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学分析 语文新课程教学评价刍议

语文新课程教学评价刍议

教学分析   2025-01-09

提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推开,它涉及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包括教育理念、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评价等等,而课程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指挥棒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实践的开展。目前,人们对课程评价的研究还远远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课程评价包括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和对课程本身的评价两个部分,本文主要论述了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问题。

关键词语文教学评价

正文

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化和知识化是这个时代的特征,知识的创新和全面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认识,国际社会再次兴起教育改革的浪潮。我国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一次规模宏大的教育革命,也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这一次改革是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深化。这一次改革触及到教育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包括教育理念、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评价等等,不管哪方面的改革,其目的都是为了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这正如《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新课程的实施固然重要,它可以避免传统课程的弊端,但是课程评价也不得不重视,课程评价是课程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关系到课程实施的成败。如果用旧的评价方式来评价新课程,那就好比“穿新鞋走老路”;如果评价方式过于简单,就难以正确反映教育教学改革的效果和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因此,正确认识和实施教育教学评价,显得非常重要。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起始和基础阶段,它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基础教育的成败。小学语文教育又是各科教育的基础,正确认识和实施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评价就显得尤其重要。

那么,什么是课程评价呢?“课程评价是根据某种标准,以一定的方法对课程计划、活动及其结果等的描述和价值判断的过程。它应包括两个方面,即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和对课程本身的评价两个部分,是这两个部分的有机统一。”①本文拟就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来谈谈看法。

首先来看看传统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过去,我们根据教学大纲,采用量化的方法来评价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而我们一直沿用的教学大纲以传统的知识观和科学主义认识论作为理论依据,把知识看作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教学大纲对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做了明确的规定,甚至对教学中所可能涉及的知识点、教学顺序、教学时间都做了具体的规定。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人类对科技知识的需要越来越强烈,人们越来越重视对自然界的研究,人们对知识的客观性的认识逐步走向极端,而忽视甚至泯灭了它的主观性,知识成了绝对的、永恒的、静态的。作为传承人类知识的教育,其目的就是由教师将人类已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我们的传统的“传道受业解惑”的教师观正是基于这种知识观。而量化评价方法的特点正适应了传统的知识观和认识论,适应检验完成教学大纲的任务的情况。所谓量化评价,“就是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数量化的描述。它以纸笔测验为主要形式进行标准测验和常模测验。”②量化评价方法的特点有五点:1、客观性和易操作性;2、只关注学习结果;3、便于选拔和甄别;4、体现教师的权威性;5、考查主体的单一性(只由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缺乏信息交流。传统的评价正是以量化的形式、以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的多少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考查的是知识与技能,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不管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根本没有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与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当然,量化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知识量的多少,但是它无法反映一个人运用知识、把“死知识”变成“活知识”的过程和程度,更无法反映一个人的情感、意志、思维等等,而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人的情感、意志、思维等品质,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这意味着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是学生身体、智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社会适应性的全面提高与和谐发展,这是每一个学科自身必须完成的任务。可是,不但每一个学科之间有很大差异,而且每个学生个体之间也有或大或小的差异,就是个体自身的各个方面的发展也不可能是完全一致的,单就一个方面来说也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不可能用统一的固定的量化标准和方法来准确地评价所有的学生的学习结果。

我们再来看看现在的评价标准。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都在反思传统的知识观,反思传统的教育,后现代主义知识观应运而生,多元智力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入教育领域,人们对知识的认识发生了质性的变化。人们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当代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是代表人物,他把人的智力分为8种,即语言智力、节奏智力、数理智力、空间智力、动觉智力、自省智力、交流智力、自然智力;人们又认为,知识是由外部客观刺激和主体认知结构相互作用而不断建构的结果,人的学习就是将新旧经验进行重组,产生新的认知结构,生成新的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而是主体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主体之间相互作用、主体自我反思的过程中生成的,因而是可以建构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是代表人物。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是以后现代主义知识观、多元智力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理论依据的。

课程改革纲要规定,“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③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评价标准当然就应当是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而如何根据这个标准来评价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效果,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

