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问小小说的特色:复杂微妙的“小”与“大”
《半张纸》是20世纪瑞典的戏剧大师斯特林堡的一篇小小说,全文不到一千五百字却尺幅丘壑,尺水兴波。
作为表现主义文学大师,斯特林堡的小说含蓄别致,像一阕小令像一首五言绝句。
西方现代小说关注人物心灵和生命。《半张纸》表达的是更加复杂微妙的主题:人世无常,幸福易逝。人生充满了悲剧性和荒诞性,可是小说的主人公历经幸福甜蜜和痛苦的生死离别之后,对于生活依旧充满不舍的温情与永远的憧憬:作者向我们呈现的正是这样坚韧的人生态度。这是一个宏阔的主题,而作者却用“半张纸”轻巧灵动地穿越。
“小”“大”的辩证关乎这部小说的写作技巧和主题,我们应引导学生用心灵贴近文本反复阅读欣赏品味。
郑萍老师的教学设计体现了她对文本独特的思考和感悟,几个环节也颇见教学智慧和力道:
第一,以“色彩”为契机,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空白处。
列宾说,“色彩即思想”。在教学中郑老师抓住色彩做足文章,让学
生与文本深入对话,体会空白处,无字处,体会主人公的幸福与哀伤,读出“红色”是“初恋的热情与甜蜜”,“蓝色”是平常的生活是惊喜与不安,“黑色”是“丧妻夭子之痛”。
这样的教学设计,四两拨千斤,深得小小说阅读三昧。
第二,对细节和语言的思量使教学曲径通幽。
写文章讲究言在此而意在彼,讲课又何尝不是如此。郑老师设计的“引导学生品味译句”的这一环节,颇具匠心,首先选择的两个句子好,很有代表性和表现力:一句是“那位帽子上戴着黑纱的年轻房客”,一句是“这是一张便条纸,淡黄色并闪耀着太阳一样的光辉”。
第一句关乎短篇小说的开端、主人公的形象、内心情感和主题的走向。就是那个所谓“大”。第二句关乎小说的线索容器的“半张纸”,就是那个所谓的“小”。其次落点妙。
于是课堂就这样在语言和细节的桨橹中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学生在揣摩语言中抵达主人公生命深处。
第三,比较阅读使课堂教学庭院深深。
西方现代小说是难解的,此类小说打破了恒常的维度,颠覆了传统小说的意义。
在教学中郑老师设计的两处对比体现了广阔的阅读视野和开放的教学格局。
一处是让作者斯特林堡与叔本华“对话”。
一处是将《半张纸》与马克·吐温的《丈夫支出账单中的一页》作比较鉴赏。
当然,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读郑老师这篇教学设计仍感教者对小说的理解不够深入,问题的设计过多过细多于芜杂,教学还没能做到直指小说卓然的特色和人的心灵,是否能够删繁就简,披沙拣金,
拈出一个问题:例如,《半张纸》最大的特色就是用极“小”写极“大”,谈谈你的理解?引导学生们这样思考:“小”是半张纸,是两分钟,是小人物,是庸常的人生,是两年,是细节,是只言片语,是阅历不深的年轻人,是浓缩的生;“大”是人生,是爱,是贫富,是生死,是绝望和希望,是痛苦和幸福……是更多的欢笑和眼泪,是生命的场景,是千千万万个人生。
然后体会白描、意境、横断面、意识流,体会人生的无常,体会那份复杂和微妙,那份“纸”里乾坤。
“我来过,我爱过,我失去”应是每个人的墓志铭,这也正是“半张纸”所承载的人生的意义和况味。
理论是灰色的,而教学智慧之树常青。
附
半张纸》教学设计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华盛虹溪中学郑萍13567238256
【教学目标】
1.采用对比阅读的方法增强学生的语言意识,从而探究小说的结构特点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2.引导学生从主人公的情感体验中品味作者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哲理。
【课前预习】
找出有关描写半张纸特征的文字,梳理半张纸上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作品存在于方寸之间,半张纸勾连出主人公两年的人生经历,这是怎样的半张纸呢?
