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初一年级语文秋季学期期中质检试题
多阅读和积累,可以使学生增长知识,使学生在学习中做到举一反三。在此字典语文网为您提供初一年级语文秋季学期期中质检试题,希望给您学习带来帮助,使您学习更上一层楼!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22分)
1、能写一手漂亮的字是令人骄傲的,请你用正楷字认真抄写下面的文字。
不要小看自己,因为人有无限的可能。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柳絮(xù) 粼粼(líng) 瘫痪(tān) 树杈(chà)
B. 堤岸(tí) 匿笑 (nì ) 憔悴(chuì) 寒颤(zhàn)
C. 温馨(xīn) 祷告(shòu) 分歧(qí) 瞬间(shùn)
D. 咱俩(liǎ) 拆散(chāi) 攥着(zuàn) 凝视(níng)
3、选出无错别字的一项:( )
A.绰号 铺垫 惭愧 各得其所
B.诀别 渔塘 应和 小心翼翼
C.铭记 捶打 脸颊 翻来腹去
D.严历 挨凑 澄清 形影不离
4、下列加横线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全村致富,村干部整天上蹿下跳,忙得不亦乐乎。
B.通过模拟考试,他发现了语文学习的蛛丝马迹。
C.小张同学匠心独运,勤学苦练,很快学会了骑自行车。
D.大家都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献爱心活动,切不可袖手旁观。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妈妈今天到市场买了番茄、辣椒、玉米、马铃薯等很多蔬菜。
B.光头强这个动漫形象对我并不陌生。
C.我的家乡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D.我国有世界上所没有的万里长城。
6、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_,飘逸着沁脾的清香;________, 散发着浓烈的祝福;_______,这有细细品尝,才能体味着淡淡的苦涩中所蕴含的真谛。
① 生命是酒 ② 生命是咖啡 ③生命是茶
A.③②① B.①②③ C.②①③ D.③①②
7、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晏殊)
(2)__________,志在千里;_____________,壮心不已。(《龟虽寿》曹操)
(3)《十二章》中,表示既要广博的学习,又要有坚定的志向;既要多提问题,又要多想当前的事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达对朋友的担忧和牵挂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借自然现象表达深刻的哲理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文实践(每小题2分,4分)
某校七(1)班同学正在进行“漫游语文世界”的综合性学习,请你也参与到中间来。
8、请你设计。
学校准备在草坪、阅览室等地方立上告示牌,请你帮忙设计两条告示语。
(1)爱护绿茵草场。
告示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保持阅览室的安静。
告示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口语交际
2015年10月1日,利川迎来大批外地游客。假如你作为志愿者参加了对他们的接待工作。在某景区,你看到一位游客正要往墙壁上刻字留念,你会怎样劝说他放弃这个念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44分)
(一)请欣赏下面一首元曲,回答问题。(每小题2分, 共4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0、用自己的话描述画线句子所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这首元曲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尊君在不( ) (2)待君久不至( )
(3)太丘舍去( ) (4)门外戏 ( )
1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客人被元方反驳前后神态有变化,请你找出对其神态描写的词语,并在此基础上说说客人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元方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读了这个故事,如果面对他人的无礼,你该如何处理?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内阅读理解(每小题2分,共12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6、“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一句里加点的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17、“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这里连用几个动词有什么妙处?
18、第一段文字写了春草的哪些特征?
19、选文第二段利用人的哪几种感觉来写春花的?请举例说明。
20、选文第二段是一幅“春花图”,写到“蜜蜂”和“蝴蝶”,其作用是什么?
(四)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共14分)
一个美丽的故事
有个塌鼻子的小男孩儿,因为两岁时得过脑炎,智力受损,学习起来很吃力。打个比方,别人写作文能写二三百字,他却只能写三五行。但即便这样的作文,他同样能写得美丽如花。
那是一次作文课,题目是《愿望》。他极其认真地想了半天,然后极其认真地写,那作文极短,只有三句话: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聪明。”第二个是,老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也不笨。”
可是,就是这篇作文,深深地打动了他的老师,那位妈妈式的老师不仅给了他最高分,在班上带感情朗诵了这篇作文,还一笔一画地批道:“你很聪明,你的作文写得非常感人,请放心,妈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老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大家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捧着作文本,他笑了,蹦蹦跳跳地回家了,像只喜鹊。但他并没有把作文本拿给妈妈看,他是在等待着一个美好的时刻。
那个时刻终于到了,是妈妈的生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那天,他起得特别早,把作文本装在一个亲手做的美丽的大信封里,信封上画着一个塌鼻子的男孩儿咧着嘴笑得正甜。他静静地看着妈妈,等着妈妈醒来。妈妈刚睁开眼醒来,他就甜甜地喊了声“妈妈”,然后笑眯眯地走到妈妈跟前说:“妈妈,今天是您的生日,我要送给您一件礼物。”
妈妈笑了:“什么?” 他笑笑:“我的作文。”说着双手递过来那个大信封。
接过信封,妈妈的心在砰砰地跳!
果然,看着这篇作文,妈妈甜甜地涌出了两行热泪,然后一把搂住小男孩儿,搂得很紧很紧,仿佛他会突然间飞了。
是的,智力可以受损,但爱永远不会,它朝气勃勃,永远垂着绿荫,开着明媚的花,结着芳香的果。
21、在第一段中,“写得美丽如花”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联系上下文分析其含义。(3分)
22、第2自然段加点词“极其”,你认为“极”字用得好吗?请你说明理由。(3分)
23、为什么把“老师”称为“妈妈式”的?(3分)
24、文中画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内容。(2分)
四、写作表达: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50分)
(一)命题作文:生活中的美景无处不在,只要你具有一双慧眼,就能发现身边的美:有大自然五彩缤纷的美,有人与自然的和谐美,有家庭温馨甜蜜美,有社会的关爱帮助美……
请你以“生活中的美景”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二)话题作文。亲爱的同学,童年时代离你并不久远,那时的你或许捕过知了、钓过小鱼、养过鸟儿、玩过家家、捉过迷藏……童真童趣依然伴随在你的身边,请你写一篇文章描述自己做过的最有趣、最感人、或最受启发的事,以“童真童趣”为话题,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初一年级语文秋季学期期中质检试题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