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木桶里都有一个美丽的月亮 阅读附答案
每个木桶里都有一个美丽的月亮答案
徐方圆
①火车从平原一路驶向高原,青杨望着车窗外出神,这次的目的地是西藏,她要去一个地图上找不到的村寨支教。其实,与其说是支教,倒不如说是一场心灵的朝圣。青杨打开自己的双肩包,拿出装有工作介绍信的信封,上面写着几个字:木桶希望小学。看着这校名,她笑了。
②从拉萨下火车,换了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青杨终于来到了木桶希望小学。几年前,青杨来西藏旅游时,记得高原上鲜有树木,而这里却有许多高大的白桦树,让青杨甚为欢喜。
③青杨要带一个复合班,班上有大大小小20个学生。上课时,孩子们都很乖;下课了,孩子们围在青杨身边,用生涩的汉语问个不停。
④青杨也问他们:“这里为什么叫木桶小学?”
⑤小女孩梅朵最健谈:“因为我们这里产木桶。老师您看到白桦林了吗?我们手工做白桦木桶。”
⑥“这些木桶都是做什么用的?”青杨又问。
⑦“听阿爸阿妈说,我们这里做的木桶要卖到城里去,都是做浴桶的。小的洗脚,大的洗澡。一个木桶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做好,可以卖不少钱。我们自己舍不得用,都用塑料桶。”
⑧听到洗澡,青杨忽然觉得自己有不适感了。从出发到今天,已经一周了,却一直没有痛痛快快地沐浴。也没办法,这里打水比较困难,从学校出门要走将近1公里,才能到村寨的公用井。孩子们善良懂事,从青杨来的第一天起,每天都帮她打水。但井水不是很充足,每天只能打一桶,洗澡在这里便成了一种奢望。
⑨日子一天天过去。白天过得充实快乐,但一到夜晚,青杨就会想家。她常常做梦,梦见自己在远方的家里沐浴,还唱着幼稚的《洗澡歌》。可是醒来,青杨看到的却是陌生的灰墙。
⑩一天,青杨悄悄问梅朵,这里的人平时都去哪里洗澡。梅朵说,离学校不远的地方有个圣泉,泉水是从雪山上流下来的,平时水很少,一年中只有半个月时间才会有许多水,会形成一个湖泊,这时候人们就会去圣泉沐浴祈福。青杨又问:“到底有多远?”“没多远,七八里路吧。”梅朵平静地说。说完,梅朵看了青杨一会儿,抿着小嘴不再说话。
⑾第二天一放学,孩子们就都走了,平时他们会在学校多待一会儿。夜晚,月亮升起来了,月光洒在白桦树上,把叶子变成了亮闪闪的星。青杨想,圣泉边的月色一定也很美吧。忽然,她听到了孩子们的声音,回头一看,她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她看到了孩子们,还有木桶。对,20个木桶,每个孩子都双手掂着一个盛满水的木桶。梅朵端着木桶,站在队伍里,她对青杨说:“老师,我们去接圣泉了,只是这时候圣泉的水流太小了。这些木桶都是我们家里新做的。”说完,梅朵放下木桶,变戏法似地拿出一大束格桑花送给青杨,她趴在青杨的耳边说:“老师,您可以洗澡啦,这样您就不会离开我们了。”木桶还带着天然的白桦树的清香,孩子们把盛满水的木桶摆在青杨的宿舍门前。
⑿月亮越升越高,每个木桶里都有一个美丽的月亮。
(选自《中国教师报》)
7.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看看这校名,她笑了”,是因为“木桶希望小学”的名字太搞笑,青杨从来没听过用“木桶”给学校取名的。
B.“这里却有许多高大的白桦树,让青杨甚为欢喜”,既交代了环境,又表现了人物心理,还为下文故事发展埋下了伏笔,可谓“一箭三雕”。
C.“一到夜晚,青杨就会想家”,这是因为她觉得那里十分清苦,生活很是无聊,于是产生了结束支教生活的想法。
D.“月亮越升越高,每个木桶里都有一个美丽的月亮”。这个景物描写很有诗情画意,含蓄地表现了青杨能够痛痛快快冼个澡的愉悦心情。
E.这是一篇与教育有关的小说,反映了援藏老师与藏族孩子之间纯真美好的师生关系,文笔清新朴实,内涵深刻丰富,读来饶有趣味。
8.小说开头所说“与其说是支教,倒不如说是一场心灵的朝圣”这名话,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9.对孩子们提水给老师洗澡的举动,小说前面有不少暗示。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6分)
参考答案:
7.BE(A青杨只是觉得好奇;C青杨不是不愿意继续支教,是洗澡不方便;D用象征的手法表现藏族孩子纯洁的心灵和对老师真诚的爱。)
8.(1)表明青杨对支教工作认真虔诚的态度,暗示支教会给她带来心灵的净化的情感的升华,(2)与下文提到的圣泉相呼应,为描写孩子们纯真的心灵埋下伏笔,(3)留下悬念,使读者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9.(1)“我们这里做的木桶要卖到城里去,都是做浴桶的。小的洗脚,大的洗澡……我们自己舍不得用……”(2)“孩子们善良懂事,从青杨来的第一天起,每天都帮她打水”。(3)青杨悄悄问梅朵“这里的人平时都去哪里洗澡”时,梅朵一边回答,一边思索,她“看了青杨一会儿,抿着小嘴不再说话。”(4)“第二天一放学,孩子们就都走了,平时他们会在学校多待一会儿”。(每点2分,找出其中2点即可)效果,(1)为后文描写20个孩子每人都提来一桶水埋下伏笔:(2)表明孩子们的善良懂事以及家长们对老师的理解和帮助:(3)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使结尾既有惊喜,又在情理之中:(4)引出文末“每个木桶里都有一个美丽的月亮。”的阐述,更好地表现小说的主题。(每点2分,谈到其中2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