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圆圆》片断赏析
(案例)
师:我很想和大家交朋友,希望咱们成为学习上的好伙伴。大家愿意吗?
生:愿意!
师:今天我就叫大家小朋友,大家喊我大朋友,好吗?
生:(非常兴奋地)好--!
师:那咱们上课。小朋友们好!
生:大(老)朋友您好!
师:真聪明!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荷叶圆圆》。请小朋友们伸出手指,和大朋友一起写课题,好吗?
生:好!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吗?
生:喜欢!
师:大朋友也喜欢玩。今天大朋友就和小朋友们一起玩,看谁玩得最开心。大家说好吗?
生:好!
师:现在,请大家把自己做的大荷叶拿出来,戴在头上。(学生纷纷拿出荷叶,戴在头上。)
师:哇,小朋友们都像小鱼儿一样,把荷叶当成自己的凉伞了!大朋友也有凉伞呢,你们看!(展示大荷叶,先戴头上,然后铺在地上。)
生:哇--!
师:(在学生惊叹的时候,老师走上荷叶,联系课文内容边演边讲)我是一颗小水珠,荷叶是我的大摇篮。我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大眼睛。
师:大家说,好玩吗?
生:好玩!
师:谁想和大朋友一样到大荷叶上来表演呀?
师:要想表演好,就要把课文读好,最好能够记住课文中的句子。大家能做到吗?
生:能--!
师:嗯,真是好孩子!大朋友要仔细看你们的表情、听你们的声音,哪些小朋友表情好、读得又好,大朋友就请他到台上来表演。好了,开始练习朗读吧。(学生反复读课文)
师:小朋友们,课文里向我们介绍了小水珠、小蜻蜓等好几个小伙伴,你喜欢哪一个呢?
生:我喜欢小蜻蜓。
生:我喜欢小青蛙。
生:我喜欢小鱼儿。
师:你喜欢哪个小伙伴,就读写那个小伙伴的那一段课文。待会儿你就给大家介绍你喜欢的这个小伙伴。
师:谁来介绍小水珠?
生: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师:正确、流利,不错!可是大家注意没有,刚才大朋友表演的时候,脸上还带着什么呀?
生:表情。
师:对。我们读课文时不光要正确、流利,还要有表情动作。下面谁能加上表情动作读一读?请你!
生: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歌台。'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呱,呱,呱!(笑声、掌声)
师:哇,创造性地朗读!他读得好吗?
生:好!
师:好在哪里?
生:他这里读得好: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呱,呱,呱!'(笑声)他把小青蛙的声音说出来了。
生:他的声音很粗,呱,呱,呱!真像一只大青蛙。(笑声)
生:他的表情好,显得很神气,呱呱呱,就像一个大歌星!(笑声)
师:那大家都来像他这样当一次大歌星吧!(学生兴致勃勃地读课文,不时发出笑声)
师:小鱼儿,谁来介绍?
生:(大大方方地走上讲台)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凉伞。'小鱼儿在荷叶下笑嘻嘻地游来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大幅度地挥动着手臂)
哗--哗--(笑声)
师:嗬--主动上台,好潇洒呀!(笑声)不过,你这哗--哗--的两朵水花太大,可不像小鱼儿,倒像一条大鲨鱼!(笑声)你能把大鲨鱼变成小鱼儿吗?
生:(手掌轻柔地翻动)哗,哗,哗。(笑声、掌声)
师:哎--!这就是小鱼儿了!谁来说说他读得怎么样?
生:我认为他读得还不错。
师:不错在哪里?
生:他有表情,都笑了。他还加上了动作,也很不错。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他读得好,你说的也好。
(反思):
看着《荷叶圆圆》课堂中师生快乐的面容,感受着他们心灵的愉悦,在为如此自然又创造之光熠熠生辉的阅读教学课堂赞叹时,我不禁问自己:课堂,究竟是什么?我想到了熟悉的几句话: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而不仅仅是优秀教师展示授课技巧的表演场所;
课堂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离开学生的主体活动,这个时空就会破碎;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应是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是她最显眼的标志,没有人会被无情打击,更没有人会受到“法庭”式的审判;课堂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火把、火种的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走出教室的时候仍然面对问号,怀抱好奇……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那么就是: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也就是新课程所追求的课堂。
新课程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建起课堂教学比较完整的目标体系,由以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对知识、能力、态度进行了有机整合,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有的学者就提出,新课程的理想课堂教学应该包蕴三大理念:生活性、发展性和生命性。在《荷叶圆圆》这几课中,我找到了那理念,看到了想象化为真实的课堂教学,课堂中,你看到的是原生状态的生命,看到的是学生知识的丰实,看到的是个性的张扬。而这一切,缘于一个词:尊重!
