么要向大树道歉呢?它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诉说一个具有浓郁时代气息的事件。故事本身有趣,让学生乐于去读,而故事中所蕴含的深意正好渗透着当代社会的一种时代精神:对绿色自然的爱护。在这个看似夸张的事件中,透露出强烈的环保意识,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平等相处,人对自然的深爱。《哥哥的心愿》则让学生学会替他人着想,关心他人,懂得“给与就是快乐”的道理。这些文章没有说教,没有训诫,在生动活泼的讲述中,能潜移默化地增进学生的现代意识,美好品行,让学生从小养成爱护环境、爱护家园、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行。
3.立足中国本土,吸收民族的优秀品行。
本册选文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它以不同形式,不同角度展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厚博大。其中的许多篇目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与深刻的人生哲理,给学生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感染,以期实现语文课程总目标对学生的要求,即“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例如:《三棵银杏树》《古诗两首》《聂荣臻与日本小姑娘》《我的祖国》《一个苹果》《西门豹》《猪八戒吃西瓜》等。
《聂荣臻与日本小姑娘》,选取抗日战争时期聂帅关爱、保护日本小孩的故事,让学生们体会领袖人物博大的胸襟、高尚的举止、美好的情怀。《一个苹果》则是讲述战争时期,官兵之间、士兵之间为一个苹果而相互谦让的动人行为,让学生感悟战士们精神的高洁与无私的情怀。《古诗两首》让学生在美读美诵中,产生对祖国河山的喜爱,以及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同时感受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情感表达方式和思维习惯。《饮湖上初晴后雨》展示出一派绚丽、妩媚的江南景象。在诗人独特的观照和奇异的描述里,西湖的迷人和多姿仿佛摇曳在我们的眼前。《望洞庭》中,湖光和山色无比和谐、相得益彰,溶溶秋月、水波不兴的湖面、远处沉静的山峦,共同构成清幽淡雅的景象,展示出夜晚静穆的美丽。同是对山水的描述,一个是那样浓烈,充满激情,尽情释放喜爱之情;一个则看似波澜不兴,却将一腔的喜爱化为奇异的想象。学生能在不断诵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得到美的享受,同时领略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品行,以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4.开阔文化视野,汲取人类的文化智慧。
语文不仅是文化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与具有全球性的文化视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选文涉及有中国的、外国的;民族的、世界的;传统的、现代的;科学的、人文的等多方面文化,让学生感受到人类文化积淀的智慧,社会知识的丰富,世界文化的多元,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文化素养,如《莫泊桑拜师》《南海上的明珠》《水都——威尼斯》《一次特殊的实验》《天鹅的故事》《礼物》《七颗钻石》等。
《一颗小豌豆》是著名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作品,《七颗钻石》是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的作品,它们表现的却是人类普遍存在的高尚情感。那颗小豌豆平实朴素的愿望里,蕴含着一种高尚的品德,一种睿智的情怀。它只希望做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即使微小,却可以在实现个人的价值的同时,又给他人带来了幸福和希望。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候,小姑娘依然心里只有他人。这个故事在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的同时,还蕴涵着“给与”即是“获得”的一种朴素的道理。《一次特殊的实验》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习科学家的职业精神、敬业精神、献身精神。我们希望学生通过这些文章的阅读,去感受、去体验,去开阔他们的心胸,拓展他们的思维,从而逐渐成长为能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具有独特思维品质与人文情怀的现代公民。
(二)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基础性与发展性。
教材注重落实“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出发,在三年级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阶段目标,突出年段特点。它与三年级的学习既相联系又有发展,既激励自主又加强指导,体现“放低起点,小步快进”的编写原则。
1.“批读课文”凸现读写目标。
本册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之间设置的批读课文,共7篇。它们是:
《海滩上的雕塑》
《莫泊桑拜师》
《漂浮的山》
《南海上的明珠》
《哥哥的心愿》
《七颗钻石》
《一棵橡树》
《我的祖国》
批读文的设置体现了课标对第二阶段目标的读写要求,有助于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体的自主性,利用批注,去感受作品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领悟作品的内容,并逐步学会自主探究阅读、习作的知识和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理解、学会欣赏。
《海滩上的雕塑》的批注:“海鸥会发表什么评论呢?”激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审美想象,《莫泊桑拜师》的批注“为什么他看了几天还是一无所获呢?”提醒学生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在阅读的过程中对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追根问底。《一棵橡树》的批注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导他们进行思考,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其思想感情。让学生在批注的循循善诱中,享受阅读和获取知识的快乐。
