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学分析 蒙蒙细雨说课设计

蒙蒙细雨说课设计

教学分析   2025-01-18

江省义务教材十二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课文记叙的是一件极为平常的事:一个细雨蒙蒙的早晨,“我”那当老师的妈妈冒雨去学校上班,在快到校门时,突然想起忘了带那件准备借给班里学生穿的蓝制服。为保证班级能正常参加歌咏比赛和学生上课不被耽误,妈妈不顾路远体弱,匆匆冒雨赶回家中,来不及换下淋湿的衣服和带上雨伞,匆匆取了制服,又赶往学校。从这件不起眼的小事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对工作高度负责、为培养下一代而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的感人形象。该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是:懂得同一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示,要根据表达的需要恰当地选择句式。作为该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对于扩大学生句式上的知识面、积累并运用句式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针对这篇课文的地位和特点以及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6个生字,理解4个词语的意思;

(2)继续认识有关句式的特点和表达作用;

(3)理解课文开头、结尾写景句子的象征意义和表达作用。

能力目标 (1)能仿效范文“小中见大”及“在典型环境和事件中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完成习作《××,OK》;

(2)能有感情地背诵最后一节。

情感目标 (1)能仿效范文“小中见大”及“在典型环境和事件中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完成习作《××,OK》;

(2)能有感情地背诵最后一节。

教学重点

(1)理解有关句式的特点和表达作用;(2)仿效范文的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开头、结尾写景句子的象征意义和表达作用。

其中能力目标(1)的确定基于这样的思考:有许多专家指出,不能把理解课文内容作为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在学生把握中心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学习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这个工具来表达中心思想,才是阅读教学的重头戏;同时,各地读写结合的“双轨”教学也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范例。能力目标(2)则受江泽民总书记的启示,他说:“不论学什么语言,都得背,背诵使人受不浅。”的确,要实现范文语言的内化,光理解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去熟读、背诵,因此确定最后一节富有诗意的语言为背诵内容。

根据课文内容相对浅显的实际,可把上述目标安排在两个教时中完成:第一教时,完成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2),初步完成情感目标;第二教时,理层次,探特色,完成能力目标(1),深化情感目标。

首先,说说第一教时的教学设计。本节课主要采用“球心突破法”,打破逐段讲读的惯例,缩短阅读的时间,提高阅读的效率,把时间留给仿效作文。同时辅之以“比较发现法”,以落实认识、结累句式的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1、“起点”的引起和重点的体现。阅读教学的起始阶段,应注意起点的艺术性,使它统领全篇,辉映全堂。《蒙蒙细雨》的球心是“冤枉”一词,在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后,可马上引出“已经快到学校了,犯不着又跑一趟冤枉路!再说,还下着雨!”一句,并提问:“‘冤枉’是什么意思?小玲为什么认为妈妈跑了冤枉路?”目的是引出小玲认为妈妈回家取衣服之不值的两条理由:下雨和路远。接着进行句式比较:

A、已经快到学校了,犯不着又跑一趟冤枉路!再说,还下着雨!

B、天下着雨,已经快到学校了,犯不着又跑一趟冤枉路。

通过比较让学生发现:课文原句先说一个理由和看法,而将想强调的另一个理由“还下着雨”后置,并以“再说”带出,这就增强了说话的语势,使句子具有无可辩驳的意味。

然后以“还有什么原因让小玲认为妈妈跑了冤枉路?”为中心问题,让学生返顾1~3节,引出“妈妈患过肾炎、体质虚弱”,以加快阅读节奏,加大阅读容量。至此,围绕“冤枉”的第一个教学片断宣告结束。

第二个片断则与前一片断相对而言:以“妈妈也认为走了冤枉路吗?从何处可以看出。”引出第二个句式:“答应了的事,妈妈不能失信。再说,许小燕没有蓝制服,怎么参加演出呢?”让学生举一反三,说出妈妈所持的不冤枉的理由:保证演出和不失信。接着以中心问题“在妈妈心中,还有哪些事也不冤枉?”涵照11~15节,提练“来不及换衣、冒雨小跑”两个细节。这样,就能大大减少问题设计,把大量花在提问上的时间还给学生。

2、“终点”的延伸。设计合理的训练让学生自去己总结归纳或布置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练习,无疑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训练容量。为此,在梳理了全文后,可出这样一道练习:

