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案设计 语文A版《别了,语文课(二)》教学设计

语文A版《别了,语文课(二)》教学设计

教案设计   2025-02-16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与文本、作者展开对话,感受作者的爱国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琢磨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教学难点 结合资料,深入文本体会作品所表达的爱国之情。教学准备 查找海外华侨学习国语的事例。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别了,我亲爱的老师,我亲爱的同学!我一定不会忘记中国语文,我要把我的作业本一生一世留在身边,常常翻阅它。我一定会激励自己把中国语文自修好,像这作业本上的成绩那样。“同学们,看了这段话,你的心中涌动的是怎样的情感呢?过渡:那一声声“别了,我亲爱的老师,我亲爱的同学……”。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在分别的时刻,是多么不忍心离去呀!

二、质疑,研读课文。 1、陈小允前后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2、你对他的变化有什么感情? 3、对于语文课,“我”由开始的“厌恶”到后来的“喜爱”,最后因为知道自己无法再学习语文而“热泪盈眶”,从这些心理变化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对于语文课,对于中国语言,文学,你又有了怎样的认识?结合一些海外华侨不忘学习国语的事例,谈谈自己的感受。

三、总结升华是啊,这是作者热爱祖国的表现,是对祖国的深深眷恋。所以当他离开中国那一刻,再一次深情地呼唤着——别了,我亲爱的老师,我亲爱的同学。“我”深情的告别,抒发了自己的爱国之情。这种爱国情有着一股绵绵不息的力量,它激励着我们华夏儿女、炎黄子孙。同学们,我们都深切地爱着我们的祖国,就像我们深切地爱着我们伟大而慈祥的母亲,而亲爱的祖国就是我们最伟大的母亲。而今天作者要漂洋过海,离开母亲,怎能不深情地呼唤——别了,语文课。

点击显示
【语文A版《别了,语文课(二)》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388037/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
  • 教案设计
  • 教学分析
  •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