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25课《七律.长征》阅读训练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眼。
1.多音字组词。
迤┌yǐ( ) 蒙┌ménɡ( )
└yí( ) └mēnɡ( )
尽┌jìn( ) 难┌nán( )
└jǐn( ) └nàn( )
2.《长征》这首诗的作者是( ),他是伟大的()、 () 、 ()。这首诗写于 ( )年( )月。诗中叙述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 )的情景,表达了红军战士 (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和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律诗中总有两联诗句运用了对偶的手法,使得句式整齐对称,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两联诗句是( )
A.首联和颔联 B.颔联和颈联 C.首联和尾联 D.颈联和尾联
4.在《七律 •长征》上用“/”划分出朗读节奏,并注意朗读重音。
5.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 逶迤——
磅礴—— 开颜——
6.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诗。
7.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写得极有气势。在结构上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在内容充分显示了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同时也为全篇定下轻快豪迈的感情基调。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紧承首联的“千山”一词,先具体描写山,形象地概括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无数座崇山峻岭。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诗的尾联,是全诗的高潮,“喜”包含了越过岷山,就最后脱离了长征途中最艰苦的雪山草地,开始了新局面的欣喜,也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思。
8.毛泽东的这首诗洋溢着强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无不体现这种精神,“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在他们的眼里,弯曲绵延的五岭像小河里的鳞波细浪,在他们的脚下,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像滚动的泥丸。发挥你的想象,写一个片断描写,表现红军战士趟细浪、走泥丸时的精神风貌
9、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写在括号里。
1.寒:①冷 ②害怕 ③穷困
(1)贫寒并没有吓倒心地善良的人们。( )
(2)站在泸定桥上,往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 )
(3)昨天,从遥远的西伯利亚来的寒流侵入了胶东半岛。( )
2.绝:①断绝 ②完全没有了,穷尽 ③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
④独一无二的,没有人赶上的 ⑤极,最 ⑥绝对
(1)中国演员表演了很多绝活,赢得世界各国人民的称赞。( )
(2)狼牙山五壮士把敌人引上了绝路。 ( )
(3)这道难题他做得绝对正确。 ( )
(4)尽管日寇在侵犯我国时,烧、杀、抢、掠,但中国人是斩不尽杀不绝的,他们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游击战,狠狠打击入侵者。 ( )
(5)每天清晨,到古井挑水的人络绎不绝。 ( )
10、这首诗的中心句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其中“腾”和“走”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这句诗表现了(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本句还使用了比喻,把“五岭山脉”比作(翻腾着的细浪 );把“乌蒙山”比作(滚动的泥丸)。
1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暖和寒既写出了(天气的情况),又写出了(红军的心理感受)。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红军(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使人心生寒意)。
13、这首诗的作者是(毛泽东),这首诗语言高度概括,诗中 ( 不怕)一词体现了红军大无畏的精神,作者用(万水千山)一词表现了长征途中所遇到的艰难险阻。
14、诗中的一对反义词是(寒)和(暖 )。
15、 红军长征途中经过的地方诗中提到的有 :( 五岭山、 乌蒙 山 、金沙江、 大渡河、岷山)
16、诗中写了几座山(五岭山、 乌蒙 山 、岷山)
17、诗中写了几条河(金沙江、 大渡河)
18、《长征》表现了一代伟人毛泽东怎样的情感?
19.长征是一部伟大的史诗,诗人却只是通过几个典型的画面来表现。请根据你读过的长征故事展开想像,描述其中的一幅画面。(6分)
20.诗人写山先言其大,“五岭逶迤”“乌蒙磅礴”;接着言其小,“腾细浪”“走泥丸”。你认为这矛盾吗?为什么?(6分)
21.红军长征,以爬雪山、过草地最为艰苦,而诗的最后两句却是:“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请说说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100字左右)(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