2.“课后练习”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在课后练习的设置上,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循序渐进。例如,“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万里碧波’‘郁郁葱葱’‘果实累累’这些词语多么形象,在课文中找出一些抄下来”“月光下的夹竹桃让作者产生那么多美妙的想象,请找出有关语句细细体会,再与同学交流”“读一读,再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95页)这些练习逐渐在提高要求。起初只是要求学生大致能体会到词语在文章中代表的感情色彩,接着要求学生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逐步上升为“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希望学生感受到词语的形象和生动,进而去独立寻找课文里较生动的词语和语句。最后,由对关键语句和段落的把握上升到“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课后,还以“自主积累卡”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积累好词佳句,帮助他们建立起自己的词语资源库,对以后的阅读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便厚积薄发。它也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性,使学生建立起的词
3.“积累与运用”内容丰富,不断拓展。
“温故知新”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出一些细微的语言规律。例如,“我发现带点的词语都表示……的意思。我还能说出几个呢”“表达方式不一样,可句子的意思……”“我也能把小柳树当人来写”等。它将有关词义、词性、拟人句、不同表达形式的句式等语言规律,隐藏在具体的语句中,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认识、去把握。
“语海拾贝”包含了激励学生阅读的名人语句、独具匠心的广告语、优美的写景佳句、开启非智力因素的名言警句、形象生动的歇后语等,内容囊括了众多语言形式,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就在生活中,启发他们平日留心生活中的语文。
“点击成语”介绍了“惊弓之鸟”“一鸣惊人”“纸上谈兵”“百步穿杨”“画龙点睛”“夸父逐日”等成语故事,让学生知晓成语有的来源于历史故事,有的来源于神话寓言故事,有的来源于民间传说等,成语言简意赅,源远流长,引导学生体悟中华民族语言的丰富内涵,以及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开心一刻”重在让学生感受语言的幽默,在轻松的氛围中领略生活中的语文常识,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启迪其智慧,例如,《生气》等。
“自主阅读园地”由原来低段阅读精彩片段,扩展为自主阅读精美的短文。提供一个让学生探究性阅读和个性化阅读的空间。例如,《掌声》《聪明的小高斯》《喜鹊》等。其内容与本单元的内容有一定的联系,但又注意对单元课文的拓展。学生们可以在阅读中获取更多的读写知识和信息。
4.“习作练习”设置情景,激励想象。
本册共有7个习作练习:对老师说心里话、写身边的人、写自己喜欢的动物、丰富多彩的校园集体活动、由衷的感动、自编故事、描绘想象的图景、描绘发生在自己和家人之间的事情。在三年级学写日记和写片段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注意安排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或与单元主题相关的内容,给以习作提示,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或写生活中的人和事,或写观察到的景和物;或写想象的故事和童话;或让学生自己自由的习作。让学生有话可写,情动而辞发,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习作表达能力。
同时,在教材中还穿插安排有“小练笔”,读写结合,以减缓坡度,降低难度,体现“小步快进”,使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提高习作能力。例如《秋天向我们微笑》一课后的“小练笔”。
(三)在学习方式上,强调综合学习与自主学习。
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因而,在学习方式上,我们强调侧重于语文实践的综合学习和给学生充分自由空间的自主学习。这两者应当水乳交融地贯穿于我们对学生的教育中。
1.综合学习
教材注意体现过程和方法这一纬度的要求,改变过去语文学习重知识传授和被动接受的倾向。注意对语文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具有实践性和创新性。
(1)教材内容安排和练习设计的整合。围绕单元主题,将字、词、句、段、篇等语文知识学习和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有机结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并注重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课后练习”力求将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实践结合,要求学生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语文能力。例如,《向大树道歉》课后题: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它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和思想的基础上,用清晰的语言说给不知道的人听,这是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金蝉脱壳》课后2题“自然界中像金蝉脱壳这样有趣的现象真不少,请仔细观察,再把你的发现告诉小伙伴”也体现出跨领域学习目标的综合,“结合语文,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像这样的例子在教材中还很多,这里不一一列举。此外,本册中的“积累与运用”注重对课文中学到的语文知识进行梳理整合,迁移拓展,引导学生综合运用。