一、尊重学生的言语权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孩子的行为往往受到严格的限制,搞得老师象没有感情、不苟言笑的零碎知识传播器。学生呢未老心先衰,不敢说不敢问,说话一个口吻,思维一个模式。事实上,只要是人,都希望时时生活在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中,拥有自由,感觉平等、尊重,怎么想的怎么说,小孩子就更需要自由表现自己的机会,还他们活泼、纯洁、可爱的真面目。这就要求课堂除了起码的纪律性(这个限度我认为有待界定)充满暖色调。教师本人就象一个调色师,用一言一行,用真挚的心灵,用宽广的胸怀,信任的目光,赏识的态度、幽默的话语营造一种安全、和谐、快乐的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的顾虑,让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使他们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看,《荷叶圆圆》,我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大朋友上,学生和大朋友说话活动还有什么拘谨的?那个姓何的小朋友之所以那么可爱,在幼稚的语言中充满想象的智慧,可以说,是老师的点石成金的棒子的左右,事实上,这样聪明的孩子充斥我们的课堂,能否让他们的智慧火花闪烁,关键还是老师。不要让课堂成为老师霸占的言语空间,单向输出,不管孩子的感受。而应该把足够的时间空间留给孩子,让他们畅所欲言,把内心最深处的敢于、乐于用言语表达。
二、尊重学生的选择权
1、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作阅读感悟。
学生知识经验相异,兴趣爱好有别,内心需求也不尽相同。语文教材中,特别是现在的苏教版有许多课文都采用并列式段式,如《北大荒的秋天》《东方之珠》《桂林山水》《迷人的张家界》等等,这些课文完全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内容重点精读,只有学生能自由地把学习的精力放在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上,时间充裕,挖掘也就比较深入,再通过大组交流,对文章的理解相应就更到位了。而对一些涉及个人喜好的童话类型的文章,就更应该尊重学生的喜好了。《荷叶圆圆》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片段:
师:小朋友们,课文里向我们介绍了小水珠、小蜻蜓等好几个小伙伴,你喜欢哪一个呢?
生:我喜欢小蜻蜓。
生:我喜欢小青蛙。
生:我喜欢小鱼儿。
师:你喜欢哪个小伙伴,就读写那个小伙伴的那一段课文。待会儿你就给大家介绍你喜欢的这个小伙伴。
可以想象,学生在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阅读时,会投入多大的热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事实上,学生后来活灵活现的表演,创造性的想象都是在喜欢的基石上的。
2、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阅读感悟。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达成同一个目标,往往会选择迥然不同的方式。学习也是一样,在阅读感悟时,有人喜欢朗读欣赏;有人喜欢编成另外文本的内容作探究;有人喜欢根据文本查阅资料,作更大空间的探求……《荷叶圆圆》课堂中,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当然,由于年龄特点,大多人选择表演的形式,但是表演绝不雷同,小孩子用喜欢的方式表演,从表情动作到语言都有鲜明的个性。
生: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小蜻蜓说:'荷叶是我的停机坪。'小蜻蜓立在荷叶上,展开柔嫩的翅膀。
生:(从座位上起飞,飞到大荷叶上)我是一只小蜻蜓,荷叶是我的停机坪。小蜻蜓立在碧绿的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
生:(一蹦一蹦的表演)我叫小青蛙,呱呱呱。荷叶是我的大舞台,呱呱呱。
生:(大大方方地走上讲台)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凉伞。'小鱼儿在荷叶下笑嘻嘻地游来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大幅度地挥动着手臂)
我想,习惯于自己懂得选择的孩子,他们更会对自己的思想负责,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因为选择的同时,需要的不仅仅是思维的灵动,更是权利带来的责任和义务,这才是课堂应该真正赋予孩子的!当然课堂中还存在不足,比如因为主要以表演的方式学习感悟,可能对有些不喜欢表演的而喜欢其他方式学习的同学来说,没发挥他们个人学习上的优势,而且难免会有单薄之感。还有,到台上表演的同学不够多,参与面上还有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