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练习题 课后练习 高一政治知识点总结-1

高一政治知识点总结-1

课后练习   2025-01-19

政治是高考文综的一个重要学科,市面上的政治高考复习资料琳琅满目。在高考复习时,要选用最合适的高考资料,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高考宝典为您总结了政治学科的知识点总结。本篇是高一政治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此概念是历史范畴,而非永恒范畴。)

2、货币和商品比较,货币出现得晚。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3、交换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物物交换:商品——商品 (2)商品——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一般等价物)——商品 一般等价物:它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各种商品进行交换的媒介。

(3)商品——货币——商品 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4、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5、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6、货币的基本职能 (1)含义:是货币本质的体现,指货币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2)两种基本职能: A 价值尺度——观念中的货币(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B 流通手段——现实中的货币 8、商品流通: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公式:商品——货币——商品

9、纸币发行是不是越多越好?不是 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 / 货币流通次数!纸币是国家规定的货币符号,如果滥发纸币,会导致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 纸币也不是越少越好,如果纸币发行量小于所需的货币量,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10、在核算一定时期的各项经济收支往来时,人们通常使用的两种结算方式:现金结算;转帐结算

11、信用工具分类: (1)信用卡: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信用卡的特点:信用卡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2)支票: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A分类:现金支票和转帐支票 B共同点:不准流通转让。

12、外汇 (1)含义: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2)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 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少的人民币——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降低——人民币升值

13、人民币稳定的意义: 保持人民币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稳定,对实现扩大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考点:1、纸币发行是不是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

2、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如何应对?今年我国上调人民币币值,如何看待?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等等,但这些因素对价格的影响都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给或者需求来实现的。 2、供求影响价格 :(1)供不应求——抢购——价格上涨——形成卖方市场(卖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2)供过于求——滞销——价格下跌——形成买方市场(买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3、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4、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不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时间。

个人企业要想更多赢利应该怎么做? 赚钱:个别劳动时间短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赔钱:个别劳动时间长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缩短个别劳动时间的途径: (1)加强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 (2)提高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根本途径:提高劳动生产率

6、价值规律 (1)基本内容: A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B 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 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7、价格变动的影响有哪些?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比较大。 一般来讲: 价格降低——需求量变大 价格升高——需求量变小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A调节生产。B提高劳动生产率 C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8.互为替代品: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如:火车——飞机 空调—风扇

互补商品:两种商品共同满足人们的一种需要。如:乒乓球拍—乒乓球 汽车—汽油

考点:企业生产者怎样在价格战中获胜?怎样使你的商品在市场中有竞争力?

政治是高考文综的一个重要学科,市面上的政治高考复习资料琳琅满目。在高考复习时,要选用最合适的高考资料,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高考宝典为您总结了政治学科的知识点总结。本篇是高一政治知识点总结。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1、影响消费的因素:最主要的是居民收入和消费品价格

(1)收入是消费是前提和基础。 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比较快;收入增长速度下降时,消费增幅也下降。 ——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2)商品价格高低影响人们的消费选择。 物价上涨,购买力普遍降低;物价下跌,购买力普遍提高。 基本生活消费品受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要远远低于奢侈品。 活学活用:请说出几种促销手段

提示:商品的性能、外观、质量、包装、购买方式、商店位置、服务态度、售后维修、保养情况等方面的变化都可能带来消费者不同的消费选择。 2、分析:“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个过去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都较高的人,在可支配收入减少的情况下,短期内仍然会力图保持已经达到的较高的消费水平,而不会立即削减消费支出。 3、消费的类型

(1)按照产品类型不同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服务)消费。 (2)按照交易方式不同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三种(3)按照消费目的不同分为生产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4、食品支出、发展资料支出、享受性资料支出哪一项支出在家庭消费总支出占比重越小,证明该家庭消费水平越高?

答: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被称为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越小,人们生活水平越高。反之,越低。

相关材料分析题型:

济南市统计局发布信息:私家车和商品房成为省城居民2004年增势最强的主要消费品。到现在,全市私家汽车总量已达11.2万辆,按济南城乡居民统算,每百户居民拥有量已达6.5辆。而个人住房购买量也比上年增长了55.8%。

运用相关知识,回答材料体现的经济知识。

分析:材料表明汽车和住房消费已成为市民除食品消费外的最大的消费类别,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被称为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越小,人们生活水平越高。反之,越低。所以由材料可知济南的社会消费结构正向发展型和享受型升级。

5、消费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受外部因素影响(自然条件、社会环境、个人经历)以下是几种主要的心理引发的消费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6、如何做一名理性的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其核心是可持续性发展。)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我们的精神财富。

