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规律 抓住要点 提高能力——六年级毕业总复习建议
掌握规律 抓住要点 提高能力——六年级毕业总复习建议
5.标点符号
[知识要点]
(1)综合运用学过的常用标点: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冒号、引号、省略号、书名号。
(2)认识分号。
[难点与对策]
(1)句号和逗号的区分。句号和逗号使用的频率最高,错误也最多。一是句逗不分,二是“一逗到底”。对策首先是让学生明白标点符号的重要性。(叶圣陶先生说过:“标点很要紧。一个人标点不大会用,说明他语言不够清楚。”)再者是让学生弄懂,“陈述句末尾的停顿,用句号。”
(2)某些标点行文时的规范写法。本来,只要懂得正确运用标点符号就行了。但是,由于行文时不注意规范的写法,也会影响标点符号作用的发挥。因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不规范的写法:①误把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冒号等“点号”加在一行之首;②把引号、书名号等“标号”的前一半写在一行之末,或把它们的后一半加在一行之首。
对策是说明规范使用标点的意义,让学生在使用中形成习惯。
[典型例题分析]
给下面一段话加上标点。(为便于教师使用,下文加了标点)
据《羊城晚报》报道:辽宁的一位农业技术员花了近20年时间,精心嫁接出一棵“奇树”。此树竟能在不同时间,结出50个不同品种的水果。仅苹果就有“国光”、“红富士”、“北斗”、“金冠”……10多个品种。
[给一段话加标点,对小学生来说是件难事。要化难为易,激发他们的兴趣是有效手段之一。为此,笔者特意找了一则有关“奇树”栽培的消息。这段不长的话里,要求学生综合运用6种标点,有一定难度。比如“报道”之后该用冒号,还是逗号;对所罗列的几个品种的苹果的名称,学生有可能误用书名号;且品名之间仍按老规矩加顿号。]
(二)阅读
[知识要点]
(1)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
①能正确地给文章划分段落,概括段意,列小标题。
②能理解、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领会有一定内涵的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并有自己的见解。
③能领悟文章的思路和表达方法。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文章稍作准备,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默读速度不少于300字/分钟。能背诵学过或读过的喜爱的优秀诗文(包括教材所指定的课文)。
(3)学会浏览,能根据需要通过图书馆等渠道收集各种资料。培养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每年不少于50万字。逐步培养自读书笔记的习惯。
[难点与对策]
(1)给文章分段,写段意。要学会较合理地分段,就要教给学生一定的规律:一是确定分段的依据(按事情发展顺序、按时间的推移等等);二是找出标志,它们可能是文章的标题,一些表示时间、地点、方位的名词、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段等等。要写段意,可抓住以下三原则:抓准重点,概括要点,精简语言,概括段意的方法主要有:归并各节意思,摘取中心句、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等略加修改。我们应该注意,分段和写段意都不是阅读的目的,只是理解文章的一种手段而已。
(2)概括文章中心思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我们可以通过复习一些重点课文,同时精选一些既符合训练要求,又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短文进行综合训练,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以记事为主的文章,可以抓主要事件分析,通过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认识其思想意义;以写人为主的文章,可以分析人物的外表与,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写景状物的文章,可以抓住事物的特点概括中心。当然,都不要放过文章的标题和文章议论、抒情的句段。
(3)语文总复习很容易进入“耗时、重负、低效”的怪圈,在阅读方面更是如此。我们应该在教给学生一定学习方法后,多引导点拨,多变换角度和方式,让学生自己潜入浮出,自己独立咀嚼、体会。不应该强求一致,教师更不可把自己的认识、结论强加给学生。
[典型例题分析]
读下面一段短文,再用两三句话写出你读后所想到的。
一天下午6点多钟,一位内地农民模样的大伯,坐在省汽车站前的人行路旁哭泣。几位热心人见了,向大伯了解情况,可是怎么也听不懂他的外地话。在当大家着急的时候,一位武警战士走了过来,用同样是大家听不懂的话,同大伯交谈起来。原来,大伯是从四川来的,要到珠海市探望在那里打工的儿子,刚下火车。可是汽车票还没买到,钱包就被扒手偷走了。听了武警战士的介绍,众人纷纷解囊相助。大伯擦去泪水,激动得连声说:“广州人真好!”
