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导学案8
教学设计
2025-02-04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荆轲刺秦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
2.进一步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学习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翻译,提高文言文的翻译能力。
3、学会从人物对话、动作、神态描写入手,分析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
1、背诵、积累、归纳;自主、合作、探究
2、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梳理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加强文言知识积累。
4、在了解战国末期燕国与秦国的斗争形势的基础上,再从整体出发,观察燕太子丹遣荆轲刺秦王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看待荆轲刺秦王的这一事件,学会辩证地评价人物
【课前自学】
(一)关于《战国策》的知识
《战国策》又称《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全书共三十三篇,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策士谋臣的策略和言论。(二)背景介绍
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六年。当时,秦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于公元前228年破赵(灭赵是公元前222年),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当初,燕王为了结好于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人质。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为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或者刺杀秦王嬴政,使秦“内有大乱”,“君臣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
(三)关于荆轲
荆轲,春秋战国时代有名的四大刺客之一。祖先是齐国人,后迁居卫国,原叫庄轲。
点击显示
【《荆轲刺秦王》导学案8】相关文章
你距离爱有多远——读《古诗十九首》
夏天教学设计:《多彩的夏天》教学设计
《g k h j q x》教学设计
王羲之的《兰亭序》
学生作文:秋的随想
孔子的教育观、教学法举隅:尊师爱生 真诚相待
丹柿小院——老舍故居介绍
《请星星》教学设计
《喂——出来》教案3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396272/
上一篇: 《棉花姑娘》教学设计之一
下一篇: 《自己去吧》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