考点:结合我国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实际,思考在消费中我们如何做到节约?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消费的方式、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A消费的实现是生产行为的完成标志 B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C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D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的积极性。

2、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1)我国现状: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

(2)意义: ① 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② 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③ 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④ 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3、改革是强国之路

① 内容:A 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 B 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② 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③ 误区:把改革误认为要改变社会主义性质。

4、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为主体: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组成部分:公有制范围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国有经济:A 含义: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形式。——同较高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B 地位: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集体经济:A 含义: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的经济。6.主导作用实现方式:国有独资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 集体经济:1.地位:公有制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2.优越性: (1)把分散的生产资料组织起来,有助于克服个体经济力量单薄,无力地与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弱点(2)集体经济组织是独立的经济单位,有充分的自主权,经营方式比较灵活,对市场有较强的适应性,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

3.作用: (1)共同富裕原则得以实现(2)吸收社会分散资金(3)缓解就业压力(4)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收入 B 地位: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经济形式。(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集体成分,都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5、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既有量的优势,又有质的提高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A 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 B(在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2.作用:保证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

6、非公有制经济

(1)个体经济: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 (以劳动者自己的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所有和支配。) (2)私营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 (3)外资经济: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中的外商投资部分。

7、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存在的意义 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是根本原因) 实践证明: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性: 1. 根本原因: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 2. 具体原因: (1)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a是以社会化大生产的公有制必然在所有制结构中居于主体地位b有社会主义本质决定: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巩固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逐步消灭剥削,防止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 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生产力整体水平低,不平衡,多层次;人口多,人民生活水平不高

8. 有“三个有利于”决定∶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为社会主义服务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三个有利于”的内容:1)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2)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3)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基本经济制度的作用: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促进我国经济建设3)促进社会进步

第五课 企业与经济制度

1、企业的含义: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它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是什么构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其中哪种企业起主导作用?企业、国有企业。)

2、企业组织形式: (1)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2)公司,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共同出资,并由股份形式构成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股东不得少于两人) (3)两种法定公司形式: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相同点: “有限”:指股东仅以其认购的股份对公司债务负有有限清偿责任。 “合股”:由若干人共同集资来建立一个公司,这笔资金被分成股份。拥有股份的人叫股东,是公司的所有者。 不同点:课本P41表格 (4)公司的组织机构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决策机构(股东大会及选出的董事会,处理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宜)、执行机构(总经理及助手,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监督机构(监事会,对董事会和经理的工作进行监督)

3、公司经营如何才能取得发展(公司能否经营成功,取决于什么因素)

(1)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公司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良好形象。 经营管理不善的企业只有两条路:企业兼并和企业破产

4、人类生产出是任何财富,都是劳动、生产工具、劳动对象这三种基本要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劳动是其中的决定性力量。

5、就业的重要意义: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劳动者谋生的重要手段,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使社会生产顺利地运转。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合理配置下的劳动就业,使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促进经济的发展。 (2)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劳动就业有利于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人的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6、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 (1)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都比较大; (2)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 (3)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

7、应该树立怎样的择业观

(1)树立自主择业观 (2)树立竞争择业观 (3)树立职业平等观

(4)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8、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1)我国劳动者享有的权利: A 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B 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C 休息、休假的权利; D 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E 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 F 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2)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劳动者享受权利,是以履行劳动者为义务为前提的。

(3)我国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4)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合法的手段、法定程序维护权益,而不能采用非法手段施加报复。 2. 意义:(1)保障和落实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2)充分发挥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和智慧,使他们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主力军的保证 义务: 1. 完成劳动任务 2. 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

3. 提高职业技能: (1)职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劳动生产率水平和产品质量好坏,一个国家的劳动者技能水平代表这个国家经济实力甚至是生产力水平(2)劳动者职业技能的提高是劳动者迎接21世纪挑战的需要,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4.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1)性质: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体现 (2)基本要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3)作用:a促进人们形成对本职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第六课 投资的选择

1、储蓄存款: (1)含义:个人将属于其所有的人民币或者外币存入储蓄机构,储蓄机构开具存折或者存单作为凭证,个人凭存折或存单可以支取存款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动。 (2)主要机构包括:各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邮政企业等依法办理储蓄业务的机构

2、利息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利息收入的20%要作为税收上缴国家。

3、存款储蓄分类: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 定期储蓄包括:零存整取、存本取息、整存零取等具体形式

4、我国的商业银行

(1)含义:商业银行指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2)主要业务:存款业务(基础业务)、贷款业务(主体业务)、办理结算三种

A 贷款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也是商业银行盈利的主要来源。按照贷款用途,可划分为工商业贷款和消费者贷款。 银行本着真实性、谨慎性、安全性等原则,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然而评估的结果,决定是否发放贷款。B 其他还有提供债券买卖及兑付、代理买卖外汇、代理保险、提供保管箱等业务