提示:可从大小、色泽、字迹、内容角度思考回答。
2.梳理半张纸上的内容
提示:可从时间、空间、人物、行业和机构角度回答。
二、细读“半张纸”——数字和红蓝黑之间意识流动的“容器”
活动一:海明威曾经用冰山在海面上移动的宏伟景象来比喻小说的叙述,请通过想象将这些数字背后的故事填补完整。
活动二:数字的流动中间杂着红蓝黑颜色的流动,请找出与这些颜色有关的课文原句。
明确:“有些很容易辨认,是用黑黑的墨水写的,有些是用黑、红和蓝铅笔草草写成的”,“以后是红蓝铅笔写的项目”,“这里用清楚的黑体字记载着:承办人”。
活动三:请根据数字的流动——主人公的悲喜经历来安排红、黑、蓝三种颜色的填充,将每个电话号码都分别涂上三种颜色其中之一,以此明确主人公在这半张纸上的意识流动。
明确:
红色:艾丽丝——初恋的热情、甜蜜
出租马车行、鲜花店、家具行、室内装饰商、搬运车行、歌剧院售票处——蜜月的美妙、和谐
蓝色:修女、L医生、岳母、女仆、佣工介绍所、药房、牛奶厂、杂货铺、肉铺——将为人父的惊喜、不安
黑色:银行——失业的焦虑、恐慌
承办人(埋葬事)——丧妻夭子的巨大悲痛
三、再读“半张纸”——对比阅读中赏析语言、体会情感
1.这小小的半张纸承载了主人公两年的悲喜,它和主人公都是这篇小说的“主角”,且看他们在英文原版中的出场(幻灯展示):
主人公:thetenant,ayoungmanwithacrapebandroundhishat
半张纸:itwasapieceofscribblingpaper,yellowandshininglikethesun.
这两句的译文也有两种,分别为:
主人公:
①那位帽子上戴着黑纱的年轻房客
②那位房客,帽子上戴着黑纱的年轻男子
半张纸:
①这是一张淡黄色有光泽的便条纸。
②这是一张便条纸,淡黄色并闪耀着太阳一样的光辉。
提问:结合他们具体出场的语段思考,你们认为关于半张纸和主人公的译文哪句更符合情境,更富有意味?
明确:两个翻译都是第二种比较好。前者:虽然两种翻译语意重心都指向房客,但是第二种翻译,将定语变成同位语,这更突出了对房客的年龄、性别、装束的解释和说明,从而引起读者的注意和疑问:他的帽子为什么戴着黑纱?他失去了什么亲人,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是妻子?无论哪个亲人,对年轻的他的打击都是非常巨大的……主人公的出场即带给我们不详的预感和悲伤痛苦的疑云。后者:第二种翻译不仅描述了纸张的基本属性,更赋予它以生命力,也更契合了是它突然吸引住了主人公的目光而不是其他的;也使读者隐约感觉到这个便条应该与他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二者之间到底又怎样的故事呢?(这里可提示刚学过的《祝福》中描述祥林嫂的一句话“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
词语基本相同,一旦调整了它的语序,那么语意重点和表达的情感也往往随之发生变化。同学们在作文中也要注意运用语序表情表意的特殊作用的技巧。
3.这样有生命力的纸出现在电话机旁的墙上,涂满字迹,思考讨论它为什么不能出现在别的地方呢?譬如客厅茶几上、床头柜上等。
参考:这是主人公常用的,用来记载常用的电话号码的纸,它已经是生活的必需品,主人公要通过它来联系爱人、工作、生活和朋友,它触手可及,它上面的诸多号码都是主人公随手记下的,它就像是一只眼睛,又像是主人公的老朋友,陪着他走过风雨。
4.半张纸带着太阳的光辉,可年轻的房客却戴着黑纱,这样鲜明的对比你如何理解呢?
