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读后感(2篇)
现在很多大学生特别是在大学城的大学生,每天空虚无聊,不知每天日子不知如何打发!不学无术还牛烘烘无比,真的很无语。看了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感触良深,节选关键点大家读读。
蔡元培接任校长之前,北京大学还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习气浓厚的学府。初办时所收学生都是京官或贵族子弟,这些人上学只是为了升官发财,对研究学问没有什么兴趣,只不过是混资历,找靠山。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提出大学的性质在于研究高深学问,学生进入大学应为求学,而非仅仅达到做官发财的目的。他提倡学术自由,科学民主。主张学与术分校,文与理通科。将“学年制”改为“学分制”,实行“选科制”,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精简课程,力主自学,校内实行学生自治,教授治校。他的这些主张和措施,在北京大学推行之后,影响全国。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
诸君既研究高深学问,自与中学、高等不同,不惟恃教员讲授,尤赖一己潜修。以后所印讲义,只列纲要,细微末节,以及精旨奥义,或讲师口授,或自行参考,以期学有心得,能裨实用。
第二篇:
1917年1月9日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并做了此篇著名的演说,对北大,乃至整个中国的现代教育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他的演说告当时学生以“三事”。一曰抱定宗旨:即研究学问而非做官、致富。二曰砥砺德行,即学生要束身自爱,以身作则,不同乎流俗,不合乎污世。三曰敬爱师友,以诚相等,敬礼有加。以上“三事”,构成了蔡元培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也即是他一生躬行的办学理念。第一事里即包含了精神独立、学术自由的理念。第二事里包含了以德治校的思想,第三事蕴含了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的礼仪观念。
在他阐明以上三观点时,他也针砭时弊,对求学为升官、致富和风俗日偷、败德毁行的风气进行了斥责。作为一个智者和先行者,近百年后,他的思想和实践,仍对今日的中国教育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大学是一个为社会成长思想、产生知识地地方,对学术的崇尚,对学术独立和自由的追求,是大学区别于其它类学校和行业的本质所在。向学生传播追求学问和学术精神的价值观念,是大学教育的立足点和社会使命。今日的大学办学理念应时刻以此为准绳。
他的第二、三个观点,体现了中国教育和文化的民族特色、历史特点。这是民族前途发展的要求,也是一个时代精神的要求。今天大学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仍关乎国家、社会的强盛发展、文化的传承进步。就大学而言,修德和知识文化建设在大学教育里是一个统一的过程,崇高的德行教育是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保证。
就大学教育职能而论,为社会培养人才、为未来培养人才一为本校和当下培养学生是一个统一的过程。就当今中国的大学而论:大学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个体利益和社会利益都是一个现实而统一的关系。蔡元培的办学思想永远应该成为我们的大学加强社会责任、约束办学行为的精神指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