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教材分析: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鲁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本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是引导学生学习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在一起的好文章。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第七组教材的首篇课文,本组课文以“成长”为主题,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刚由三年级升到四年级,在自主感悟课文内容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本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生活相差太远,学生不易进入文本的情境,与人物产生情感的共鸣。因此,本课的设计力求在读文基础上,将课内外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将听、说、读、写、思、议有机结合,使学生深入体会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并在体验别人成长经历的同时,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学习如何立志。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并联系实际,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准备:
学生: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预习课文,熟读课文。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2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是谁吗?你知道他的故事吗?--------学生说自己了解的周恩来。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周恩来,走近这位伟人,了解他少年时代的一个故事。看老师写课题——“崛起”的“崛”,是个生字,左边是个山字旁,右边是个“屈”字。来,齐读课题。 崛起,就是兴起,之,是“的”。意思就是为中华的兴起而读书。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周恩来是怎么产生这个想法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师:大家的疑问都是同一个问题,周恩来为什么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呢?带着这个问题,打开课本自由读课文。按照自己的速度自己读自己的,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由读课文。 课文读完了,词语会读吗?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出示词语 ▲帝国主义列强 租界 巡警
知道什么是租界吗?租界就是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凭借先进的武器和强大的国力入侵一些弱国,并在弱国划定一片地方,作为他们的独立王国,在里面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且还不让弱国的人到里面去,这就是租借。 ▲ 衣衫褴褛,耀武扬威衣衫褴褛大家读到这个词的时候,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 踊跃回答 铿锵有力
铿锵有力。大声读——这就是铿锵有力。 ▲闯进 吵嚷 惩处
惩处这个词,放到句子中还会读吗?出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3、读了课文,谁再说说是什么让周恩来产生了这样的想法?立下这样的志向? (板书:中华不振)
师:正因为中华不振,所以周恩来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同学们,哪些地方写了中华不振呢?我们请同学来读课文,凡是能表现中华不振的地方就画下来。 三、紧扣词语,精读感悟,体会“中华不振”,了解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一)自主学习,初步感悟。
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你从课文哪些地方感受到“中华不振”? ——生说。
(window.cproArray = window.cproArray || []).push({ id: u2280119 });
3
解释:当时的东北,是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争夺的焦点。——东北土壤肥沃,物产丰富,环境优良。同时又是日本、德国、英国、法国等各国之间的交通要道,再加上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软弱,才使得帝国主义把贪婪的魔掌伸向了当时的东北。 (二)研读重点,深入感悟。
课文处处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不振,特别是在租借里发生的那件事让我们感受更深刻。现在就让我们到租借里去看看,究竟是个怎样的地方。课文哪一段写到了租借? 出示第七段。——生读。
从“闯进”这个词你觉得租界是一个怎样的地方?——不容许中国人随便进入的地方。 是的,这就是租界,这就是繁华热闹的租界,这就是不让中国人随便进入的租界。现在就让我们到租界里去看看那一幕令人揪心的一幕吧。 (投影出示第八自然段,学生自由练读)
读一读这一段,看看哪儿刺痛了你的心?请用笔划下来。透过这字里行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交流:
预设1: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
衣衫褴褛的妇女哭诉、得意扬扬的洋人,这鲜明的对比刺痛了你的心。通过表情,你明白了什么?他们不把中国人当人看。——你感到怎样?气愤。带着气愤的语气来读。 ——你看到了那个可恶的巡警了吗?把你看到的度给大家听。
预设2: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他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亲人被轧死,却遭到了训斥,你能体会他的心情吗?很伤心难过。这个妇女失去的亲人可能是——他相依为命的丈夫,可能是她可爱的孩子,也可能是他年迈的父母,她悲痛欲绝。
她此时能指望谁啊?——中国巡警为他报仇为他伸张正义,但是———中国巡警不但不??反而??(中国巡警仗势欺人、欺压百姓。在中国的地盘上,国人当时根本得不到最起码的公道,没有地方说理、没有地方申诉。)请你再读读这几句话。——听得出你对妇女的同情,我也想替他鸣不平——师范读。——齐读。 预设3:还有哪儿刺痛了你的心?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