在妈妈心中,只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冤枉。

让学生根据板书填上:能保证演出 走再多的路

能对学生不失信 再累一点

学生上课不被耽误 不换湿衣、冒雨小跑

这道题一举数得,既是练的加深,又是文的总结,更是课的延伸,练习以后,领悟“春蚕精神”这个中心轻而易举。

3、难点的突破。教学难点是根据学生实际提出来的,本课的难点其实就是句子“那雨小得听不见沙沙的声音,细得像那蚕吐出来的丝”的理解。突破 方法是:在揭题时引出这句话,并进行句式比较,让学生认识字面上的意思——这是一个比喻句,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对雨的特点进行了描绘,使句子的表达具有美感和抒情色彩。在揭示中心后,先以饱含激情的语调小结,再铺设一个阶梯——面对此情此景,此刻的雨还会跟平常一样吗?细雨和教师的工作有什么相似之处?相似之处的得出也就解决了它的象征意义,难点迎刃而解。

小语界的前辈张志公先生曾说过关于“带学生从文章里走几个来回的”主张,从教学大纲的规定则可以看出,阅读教学应该做到读写结合,而从读中学写,读是基础。因此,第二课时的教学我主要运用“探究式教学法”,旨在让学生领悟范文的风采,予以借鉴,具体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读理层次;二读忆中心;三读探特色。

在第三个步骤中,以话题“范文在写作上哪些方面值得学习”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1、设计典型:典型的时间(早晨上班,时间相对紧迫);典型的环境(蒙蒙细雨,更兼远路,为人物提供了活动的跳舞台);典型的人物(刚刚病愈的妈妈,体质虚弱);典型的事件(以“我”的心理活动作铺垫,以“口角之争”的对话和提示语把事件写得诗意葱茏)。

通过探讨,让学生明白:假如没有在这样特定的时间和环境中间,人物就无法表现自己的品质。因此在写作文时,有必要适当予以虚构借鉴。

2、其它特色:

题目:以景命题,意味深长,具有抒情色彩。

题材:身边事,小中见大。

结构:前后照应,反复咏叹。

语言:口语化,多种句式灵活运用。

然后,迁移仿作:

题目:《××,OK》

最后,说说板书:

14 蒙蒙细雨

下着雨 保证演出

路远 冤枉(不) 不失信

患过肾炎 来不及换衣 冒雨小跑

春蚕精神

该板书紧紧围绕球心“冤枉”展开,左右对照,人物精神一目了然。同时有利于语言的转换练习。

《蒙蒙细雨》第二课时说课稿

《蒙蒙细雨》这篇课文记叙了一个细雨蒙蒙的早晨,“我”那当老师的妈妈冒雨去学校上班,在快到校门时,突然想起忘了带那件准备给班里学生穿的蓝制服。为保证班级能正常参加歌咏比赛,学生上课不被耽误,妈妈不顾路远体弱,匆匆冒雨赶回家,来不及换下淋湿的衣服和带上雨伞,匆匆取了衣服,又赶往学校。从这件平常的小事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对工作高度负责,为培养下一代而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的感人形象。

教学这篇课文共安排了两课时,我上的是第二课时。这课时的教学目标是:学习课文4~15自然段,抓住人物言行体会人物的品质;体会课文结尾的象征意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妈妈”对工作高度负责,为培养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学重点是:学习课文4~15自然段,体会人物品质。教学难点是:体会课文结尾的象征意义。研究的主题是: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品质。教学中,我是这样安排的:一、谈话导课。概述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二、精读课文,探究人物品质。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读4~15自然段,划出描写“妈妈”言行的语句读一读,并挑选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读得特别认真,写上自己的体会,准备交流。在交流反馈时,重点抓住:妈妈斜了我一眼:“答应了的事,妈妈不能失信。再说,许小燕没有蓝制服,怎么参加演出呢?”让学生体会。而在体会这句话时又重点抓住“斜”字,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斜”的原因。这样学生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中感受了人物的品质。再通过分角色朗读,让学生进一步感悟人物的品质。

三、情感升华,拓展训练。这里我首先安排一个导语,引出结尾。再让学生体会结尾的象征意义。随即又安排了一个写话练习,这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同时也进一步让学生感受人民教师的崇高品质。再是拓展,出示并让学生表情朗读一首赞美老师的诗,同时让学生也来说一说有关赞美老师的诗句。最后,要求学生课外再收集赞美老师的诗、歌曲等,也可以自己动手写,并提议召开以赞美老师为主题的班会。以激发学生感恩老师,热爱老师。

点击显示
【蒙蒙细雨说课设计】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391486/
教学分析推荐
热门教学分析推荐
  • 教案设计
  • 教学分析
  •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