5、股票:1含义: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代表其持有者(即股东)对股东公司的所有权2生命力所在:流通性 注意不允许向公司要求返还其出资。特点:高收益高风险

6、债券: 含义: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组成:期限、面值、价格、利率和偿还方式等组成 种类: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公司债券(又称企业债券) 三种债券依次流通性渐弱、利率渐高、风险渐大。

7、保险:

(1)含义: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给付保险金责任的行为。

(2)类别:人身保险、财产保险

(3)订立原则: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

第七课 个人收入与分配

1、按劳分配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基本内容和要求: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老多得,少劳少得。

2、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可能性)2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现实性)3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必要性)3、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

(1)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4、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经济) (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收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

(2)按生产要素分配 A 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权益收益分配参与

B 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土地等。

C(意义) 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

a 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b 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充分造福于人民。

5、效率: (1)含义: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2)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有重要的影响 A 如果分配方式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就会提高效率,促进生产发展; B 反之,则会降低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

(3)在分配中必须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因:由我国的根本任务的国情决定的。 A 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

B 国情: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贫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6、兼顾公平 (1)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公平不等于平均主义(P70对观点一的辩析)

(3)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7、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在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是一对矛盾,即对立统一1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2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8、如何做到效率和公平相统一?(如何做到兼顾效率与公平?)

A 兼顾效率与公平,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B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又要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C兼顾效率与公平,必须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

经济效益:1.含义:企业的生产总值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值 2.地位:衡量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的综合指标

提高经济效益:1含义: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以最小的资源消耗,生产出最多的适合市场需要的商品和劳务

2.原因: (1)企业以盈利为目的(2)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活动的根本出发点

3.重要性: (1)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对企业) (2)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对人民)(3)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增强综合国力,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对国家)

4.方法和途径: (1)a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企业b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c由粗放向集约转变→a要求b;a导致c(2)a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产率,按价值规律和国情办事b以最少的消耗生产出最多的实行市场需要的产品→a导致b

兼并、联合和破产:1.依据: (1)激烈的市场竞争(2)优胜劣汰原则

2.作用:(1)提高企业经济效益(2)优化产业结构(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力杠杆

3.兼并: (1)重要性:把国有企业推向市场,让其参与市场竞争,接受优胜劣汰选择的有效形式(2)意义:a减轻国家财政负担b有利于把劣势转化为优势,从而实现生产的集中和优化,提高总体效益(3)核心: 竞争

4.“强强联合”:

(1)目的:大企业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2)作用:a实现优势互补,优化资源配置b降低生产成本c提高产率d促进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e扩大市场占有额f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g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5.破产:

(1)依据:a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的必然结果b增强我国企业竞争力的现实需要

(2)作用: A积极作用: a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激发企业活力,改善管理,改进技术,提高产率b有胜列塔,资源优化配置B消极作用: a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管理者利益损失b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造成社会动荡

第八课 国家收入的分配

1、什么叫财政?财政收入都包括什么?

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收支计划,称作国家预算。上一年度的财政实际执行情况,称作国家决算。)

2、财政收入:

(1)含义: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

(2)组成部分: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其他收入。

(3)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A 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原因):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反映了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

B 分配政策: 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

a.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太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

b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过少——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尤其会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支持和调控的力度,最终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 因此。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财政支出

(1)含义: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 (2)主要用途:(我国财政支出有哪些项目?) A 经济建设支出(最主要) B 科教文卫事业支出 C 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 D 社会保障支出 E 债务支出

4、我国财政收支情况合理吗?

财政收支平衡指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收入和支出绝对相等是财政收支的理想状态,但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所以我们认为略有节余、略有赤字都是财政收支平衡。我国财政收支情况合理。

5、两种财政政策: (1)扩张性财政政策: 当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经济发展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应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和减少税收,刺激需求,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2)紧缩性财政政策: 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经济发展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应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

6、财政的巨大作用

(1)集中力量办大事:充分发挥财政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 A 通过财政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a 通过对财政收支数量、方向、结构的控制和调整,促进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及经济结构的优化,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b 财政加大经济建设支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B 促进科教文卫事业发展。(大力发展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是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2)人民生活有保障

A 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保证国家职能的行使,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政权的巩固,保证人民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安居乐业

B 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 为人民创造安宁、和谐的生活环境,必须提供完善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

C财政是实现收入公平分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点击显示
【高一政治知识点总结-1】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391681/
课后练习推荐
热门课后练习推荐
  • 课后练习
  • 暑假作业
  • 寒假作业
  • 家庭作业
  • 考前练习
  • 总复习
  • 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