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陌生化”现象
在阅读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看似不符合语法规范和逻辑事理却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的语言,这些语言不受习见的语法规范的限制和束缚,给人以新颖、强烈的审美刺激,我们把这类语言称为“陌生化语言”。它主要出现在诗歌中,小说、散文中也常可见到。由于它具有独特的表意功能,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语言“陌生化”的主要类型
1.名词并置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诗句由名词组成,写早行情景,历历在目,脍炙人口。
2.主谓反常他配
①潮湿的鸟声还沾在睫毛(采莲子)
②晨钟云外湿(杜甫《夑州雨湿不得上岸》)
例①“鸟声”(主语)与“沾在睫毛”(谓语)反常搭配。例②“晨钟”与“湿”反常搭配。
③蛙声在故乡的田野里/长势良好(黎云智《蛙声》)
④夏也荷过了/秋也蝉过了/今日适逢小雪(洛夫)
例③说“蛙声”(主语)“长势良好”(谓语),主谓反常搭配,展现出“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意境,清新宜人,耐人寻味。例④诗人别出心裁,“夏”与“荷”、“秋”与“蝉”反常搭配,既点时间推移,又蕴含着“夏荷”与“秋蝉”之形象。
⑤得得的马蹄声又仿佛一路轻的撒到山上去了。(吴伯箫《山屋》)
⑥可惜的是这张脸填错了性别,竟然长在男子汉马而立的身上,使一个三十七岁,非常干练的办事员,却有着一张不那么令人放心的娃娃脸!(陆文夫《围墙》)
例⑤和例⑥分别出自散文或小说,例⑤用“撒”形容马蹄声,突出了马蹄声细脆轻快的特点。例⑥说“这张脸填错了性别”,颇有意趣,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
⑦罗汉大爷的双耳底根上,只流了几滴血,大爷双耳一去,整个头部都变得非常简洁。(莫言《红高粱》)
“简洁”通常形容语言,莫言创造性地用“简洁”来形容头部,新奇、贴切,令人叫绝。
3.动宾反常搭配
①我是你河边破旧的老水车,/千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②梦想,好像一张有奖有息的奖券,买了至少也不会赔本。你可以向梦想的银行透支快乐。(姜丰《痴人说梦》)
例①“纺”与“疲惫的歌”动宾反常搭配,例②“透支”(动)与“快乐”(宾)反常搭配,都显得新颖别致。
4.附加成分与中心语反常搭配
①窗外/被秋风吹得很瘦很瘦的虫鸣/戚戚地咬着我的心(王一飞)
②黄昏/绕过风景中的池畔/荷塘里浮动的/是朵朵鲜绿的诗词(王媺《等待》)
③根须扎进《诗经》/伸出一枝枝唐诗/一叶叶宋词/柔风的唇 轻吟/押声声 柳韵依依(伊德超《折柳》)
例①用“很瘦很瘦”修饰“虫鸣”,富有质感。例②用“朵朵”和“鲜绿”修饰“诗词”,与前面的“池畔”“荷塘”协调一致,扩大了诗词的容量,开拓了诗的意境。例③不以常见的“首”、“阙”而以“枝枝”“叶叶”来量化“唐诗”“宋词”,使之与“柳”浑然一体,自然推出后面的“柳韵依依”。
5.词语交互错位
①云飘在水中/帆飞在天上(冰夫《莲塘月》)
②文人放下锄头/农人放下眼镜(陈黎《在一个被地震所惊吓的城市》)
例①本应为“帆飘在水中/云飞在天上”,“云”与“帆”交互错位,逼真地表现了水天一色的壮阔意境。例②“文人”与“农人”交互错位,形象地表达了“被连续地震所惊吓”后的人们手忙脚乱的情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