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端午粽教案
关于一年级语文端午粽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一年级语文端午粽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级语文端午粽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午、节、叶、米、真、分、豆”等七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3、通过图文结合,理解“箬竹叶、糯米、裹着”等词语,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红红的枣”等词语。
4、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了解端午节习俗和来历。了解传统节日和习俗。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教学难点:课后生字的书写。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总结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
生:端午节。
师:端午节都做什么?
生:吃粽子,赛龙舟。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端午粽》这篇新课文。(板书课题:端午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讲了什么事情?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午、节、叶、米、真、分、豆”,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书写要领:“分”上面八字要延展,下面是“刀”不是“力”。“午”最后一竖不要写出头。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
在这节课里,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一年级语文端午粽教案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朗读好课文。
2、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教学重点:积累"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中午分开叶子大米节日
2、指名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听写字词,观察图片,回忆课文内容,尽快进入到课堂中。
二、品读课文
1、品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读了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外婆总会煮好了盼我们回去)
(3)从"一到""总会""盼着"你体会到什么?(外婆浓浓的爱)
(4)指导朗读,读出外婆端午节的期盼。
2、品读第2自然段。
(1)同桌相互读一读,读好长句子。
(2)外婆包的端午粽看起来怎么样?谁来读读相关的句子。(指名读)
课件出示: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①你能把表示颜色的词圈出来吗?你有什么感觉?(美)
②我们来欣赏一下吧。【课件出示粽子的图片】
③美美地读一读这句话吧。
(3)这粽子不仅看起来好看,闻起来也很香,从哪儿能看出来?
课件出示:
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
你觉得这清香是什么样的味道?(箬竹叶的味道,糯米的味道,枣的味道)
你能用"一……就……"说个句子吗?(我一回到家就写作业)
(4)现在来看看粽子吃起来味道怎么样?(又黏又软,十分好吃!)
课件出示:
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同学们,你们吃过的粽子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
课件出示:
看起来——美
闻起来——香
吃起来——甜
(5)指导朗读。读出粽子的香甜。
3、品读第3自然段。
(1)自由读第3自然段。
课件出示:
"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花样也多。"
(2)读读这句话,你觉得文中哪儿写了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哪儿又写出了花样多?
(第2自然段写了粽子十分好吃,第3自然段第2句话写了花样多)这样的句子就叫过渡句,它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3)外婆包的`粽子有哪几种?这几种你都吃过吗?
【课件出示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的图片】
课件出示:
"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4)仔细读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外婆不仅勤劳能干,而且质朴大方)
(5)指导朗读。读出粽子的花样多,读出外婆的勤劳能干、质朴大方。
4、品读第4自然段。
(1)自读这一自然段。想想你知道了什么?
课件出示:
"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2)同学们,你知道屈原是谁吗?
【课件出示屈原相关图文资料】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人,创造出新体诗"楚辞",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
(3)据说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把五月五日设为端午节,并在这一天互相赠送粽子作为礼物。现在你知道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了吗?
(4)原来,这小小的粽子,不仅包含着外婆的爱,还寄托着我们中国人这么丰富的感情,让我们一起读一读第4自然段吧。
【设计意图】逐段分析文章,可以从多角度把握内容,包括文章的结构、文章的内容、还有涉及课本之外的知识的,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三、总结拓展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端午节,"品尝"了外婆包的端午粽,感受到浓浓的亲情。我们还知道了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认识了伟大的诗人屈原,真是收获多多。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课文吧。
2、你还知道我们国家有哪些传统节日吗?你能说说这些传统节日都有什么习俗吗?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习俗:看灯、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
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习俗:起火烧饭、吃冷食。
清明节:农历三月初八(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那一天,公历4月5日左右);习俗:扫墓、踏青。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习俗:吃粽子、赛龙舟。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习俗:穿针乞巧。
重阳节:九月初九;习俗:登高、插茱萸。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习俗:赏月。
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习俗:喝腊八粥。
【设计意图】总结端午节的来历,同时拓展我国传统的节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掌握文章内容、掌握传统节日,更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四、课堂练习
插入动画"端午粽节日与美食"。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