纵观《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它对小学语文教育的要求如下:1、语文教育应当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构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形成”强调打好基础,“发展”体现了语文课程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不懈的追求。2、语文素养是多方面的,包括知、情、意。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素养是整合的、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语文素质。3、语文素养的形成是随着学生的年龄的增长而循序渐进的。4、语文素养的形成要靠学生的体悟,整个语文教育贯穿一个“情”字。5、语文教育要学以致用,体现出很强的实践性。6、语文教育应当使全体学生的潜能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7、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特别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语文综合学习,看重的主要不是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不是结果,而是学生学习、探究、实践的过程,是在一次次的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和创造性以及责任感、合作精神等等。这些既是十分重要的语文素养,又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

课程标准对教学的要求是多方面的,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效果又有差别,这就要求评价标准和方法也是多样的,才能够促进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这正如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里所说:“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④

基于上述原因,我认为,小学语文新课程的学习效果的评价应当以“质性评价”为主体,少用或不用“量化评价”,因为质性评价恰好能够解决量化评价无法解决的那些问题,最能够适应课程标准对学习效果的评价要求。那么,什么是质性评价呢?它就是“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地解释和描述评价对象的各种特征,以阐明意义,促进理解。”⑤评价的全面性、真实性、前瞻性、个体性是它的突出特征,它追求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的深度和全面性,重在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质”上的鉴定而不是“量”上的描述,它不把学生的表现看作是一层不变的“死量”,而是把它当作一个可变的活的过程,这正好符合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

鉴于此,我们应当从课程标准规定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各个阶段的目标出发,从不同方面、分时段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考查,给出“质”上的鉴定。从学生个体而言,可以建立个人成长记录档案,这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看到自己的成长历程,看到自己的优点,感到成功的愉悦,从而树立自信心,从而走向成功;从学生群体而言,可以建立班级学生整体成长记录档案,可以让每一个学生看到同伴的优点,激发其上进心,也可以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合作精神;从评价主体而言,可以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相结合,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避免教育中的“真空”,使学生在校内外做到表里如一,从而得到全面的健康的发展。现代心理学理论和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获得成功的愿望,都有获得别人赞扬的愿望,每个人的先天智力是有差别的,人们不可能在每个方面都能够获得与别人一样的发展,但是,每个人都有可能在某一个或几个方面比别人强。因而不可能用统一的量化方法来反映每一个学生的真实情况,他们既有个性,也有共性。我国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说:“求知、想好、爱美,三者都是人类的天性。”“教育的功用就在顺应人类求知、想好、爱美的天性,使一个人在这三方面得到最大限度的调和的发展,以达到完美的生活。”“教育的目的在‘启发’人性中固有的求知、想好、爱美的本能,使他们尽量伸展。”⑥法国前教育部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主席埃德加·富尔说:“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他自己。”⑦美国哈佛大学原校长埃利奥特(Eliot,C.W.)说:“真正的教育目的是使个体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固定的标准,是人的身心和精神充分发展的天敌”。⑧语文的人文性、语文教育的多功能性和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决定了小学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在保护和‘启发’小学生的人性潜能方面发挥其独特的作用,这种作用不可能用具体的数据来衡量,因而无法用量化的方法来评价,但是可以把它描述出来,给出一个“质性”的鉴定并且记入学生的个人成长档案里。质性评价的学生成长档案,它能够真实地反映每个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而不具有选拔性和甄别性,因而有利于实施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全民基本素质的素质教育,实施课程改革的目的也在于此。

综上所述,量化评价的方式无法适应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和教育改革的要求,而质性评价的方式正好能够反映课程标准的各个方面的要求,符合当今的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理论,符合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因此,我们认为应当采用质性评价的方式来评价小学语文新课程实施中的学生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①新课程培训教材,钟启泉主编《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第157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一版。

②同①第158页。

③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第三部分。

④教育部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⑤同①第158页。

⑥朱光潜《谈美感教育》,见《朱光潜美学文集》第2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第1版)。

⑦简小屏编著《法国中小学生研究性学习作业实例评介》,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引言”部分。

⑧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教材《新课程与学生发展》第86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

作者小传:翟玉泉,四川省遂宁市教育学会语文研究会会员,遂宁师范学校语文教研组组长、讲师,学校教学顾问,已有十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发表或获得省市奖励。

点击显示
【语文新课程教学评价刍议】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394800/
教学分析推荐
热门教学分析推荐
  • 教案设计
  • 教学分析
  •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