(2)综合性学习中目标、学科、方式的整合。本册设计的两次综合性学习,分别安排在第三单元《动物王国探秘》(76页)、第六单元《搜集对联·话说对联》、第七单元《学学做广告》。这两个综合性学习,目的是实现学习目标、跨领域学习、学习方式三个方面的综合。它们注意将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的学习目标进行有机结合,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注意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进行跨学科领域学习;注意将语文课书本的学习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在生活中学语文,以实现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结合。如《动物王国探秘》要求确立探索的内容或方向,独立自主地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资料解决问题,还要动手实验,请教他人,甚至于走出书斋,到大自然去仔细观察。这些综合性学习的安排,要求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重视他们个体独特的体验,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语资源具有个性,能体现出他们自己独特的思维和审美情趣。
2.自主学习
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要培养学生自主、独立的学习习惯和能力。综合学习方式中应当由始至终贯穿自主性。教材充分体现“激励自主”的编写原则,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弹性空间,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1)教材富有弹性,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的空间。
教材给予学生较大的自主性,给学生随兴学习的空间。课后练习和“积累与运用”中都设计了富有弹性的练习,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利学便教。例如,在“课后练习”中,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鼓励学生自主积累好词佳句(自主积累卡),自主提问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体验和感悟, “选做题”更是以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为基础,自主选择学习,以培养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和创新精神。在每个单元中安排自主阅读园地,给学生提供自主阅读的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和爱好进行阅读理解,感悟积累。这样的独立自主,让学生乐于学习,并能体会到学习的无穷乐趣。
(2)教材具有伸展性,注重激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教材是教学中的重要凭借,虽然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的蓝本,却不应当束缚学生的想象力。儿童的脑海中有很多成人无法想象的新颖生动的形象。我们要促进学生丰富的想象,而不应当把他们想象的翅膀折断。本册教材除了课文注意选择激发儿童想象力的文章以外,课后练习有许多锻炼学生想象力的设置。批读文更是以简短的批注,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这些无不体现出编者对学生想象力的关注,对于学生的想象力的每一次锻炼,无疑都是对他们生命体验的一次拓展、创新能力的一次增强。
四、教学建议
首先,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准确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环节,灵活有效地组织学习活动,有利于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成语文教学的目标。在充分发挥教师作用的同时,教学中我们要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让他们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熏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其次,语文教学要注重“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教学中要把握准教学目标,突出本学段教学重点,注重凭借教材,凭借文本语言,加强听说读写,字词句段篇的语文实践与训练,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注重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有机渗透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在前两者的基础上,还应当根据本学段学生的特点和教材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一)识字与写字教学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写字能力,教学中要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学,在学生自主识字、写字的基础上,重点进行方言辨正,对学生易错的字进行指导,重点关注字义的教学,采取借助工具书、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字义、词义。写字教学仍然要坚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的思想,从细节抓起,在三年级的基础上,继续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好钢笔字。从写字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培养做事细致入微、坚忍不拔的品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阅读教学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同时也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我们绝不能以教师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的主体性地位。萨特曾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同时,阅读教学要重视指导学生朗读、默读,并且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等。
1.精读课文的教学