参考:年轻的房客一出场:
●thetenant,ayoungmanwithacrapebandroundhishat(英文原文)
●没有,没有什么东西遗漏,没有什么了。
(三个“没有”重复说有何含义?是期待还是绝望?)
他看过这半张纸后:
●他拿起这淡黄色的小纸,吻了吻,仔细地将它折好,放进胸前的衣袋里。
(为什么要吻了吻,仔细的将它折好,放在“胸”前而不放在其它的口袋?)
●在这两分钟里他重又度过了他一生中的两年。
●但是他走出去时并不是垂头丧气的。相反地,他高高地抬起了头,像是个骄傲的快乐的人。因为他知道他已经尝到一些生活所能赐予人的最大的幸福。有很多人,可惜,连这一点也没有得到过。
明确:感情从低沉到坚强,再到理性地认识这段人生经历的价值,这种理性的转变,伴随往事的回忆而完成。终究是这半张小纸的光辉照亮了陷入黑纱的主人公。
4.主人公的情感变化是顺着半张纸上的号码和颜色进行的,而读者却是循着叙述者的目光进入小说的。叙述者一直都跟“帽子上戴着黑纱的年轻房客”站在一起,这是一种“在场的叙述”,请找出叙述者在叙述事件和场面之外的议论和情感。
明确:①“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云烟罢了”“在这两分钟里,他重又度过了一生中的两年”“埋葬了,再也没有什么了。一切都归于泥土,这是一切肉体的归宿。”“有很多人,可惜,连这一点也没有得到过。”
这是对过去生活的见证,也是一种感慨,这其中浓缩了叙述者对人生的理解。
②“小心地”、“很快乐地”“那么温柔地”“穿着灰色长袍、有着亲切和蔼的面貌”
形容修女和母亲时,叙述者的主观评价和情感倾向夹杂在描述中,毫不回避。
5.作者斯特林堡既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半张纸》中体现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体现出的奋发向上的力量,则是他区别于其他悲观主义者的地方,也是他精神品质宝贵之处。(幻灯片显示)
“人生如同上好发条的钟,盲目地走,一切只听命于生存意志的摆布,追求人生目的和价值是毫无意义的。”
“人的生存就是一场痛苦的斗争,生命的每一秒钟都在为抵抗死亡而斗争,而这是一种注定要失败的斗争。”
——叔本华
讨论交流:如果你是斯特林堡,你怎么回复叔本华的观点?
提供参考:斯特林堡曾经这样说过:“人活着必遭蹂躏。天堂和地狱在他看来并不是虚无的存在,而是都会在现实中得到兑现。当我们欢乐的时候,我们就生活在天堂里;当我们痛苦时,我们就在地狱。但谁又能说痛苦不是另一种欢乐呢?”
总结:人生故事可以容纳在方寸之间,大与小,漫长与瞬间的对应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威廉?布莱克的《天真的预示》:“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有一座天堂,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一刹那间收藏。”这首小诗很好地阐释了这样巧妙的艺术构思。《半张纸》将“人生经历、意识流动、情感体验、人生哲理”都盛放在“半张纸”这个容器中,让我们从中看到主人公的生活轨迹、情感波澜,更看到了作者蕴含其中的人生哲理。
四、作业
课后阅读马克?吐温的《丈夫支出账单中的一页》(略),写一篇它与《半张纸》的论文。
丈夫支出账单中的一页
(美)马克?吐温
招聘女打字员的广告费……(支出金额)
提前一星期预付给女打字员的薪水……(支出金额)
购买送给女打字员的花束……(支出金额)
同她共进的一顿晚餐……(支出金额)
给夫人买衣服……(一大笔开支)
给岳母买大衣……(一大笔开支)
招聘中年女打字员的广告费……(支出金额)
提示:1.比较赏析两者的结构异同;2.关键词句对情节发展的作用之比较;3.人物形象塑造手法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