这段短文的主题是什么?大多数学生都会说,是赞扬了助人为乐的广州人。但也可以从别的角度理解,比如,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当时广州汽车站的治安真差等等。对学生不同的答案,甚至是“另类”的答案,不要压制。因为审美往往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更没有终极答案。教师的民主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十分重要的,总复习中更是如此。
(三)习作
[知识要点]
(1)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写读后感、书信等常用应用文。
(2)能抓住特点,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图画或周围事物,再写下来。会编写作文提纲能按要求或自拟作文题目,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40分钟能完成400字左右的习作。
(3)会修改自己的作文,并形成习惯。
[难点与对策]
(1)审题是学生作文特别是命题作文的第一难关。在总复习中,一定要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审题能力。审题主要抓好“二审”:一是审“题眼”,即体现文章主题的关节要害处;二是审“题限”,即题目限制的记叙范围。如果是半命题作文,就要弄清楚,自己将要加的是“题眼”,还是“题限”。不管加上什么,都要对自己有利。千万不要作茧自缚。
(2)写想象作文比一般记实作文难度大些。
①题目:我做了一件____事
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以此为用写一篇记实作文。要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
②题目:这位____真好
要求:根据你的需要,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以此为题写一个人。要做到有中心,有条理。有真情实感。
小学生的习作训练形式多种多样,各有所长。半命题作文既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度(如选择材料、确定中心等),又使他们都得到统一的、系统的、有计划的训练。
这两题都要引导学生行使好自己选择材料、确定中心的自主权,写自己最想写、最有把握写好的文章。
看图作文、扩写、续写等要发挥想象,但是想象作文不但要对某些细节、某些情节进行想象,而且要作全篇作文的整体想象。我们应鼓励学生写未来生活中想象的事物,激发他们的想象和幻想,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做到大胆想象、合乎情理、内容健康。
(3)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和能力,又是一个难点。说难,首先反映在态度上,学生往往不大重视作文的自我修改或互相修改。然而,这是作文能力的体现。说难,还表现在修改的能力上,不知该做些什么,怎样做。我们要讲清其意义,激发兴趣,典型引路。鼓励学生在复习中认真地修改自己平时的作文。还可让学生互评互改,从点评到笔改,一文多改。
(四)口语交际
[知识要点]
(1)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2)认真耐心地听别人讲话,能理解主要意思,并能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用普通话口述见闻,稍作准备即能围绕一个意思当众作两三分钟发言,态度大方,语句通顺连贯。提高思维的敏捷性、条理性和深刻性。
[难点与对策]
(1)听别人用普通话讲一段话,能抓住主要意思。
(2)能围绕一个意思作两三分钟的发言。
过去,我们的语文教学长期偏重书面语,忽视口语,造成了学生语文能力的不平衡发展。我们的对策是: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创设交流情境,让学生毫无拘束地进行口语交流;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进行锻炼。
[典型例题分析]
(1)听老师讲一段话(两遍),再完成下面的填空。
这段话是围绕“读书”二字写的。爸爸一直很注意培养我对读书的兴趣。我还在幼儿园的时候,爸爸就给我订了《幼儿画报》。上小学以后,只要是我喜欢的好书,即使再贵,也会满足我的要求。现在,我终于体会到爸爸所说的读书的四大好处,也成了一个“小书迷”。
听力材料:
我爸爸爱好读书,是个有名的“书迷”。爸爸说读书好处多;一是增长见识;二是陶冶性情;三是愉悦身心;四是增强学习能力。我还在幼儿园的时候,爸爸就给我订了《幼儿画报》,让我读那些小山羊、大灰狼的故事。慢慢地我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上小学以后,爸爸给我买的书更多了。他从不乱花一分钱,不过,只要遇上我喜欢的好书,即使再贵,他也会给我买。现在,我终于体会到爸爸说的话很有道理。我也成了一个“小书迷”。