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落实“三个维度”教学目标的主要凭借。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近年来,我们深入到实验区听课,调研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发现了一线教师许多好的经验,同时也发现对年段目标把握不准的现象较普遍。在四年级上期的阅读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关注三维目标的达成,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应注意以下问题:
a、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是我们教的依据,学的依据,评价的依据,是国家意志在语文课程中的体现。我们一定要用心地、字斟句酌地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准确把握课标要求:
加强朗读和默读的指导——要充分重视朗读和默读。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练习朗读,课上一定要有朗朗的读书声,要多读少讲。指导朗读要有目的性、层次性,要有所提高发展。不要单纯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要使朗读和理解密切相结合,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形成与文本的对话。
加强词句的理解与运用——词句的理解运用始终是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在一、二、三年级训练的基础上,应提高其训练 要求。要引导学生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进行体验、感悟和欣赏,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要注重积累词语,学习作者用词造句的方法,并能在学习中加以运用。
注重过程与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字典、词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准确理解词语;通过抓重点词语理解句子,体会句子表达的情意,特别是那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要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词语,把对词句的理解、积累和运用结合起来。在理解词句段的基础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词句段的理解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导向——在字词句段的学习理解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
b、认真研究学生情况
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学生,在教学中认真研究学情,把握好学生认知的起点,非常重要。从这个层面上讲,只有搞好学生的预习,在课堂教学中才能有的放矢,提高效率。
c、认真研读语文教材
教材是我们教学中的重要凭借,教师在教学中,首要的是和文本对话。全国小语会理事长 崔峦先生说:语文教学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解决好教师准确深入解读文本。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也说:“这法那法,读不懂教材就没法。”只有准确解读文本,我们才能因文而异对文本进行有效取舍,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2)优化教学过程。
中年级精读课文的基本流程如下:(举例:《七颗钻石》)
a、明确本课的阅读话题;
b、结合预习情况,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c.围绕阅读话题,抓住重点,体会课文中关键的词、句、段及标点符号,体会它们的用法和表情达意的作用,进一步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d、反复品读,形成语言积累,情感体验;
e、尝试运用,适度拓展。
教学有基本模式,但是不能模式化。新课程倡导多元模式,使教学过程更加灵动、更加有个性,教学也因课堂生成而精彩。
(3)重视“课后练习”的教学
“课后练习”删繁就简、注重整合、灵活开放。教学时要注重朗读、背诵、默读练习,要加强词语的理解、积累、运用,注意开启学生思维,注意课内外的结合,还要有选择性地进行。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课后练习”中的题目,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掌握读书、习作的方法。一些题目注意语言的积累与运用;一些题目体现了学习习惯的培养,提示了学习方法;还有一些题目具有开放性和拓展性,加强了课内外的结合。对“选做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自由选择,教学时不作统一要求。
总之,精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包括引导、点拨、范读以及必要的归纳、小结和讲解。要提倡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围绕教学重点开展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2.批读课文的教学
批读课文是精读课文的另一种呈现形式,其批注点是教学的重点,与精读课文相呼应,以体现读和写的目标。教学中要抓住重点,在学生充分自主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想象、赏析、理解,特别要学习和运用读写知识,掌握读写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批注式阅读,体验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世界的过程;体验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体验开阔视野,从而产生新看法的过程。批读课文的教学有利于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去阅读课外其他文章,将自己的理解感受批注在文章的书眉或页旁,或者写在笔记本中,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阅读习惯。
3.略读课文的教学
