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预设使对话教学更精彩
长期以来,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语文教师只注重预设,而缺乏生成的意识,既妨碍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也影响了教师智慧的生成和教学风格的形成,同时也使语文课处于一种封闭状态。新课改以后,生成已成了大家共同的追求,课堂也由此变得更为丰富和精彩,但是与此同时,教学又遇到了新的问题,如学生提出的问题脱离了课堂的主旨,有的甚至不着边际。这使教感到非常困惑,到底该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呢?其实,预设和生成是课程的两个基本特性,缺一不可,二者各有优势和不足。只有把二者科学而艺术地融合起来,才能上好语文课。预设体现了教学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是教学的基本保证,但是,预设是为了生成,是为了创新,是为了学生的发展。生成可以是偶发事件的智慧处理,但生成绝不是随意的,生成既在偶然中又在必然中。可以说,精彩是可以预设的。
首先让我们来看两个课例:
例1:预设被生成无情放逐
一位教师执教《乌鸦喝水》这篇一年级的课文时,为了让学生体验乌鸦的聪明,领悟遇到问题要善于想办法的道理,特地准备了一个瓶子和一些石子,并让学生上台做实验。一开始都很顺利,突然,一颗稍大一点的石子卡在瓶口,下不去了。 学生使劲用手摁石子,但无济于事。 这时教师意识到这是体现课堂生成的好时机,便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 于是课堂热闹起来,学生纷纷跑到讲台跟前。想办法让石子掉进瓶中。 但都无功而返,结果课堂乱成了一团,时间也一分钟一分钟地过去了。 最后,教师拿起瓶子,用尽全身的力气来回晃动瓶子,石子受到水的冲击终于从瓶口掉进了瓶里$课堂才恢复了平静。
这节课上,教师为了利用生成,结果学生连课文都没读熟,预设中的教学目标被生成无情地放逐。
例2: 生成失却引导而放任自流
一位教师在教学《观潮》一课时出现以下情景:
师:潮越来越近(播放课件),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潮来了就像日本鬼子扫荡。
师:(一愣)日本鬼子扫荡是这样的吗?
生:(理直气壮)刚才我看到很多人飞快地逃跑,而且电视新闻中每年都有因观潮而出事故的报道。
师:(点头)你真会思考。
(生得意地坐下, 接着学生们便带着“鬼子进村”般凶猛、惊恐的语气来读这一部分内容)
很显然,在这个案例中教师面对突如其来的生成,缺乏深层次的思考,不知从哪儿入手引导,结果无所适从,最后无原则地尊重,置文本于不顾,使语文课失却了原本的科学与严肃。
新课改后,素来被视为戴着镣铐跳舞的语文教学似乎可以放开手脚手舞足蹈了。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教学形式,因此传统课堂中的预设好像被大家淡忘了,甚至有人因过分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而发出弱化预设、取消备课的呼吁。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观念上认识朦胧,没有很好地把握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和语文学科的特点,或对课前预设和课堂生成存在片面认识。
新课程追求的是有意义、有活力的课堂。而课堂教学是有特定规律的,教学时间有限,教学内容也大致有章可循,因此预设一定的课堂生成空间,既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它可使老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保证,教学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一,立足预设$抓住课堂生成的基本点
教师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并依据学生的情况来设计教案,是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备课时,如果没有精细、周全、巧妙的预设,课堂上生成的质量就难以保证。生成的质量在某种程度上说,依赖于预设的质量。教师不可能预测教学的全部,但可以做到尽可能细一点、全一点、精一点,这样才能有备无患。
可以说,现实的课堂大多还是预设成功的。一些特级教师的课之所以亮点闪烁,异彩纷呈,除了他们驾驭课堂的技术娴熟之外,课前他们精心的预设也是重要原因。因此,我们在追求生成的同时,更要强调预设的价值,让教学在充分的预设中走向和谐的生成。
二,弹性预设,把握生成资源的有效价值
在实际的教学中,如果我们完全按照预设进行,结果必将湮没学
生的自主性;但如果一味地追求课堂上的即时生成,也会因缺乏目标而出现“ 放而失度”的现象。我们主张预设应尽量符合学生的实际,更重要的是,对教学环节的预设应该富有弹性,要留有机动灵活的创造空间,要为师生互动中的创造留有空间。
任何教学预设都可以根据学情加以优化和调整,而教师的引导正体现在这优化和调整的艺术之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决定了课堂生成难免存在一定的偏颇、缺陷乃至失误,这就需要教师适度发挥主导作用,给予学生有效的价值引导。对生成的富有创意但陈述不清的信息资源,教师应采用语言补充、直观辅助、重点强调等方式,让全班学生清晰地感受其优点所在;对生成的偏离课堂主旨且存在错误的信息资源,教师则应通过追问寻错、争论辨错、反思纠错等方式引领学生,让他们的思路回到预设的教学安排上来。假如教师不给予即时引导,那么,课堂生成的价值将会大打折扣,严重的还会产生误导,所以,关注课堂生成,价
值引导至关重要。
例如,拿前文《观潮》来说,有教师进行了如下点拨与矫正,课堂上便出现了另一番情景:
师:(诙谐地) 鬼子进村了,观潮的人赶快逃, 边跑边惊恐地大叫:“不好了,潮来取我们性命了!”