要进行口语交际,首先要具备一定的听力基础。这类题虽然较简单,但却是必不可少的。用填空 形式作答,好处是较省时,训练(考查)面较广;当然, 也有其局限性,不能直接训练(考查)学生口头转述的能力。本题的难点是第一、二个空格的概括性词语“读书”。如果填好了,说明该生对这段话的主要意思基本掌握了。
(2)假设几分钟后,有一位记者来你校采访校园绿化(或美化、环保等)工作,请你稍作准备,以学生代表的名义,接受采访。此题旨在创设一个交际情境,让学生在交际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附:毕业测试模拟题
(一)看拼音,写词句。(用钢笔写在田字格里,字体要工整)
(二)给下面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注音。
(三)组词。(各组两个词语)
抒( )( ) 族( )( ) 园( )( )
舒( )( ) 旅( )( ) 圆( )( )
(四)给词语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激烈的( ) 严肃的( ) 来回地( )
激动的( ) 严格的( ) 迂回地( )
(六)把成语补充完整。
盛气( )人 身( )其境 天衣无( )
情不自( ) 安然无( ) ( )精会神
千( )一发 完( )归赵
(七)按要求造句。
1.从“陶醉”、“陆续”、”兴致勃勃”这三个词语中选出两个造句。
2.用“如果……就……”造一个句子,内容是有关环境保护的。
(八)修改病句。
1.今年寒假,我们踏着积雪旅游了黄山。
2.长江、黄河、珠江是中国的三大河流之一。
(九)阅读下文,按要求完成题目。
24岁的小学生
几年前,陕西青年佘世军告别山村父老乡亲,到山西一个小铁矿当矿工。因为他干活认真,为人老实,老板十分喜欢他,不久就让他当了个小工头。佘志军在那里一干就是6年,挣下了几万元。前年,佘世军拿出3万元血汗钱,承包了一个小铁矿,当上了老板,准备大干一场,挣些钱回去改变老家的落后面貌。
佘世军没文化,连自己的名字也写不好,跟别人签约也只能请人代笔,更不会算账,做预算。只会模仿以前那老板的样子去干。
由于经营不善,才干了半年,就亏了不少钱,最后把小铁矿关闭了。佘世军深有感触地说:“我当老板只会在考勤表上打‘√’,画‘ X ’的。怎能不失败呢?”铁矿倒闭以后,佘世军回对老家,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经过再三思考,终于作出了令人们吃惊的决定:进小学,从一年级读起,不学出个名堂来,决不出山。“佘世军要上小学了!”这一下子成了当地的“特大新闻”。可当他到学校报名时,校长还以为他在开玩笑哩!佘世军讲了他自己没文化尽吃苦头的经历,校长被感动了,决定破格收下了这个24岁的小学生。
去年9月1日 余世军这个 大学生 含着热泪和六七岁的小同学一起 参加了学校的升旗仪式 开始了他迟来的小学生活 开学典礼后 他就和小同学们一起全神贯注地跟着老师读a o e
老师说:“世军同学学习很刻苦,每天要走十多里路来上学,可从不缺课。”不久,为了让佘世军早日完成学业,校长还亲自给这“大学生”开“小灶”,加班加点超前上课哩!
佘世军的故事教育了山里人,大家认识到学文化的重要性。没有文化,就不能真正脱贫致富,更不能有美好的明天。
1.结合上下文,给划线的字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1)老板十分喜欢他。a.对人或事物有好感或感兴趣( )b.愉快,高兴( )
(2)脱贫致富:a.给与;向对方表示(礼节、情意等)( )b.集中(注意力)于某方面( )c.达到,实现( )d.招致( )e.以致( )
2.请给第7自然段前半部分加上标点。
3.请用几句话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4.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些什么?请用三言两语写下来。
(十)作文。
题目:我做了一件______事
要求:根据你的需要,把题目补充完整。文章要写得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
(十一)专心听老师读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
一天,陈秘书代表梁总约好一位新客户,在白天鹅宾馆见面。下午3时,梁总带着陈秘书准时到白天鹅赴约。走近会客厅,梁总一见洋人,就认定对方是老板,便快步上前握手问好。陈秘书发现上司张冠李戴了,慌忙小跑上前对梁总耳语了几句。梁总一听恍然大悟。原来,那洋人只是个随从,他身边的华人才是老板。
1.这段话里的“张冠李戴”指什么?
2.作者写这段话,要表达什么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