“略读课文”要求学生快速阅读,粗知大意,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知道文章写了什么?并要能复述叙事作品的大意。要引导学生把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加以运用,拓宽知识。教学中,教师更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要围绕课后练习读书、思考、讨论。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逐步提高自学能力。
4.“积累与运用”的教学
“积累与运用”的内容既与课文有一定的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
(1)“温故知新”
“温故知新”要求学生在复习巩固单元知识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发现语文学习的规律;迁移运用,提高理解和运用语文的能力。如同义词在不同的句子中出现,让学生去发现相同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并学会在实践中运用。还有一些句子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去体验感悟,从中领悟出学习语文的规律。
(2)“语海拾贝”
呈现出名人名言、格言警句、俗语谚语、歇后语、诗词对联、广告词、宣传语等多种语言形式,使学生了解祖国语言形式的多样化,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让花儿和我们一起开放,让我们和小树一道成长”“人之初,性本善。”“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胸口摆天平——秤心”等,使学生在多种语言形式的学习中还潜移默化地受到人文情怀的熏陶感染。教学“语海拾贝”,重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语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并能做到熟读成诵,教师不做具体的讲解。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可做适当的引导。
(3)“点击成语”提供趣味性、可读性强的成语故事,使学生通过阅读浅显的故事,了解一些成语的来源,领悟到看似简单的词语之中极其丰富的内涵。学生在阅读中,积累了词语,拓宽了知识面,加深了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理解。如《惊弓之鸟》《一鸣惊人》,告诉学生这个词语并不是仅仅只指的鸟,而是可以延伸到类似的人;《纸上谈兵》《百步穿杨》《夸父逐日》等故事中还蕴含着某些生活中的哲理,告诉学生一些学习的方法:如我们应当刻苦,我们做任何事情应当有恒心和毅力,应当执着,如我们不能读死书,而应当学会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等。
(4)“开心一刻”呈现的是风趣、幽默,且有文化品位的短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充满笑声的阅读中激活学生的思维,积累语言,感受语言表达的丰富性,激发学生喜欢学习语文的感情,体现“轻松达标”的编写原则。如在《生气》的阅读中,让学生在笑声中体悟一词多义的妙处。在《查字典》的阅读中,使学生体会对汉字应正确记忆。教学时注意让学生自主阅读体验,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多样与风趣幽默,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这种体验、感悟是学生的个体活动,教师不要过多干预学生,影响学生的学习进程。
(4)“口语交际”口语交际的训练内容是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熟悉的话题,并创设了互动的情境,给学生以口语交际的实践,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口语交际”安排了5次:假如我来当老师 待客与做客 讨论一项集体活动 学会感谢 我们组的小伙伴
如“假如我来当老师”“待客与做客”“我们组的小伙伴”等话题,学生熟悉,有经历、有感受、有体验,有积累,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创设具体的交际情境,在学生有话可说的情况下,知道怎样说。要把话说得通顺连贯,清楚明白。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开展师与生、生与生自由且双向互动的口语交际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5)习作百花园 给学生提供了习作的思路、方法、内容、形式等,让学生在广阔自由的空间里进行习作,使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习作百花园”中安排了8次习作练习:1.老师我想对你说2.和我们朝夕相处的人3.我最喜欢的动物4.喜欢的集体活动5.由衷地感动6.自编故事7.想象写作8.写与家人发生的一件事
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打开思路,写自己熟悉的人、事、景、物,写真话实话,不写假话空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地运用教材,开发和利用本地的课程资源,使学生轻松学习习作。如八单元的习作:“家是温馨的港湾,充满着欢乐和幸福,当然,家中也难免会产生争吵、隔阂和误会。这次习作就写一写你与家人之间发生的事。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写好后念给家人听,让大家分享你写作成功的快乐。”让学生感到写作就如生活一样平常、自然、流畅,写作就是从生活中来的。
(6)自主阅读园地安排自主阅读园地,是给学生提供自主阅读的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和爱好进行个性化阅读。呈现的是适合四年级上册学生阅读的文质兼美、题材多样、体裁丰富、风格多样的文章。如《妙语结深情》《诚实比金钱更重要》《喜鹊》、《富饶的西沙群岛》等文章,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体验感悟,从不同角度有所获,有所得。教师可作一些学习方法的引导,但对内容的理解不作过多的讲解和指导。
(7)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的设计体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如学习《学学做广告》,首先要观察了解广告的各种形式,搜集精彩的广告语,然后在班上作展示介绍,并根据自己对广告的理解,设计一则广告语或广告画。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进行搜集和处理信息,自主决定内容和对内容的取舍,确定内容再作口语表达介绍。然后再合作学习,讨论交流,进行设计,创作广告语,制作广告画。在整个活动过程体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跨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