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阅读答案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鼎湖山听泉》阅读答案

《鼎湖山听泉》阅读答案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2025-01-21

①山泉作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受泉声的感染,鼎湖山年轻了许多,山径之幽曲,竹木之青翠,都透着一股童稚的生气,使进山之人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心了无杂尘,陡觉轻快。……

②站在亭前望去,满眼确是一片浓碧。远近高低,树木枝缠藤绕,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湿绿,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直向山顶推去。就连脚下盘旋曲折的石径,也印满苔痕,点点鲜绿。踩着潮润柔滑的石阶,小心翼翼,拾级而上。越向高处,树越密,绿意越浓,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悦耳。

……

③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借宿寺旁客房,如枕泉而眠。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至于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则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互不相同的音响。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的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啊,我完全陶醉在泉水的歌唱之中。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却道,“山不在高,有泉则灵”。孕育生机,滋润万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

11、选文①段和③段划线句都写到在鼎湖山心灵得到净化,引起心灵净化的原因是否一样?简要分析。(2分)

12、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谢大光散文的语言也有“一字传神”的魅力,请赏析下面加点字传递的神韵。(4分)

(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2)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 ▲

13、下面三组文字的作者都描绘了“绿”,但用意却不同,请依次说说作者描绘“绿”的用意。(3分)

(1)沉甸甸的湿绿,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直向山顶推去。就连脚下盘旋曲折的石径,也印满苔痕,点点鲜绿。踩着潮润柔滑的石阶。——《鼎湖山听泉》

(2)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济南的冬天》

(3)可是在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 《囚绿记》

11、不一样。前者是泉声使鼎湖山年轻了许多,山中万物透着生气,使人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心俱净;后者是万般泉声使作者产生了对人生、历史的感悟,物我两忘,身心俱净。

12、落: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新颖妥帖,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浸:写出山中夜的寂静,又写出泉水的清澈空明,表现出泉水和月光相融合的美丽境界。

13、(1)写绿是为了突出泉水孕育生机,滋润万木,使鼎湖山年轻很多,充满生机。

(2)是用绿衬托出水的温暖和清澈。

(3)写绿是为了借常春藤的永不屈服于黑暗,向往光明的特点,来赞颂中华民族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点击显示
【《鼎湖山听泉》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387075/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推荐
热门现代文阅读及答案推荐
  • 说明文阅读及答案
  • 记叙文阅读及答案
  •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 阅读技巧
  • 诗词阅读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