(生大笑)
生:观潮的人是有观潮区的。
生:观潮的人是有准备的。
生: 观潮的人大叫必是激动的、惊喜的。
师:那么我们设想一下,潮来时人们有什么表情、 会叫什么,他们还会做什么?
(师让大家模拟场景,一会儿孩子们便感受到了潮的博大壮观,也明白了潮何以吸引那么多的人前去观赏,自然那种错误的理解也得到了纠正)
所以说,在生成的课堂上,教师必须始终保持一种清醒的头脑,在孩子的理解陷入困境或误区时作巧妙的引路人。
三,科学预设促进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新课标在基本理念的第一条提出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我们认为,语文课的生成也不能脱离这一目标。它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坚持科学预设,引导有效生成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因此,在各种生成接踵而至时,我们首先应该关注的是学生鲜活生动的语言,即站在语言学习的角度,遵循语言学习规律,引导学生去分析语言现象,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
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让母语的 学习为学生的生命发展奠基。
如支玉恒老师在教学《欢乐的泼水节》最后一节时,许多学生都陶醉在泼水节所营造的欢乐气氛中,突然有一位学生问: “ 老师,现在地球上的水资源越来越少了,傣族人民过泼水节泼掉许多水,这不是在浪费水资源吗?”这一问题显然出乎大家的意料,课堂的气氛和节奏也因此被这“ 不和谐”的音符打乱了,就在全班学生和台下听课老师为之瞠目的时候,支老师却立即对这位学生大加称赞,并请学生再读全文,思考泼水节这一天人们为什么要泼水,为什么特别高兴,这里的“ 水”到底是什么含义。学生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最后明白了这清洁的水不仅仅是种自然资源,而且还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它象征着尊敬、友爱和祝福。他们相信,傣族人民是爱水的民族,肯定会懂得水的珍贵。
在这里,支老师以敏锐的教学机智及时发现这有益的动态资源,紧紧抓住文本,引导学生通过诵读体验领会情感,从而使学生在思考理解中,领悟了课文的人文内涵。
四,开放预设构建教学相长的动态过程
在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的今天,教师更应该注重预设。而这里所说的预设,不同于传统观念中的备课,它应是一种开放式的预设。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是预设,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参与教学研讨也是预设。所谓动态预设,是指我们的教学方案要在反复的实践和反思中完善,教师的读书、爱好、经验是预设,教后反思、教学随笔、案例分析也可以成为新
教学的预设。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我们的预设还必须做到心中有人,我们需要淡化狭隘的格式化的备课,变一种固定的预设方案为多种假设方案,使自己在实施中能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反应应付自如;不仅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情境、备生活、备自己,还要备和课堂有关的一切主客观因素,使教案更有宽度、厚度、深度和广度,在横向、纵向相结合的预设中追求课堂教学的精彩。
综上所述,预设与生成是相互联系的,没有成功预设就说不上动态生成。当前,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要防止浮躁,避免追求新潮而丢掉根本,一味去追求生成,寻找无法预设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